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1-08-10 06:46李均
教育科学博览 2011年4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农村教师农村

李均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新世纪初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本之策”时,深刻地启示我们,基础教育应确立教育的均衡发展观,下面就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内涵是“保障每一个孩子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地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促进平等地享有获得成功的相对均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地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尽可能把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学校扶上去,尽可能地让优质资源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多样化中求均等,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水平,从而实现教育的高层次整体发展。

二、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硬件”条件差异明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重点学校校园环境优雅,各种功能室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费充足,能满足各种教学需要。而农村学校设施设备紧缺,校舍不足,教育装备落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比较差。一支粉笔,一本书仍然是许多学校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二是办学“软件”更是天壤之别。由于农村地区教师福利待遇、住房条件等远低于城市教师,促使教师向城镇地区流动,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匮乏,形成了发达地区、重点学校“人才济济”,落后地区农村学校“青黄不接”的局面,即使有一两个优秀教师也无心从教,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就算不错了,甚至有的农村学校发展到不得不请代课教师,更新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句口号而已。因此,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可以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

“硬件”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推进农村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对生源人口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的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走规模化办学的道路。其次,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相对均衡。最后,建好“数学校园”工程,打通校内外教育资源的通道。同时,学校自身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上,要注重统筹安排,长远规划学校发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经费,要让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信息库,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不光是学校的事,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要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均衡教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教育,都能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就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学校可以无大楼,但不可以无大师,足见教师比外部条件更重要,更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1、切实稳定教师队伍。受城区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福利待遇的诱惑,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年轻的优秀教师涌向城区学校,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造成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严峻。因此,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考虑农村教师工作条件的艰苦性,对在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增发生活补助,使农村教师的收入等同于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在学校管理上,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学校党、政、工、团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热情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让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教师在充满人文氛围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生活。树立尊重、依靠、服务教师的思想,创造条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希望,永远具有成就感,从心底里热爱上农村的教育事业。

2、以专业化发展为导向,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教师课程培训、校本培训,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他们在教学理念、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1)、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高水平、高层次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比如:加强校际间交流,以强带弱,城乡结对子捆绑发展;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名校强校培训学习等,以此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帮助薄弱学校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2)、学校在自身建设上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形成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有效的校本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度,以点带面,打造精良的农村教师群体。比如近年来,我校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列入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全镇教师三年培训规划,提出了“花满校园”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狠抓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了骨干教师的评选评价机制。全镇现有镇级骨干教师20名,其中区级骨干6人,区级后备骨干7人,市级后备骨干1 人。同时,在课改中抓了3个创新。一是校本教研职责创新。制定和落实校本教研四级工作责任制,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的研究制度固定下来。二是教研组建设创新。全镇建立了以骨干教师为组长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包括村完小优秀教师,中心教研组活动直接指导到每一所学校,引领各校年级学科教研组,形成了网络式的教研模式。三是备课方式的创新。新课程十分强调和尊重教师的个体体验,因而我们建立和积极推行“集体电子备课+复备课+教学反思”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育均衡发展要走特色之路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均衡发展是一种理念或理想,而不是模式,因为办学时间、条件、背景、环境以及师资队伍的不同,办学水平就一定存在差距,所以绝对的均衡是达不到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有差别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进步。如果曲解均衡发展,必将导致“一刀切”和整齐划一模式,形成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格局,因而,教育均衡发展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只要利用好学校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挖掘、整合好学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同样也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特色的学校培养不出有特点的学生,模具式的学校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利用差异,引入教育竞争,办出学校特色,张扬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解决好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键。因此,一方面应激励学校向特色方向发展,并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均衡发展的助推器,鼓励学校创树特色,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学校应精心挖掘传统教育活动、强势教育项目,注重实践,铸造品牌,要把自己所处的区域,学校的层次,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寻找特色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适宜的发展特色和治校的最佳方略,让均衡教育不断得到延伸。

(四)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

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帮扶助学工作力度,高度关注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让所有接受教育者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要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当前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当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通过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环境;解决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农村教师农村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问题及建议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