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雪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心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冠状动脉造影(SCA)是诊断的金标准[1],但导管法是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64层CT扫描速度快、信息量大、具有惊人的图像锐利度和清晰度、无创检查,而且对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达到95%和90%[2],在临床心血管检测上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已基本可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创检查,从根本上改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思维,掀起了影像检测的新革命[3]。但检查诊断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4,5],除造影剂浓度与注射速度、扫描技术及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外,主要包括心率与心律的变化及呼吸运动。因此针对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对72例冠脉成像患者的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138例,其中男86例,女52例,年龄29~81岁。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Light spood VCT 64排螺旋CT扫描机,采用触发闪电模式扫描,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扫描期间要求患者屏气5~8 s。身体绝对静止不动,用MEDRD,STE LLANT高压注射器控制流速进行动态扫描。扫描后选择主动脉后根部显示在冠状动脉最清晰的图像做监测,标志:经Brilliance Advarced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分别重建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得到心脏三维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
1.2.2 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冠状动脉血管有4个主要节段,即在冠状动脉(LMA)、左前降支(LAD),左回施支(LCM)和右冠状动脉(RCA),评价方法[6]是:根据冠状动脉重建图像的质量,将其分为3级。Ⅰ级:血管轮廓清晰,能满足图像学评价;Ⅱ级:部分显示欠佳,或有轻微的运动伪影,尚可满足诊断要求,Ⅲ级:血管伪影较多,边缘变钝,或血管结构不连续呈梯状,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标准。满足影像学评价的血管节段占所有病例数的百分率为检查成功率。
1.2.3 护理干预方法
1.2.3.1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 ①健康教育:发给患者CT冠脉成像检查与造影剂知情同意书并签字,询问过敏史并做碘过敏试验;告知检查时精神紧张的负面影响。②控制心率:提前15 min到候诊区休息,HR>70bpm者,口服倍他乐克50 mg,观测30 min无效,再服25 mg,以使HR≤65bpm为准。③呼吸训练:检查前仅向患者说明均匀呼吸的目的与重要性,检查时嘱咐患者深吸几口气,然后屏气。
1.2.3.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干预措施:①健康教育:a.检查前,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沟通,详细介绍检查的注意事项,了解患者忧虑和担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之后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并且向其说明精神放松与保持稳定的心率对检查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b.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同时嘱患者按医生要求练习屏气。嘱患者在静脉推注造影剂时,可能会出现全身的热感及轻微恶心、会阴部瘙痒及排尿感等不舒服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②控制心率 提前15 min到达候诊区休息,HR>70bpm者,口服倍他乐克的同时口服地西泮2.5 mg。③呼吸训练检查前嘱患者听到吸气指令时,平静吸气,注意呼吸幅度要保持一致,不可大口吸气,听到屏气指令时,屏住呼吸12~15 s,要求口唇闭合,胸腹不动,听到可以呼吸指令时方可呼吸,同时捏住鼻子防止漏气,并向患者强调不可随意屏气或提前停止屏气,一定保持身体不动。
1.3 观测指标 两组患者检查时发生焦虑与恐惧、服用药物的情况、图像质量1~2级的比率及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出现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检查时恐惧与焦虑、服用药物情况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服药前心率分别为(74.34±8.33)bpm、(77.88±6.95)b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时研究组的恐惧与焦虑、服用药物的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前恐惧与焦虑、服用药物人数比较(例,%)
2.2 两组图像质量1~2级的比率及运动伪影的出现率比较
研究组图像质量1~2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伪影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1~2级的比率及运动伪影的出现率比较(例,%)
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检查属于无创性影像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少、快捷、经济、患者和医护人员接受射线辐射少等优点[7],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CT冠脉成像质量除了扫描技术、工作站后期处理、造影剂总量、注射速度以外,患者心率、呼吸、患者心理均能直接影响该项图像的质量。因此作为护理人员要十分了解该项检查技术的的重要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尽量减少或控制干扰因素,尤其是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对此项检查具有极重要意义,做好检查前、检查中的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1]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等.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201.
[2]Flohr T,Kuttner H.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ulti-slice CT system with 16-slice detector and increased gantry rotation speed for isotropic submillimeter imaging of the heart.Herz,2003,28(1):7-19.
[3]常宏.多排CT的最新进展.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69.
[4]Nieman K,OudRerk M,Rensing BJ,et al.Coronary angiograp Multi-slice computed,tomography.Lancet,2001,357:599-603.
[5]Nieman K,Rensing BJ,Van Geuns RJ,et al.Non-invasive ungiongraphy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ad tomography:impact rate.Heart,2002,88:470-474.
[6]秦静,刘大亮.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15-816.
[7]Knez A,BecRer CR,LeberA,et al.Usefulness of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Am J Cardiol,2001,88(10):119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