李坚炳
消化性溃疡病程迁延且并发症多,其中幽门螺杆菌(Hp)是反复发作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并能明显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当前国内外达成共识所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1,2]为PPI加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本文研究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145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经过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胃镜确诊为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67例,胃溃疡50例,复合溃疡28例,均为活动期。所有病例排除以下情况:治疗前15 d内曾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H2受体抑制剂等药物;合并心、肝、脑、造血系统、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滥用药物及酗酒者;年龄>60岁者或<18岁。145例患者按随机表分为兰索拉唑组、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其中兰索拉唑组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40.2±16.7)岁;奥美拉唑组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9.4±11.4)岁;法莫替丁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13.5)岁;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兰索拉唑组给予兰索拉唑30 mg、左氧氟沙星0.2 g、克拉霉素0.5 g;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左氧氟沙星0.2 g、克拉霉素0.5 g;法莫替丁组给予法莫替丁20 mg、左氧氟沙星0.2 g、克拉霉素0.5 g。服用方法:奥美拉唑肠溶片为1次/d,其余药物均为2次/d,口服,疗程10 d。
1.3 疗效评价
1.3.1 临床疗效观察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反复加重。
1.3.2 Hp根除和溃疡愈合判定 疗程结束1个月后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为根治;疗程结束1个月后行电子胃镜检查,治愈:溃疡消失,外周炎症消失;显效:溃疡消失,周围仍有炎症;有效的标准:溃疡缩小50%以上;无效:溃疡缩小面积不到50%,周围炎症明显。
1.3.3 观察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有无纳差、口腔异味、腹泻、便秘、皮疹等表现。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兰索拉唑组、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在8周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80.9%、80%,兰索拉唑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 Hp根治率分别为 90.56%、70.21%、68.89%,兰索拉唑组Hp根治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19.15%、22.22%,兰索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1、2、3。
表1 兰索拉唑组、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疗效比较(例,%)
表2 三组的Hp根除率比较(例,%)
表3 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例,%)
导致消化性溃疡产生直接原因之一是胃酸对胃肠道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病情反复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本研究以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作为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其总有效率94.3%,Hp根治率分90.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疗效高于奥美拉唑及兰索拉唑对照组而不良反应低于这两组,与相关研究相符[3]。兰索拉唑属H+-K+-ATP酶抑制剂,苯丙咪唑类化合物,口服吸收后转移到胃壁细胞的酸分泌细管,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活性体结构,与胃壁细胞的H+-K+-ATP酶的巯基结合,由此导致壁细胞的H+转运失灵,抑制胃酸分泌。另外,通过负反馈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而增加胃黏膜血流,有利于局部病变的修复与愈合。此外,兰索拉唑具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及刺激胃部的重碳酸氢盐及黏液的分泌作用[4]。
幽门螺旋杆菌全国第二、三届研究会提出理想Hp根除标准要求疗程以7~14 d,根除率>90%,无严重副作用,依从性好,价格便宜,耐药率低[2,5]。本研究以兰索拉唑为核心的三联疗法符合上述标准,临疗效肯定,溃疡治愈率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因此是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之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1]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NRAIN C,et al.Current concepta 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Ⅲconsensus report.Gut,2007,56(6):772-781.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中华医学杂志,2008,10:652-656.
[3]陈震球,张喜梅,张振玉.含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山东医药,2009,49(40):75-76.
[4]任立新.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溃疡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98-99.
[5]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旋杆菌专题学术研究会.广州,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