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三
经过许多战斗和纷乱,以色列人推进到盐海东边,与迦南相对。最后的攻坚战开始了,军队需要重新整编和清理,于是开始第二次数点。“数点”的意义恐怕包含“休整”。
瘟疫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和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说:“你们要将以色列全会众,按他们的宗族,凡以色列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计算总数。”
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相对的约旦河边,向以色列人说:“将你们中间从二十岁以外的计算总数。”是照耶和华吩咐出埃及地的摩西和以色列人的话。
……
以色列人中被数的共有六十万零一千七百三十名。
我们发现总人数似乎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各个部族的排列位置发生了变化。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要按着人名的数目,将地分给这些人为业。人多的,你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你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要照被数的人数,把产业分给各人。虽是这样,还要拈阄分地。他们要按着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为业。要按着所拈的阄,看人数多、人数少,把产业分给他们。”
我们从地图上看,他们的分配现实与耶和华的意图并不一致:仅从“但”支系所得看就非常少;利未人也没有分地——因为他们是全以色列人的“ 王 ”,“ 普 天 之下,莫非王土”了。
摩西吩咐百姓说:“要从你们中间叫人带兵器出去攻击米甸,好在米甸人身上为耶和华报仇。从以色列众支派中每支派要打发一千人去打仗。”于是从以色列千万人中,每支派交出一千人,共一万二千人,带着兵器预备打仗。摩西就打发每支派的一千人去打仗,并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同去。非尼哈手里拿着圣所的器皿和吹大声的号筒。他们就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与米甸人打仗,杀了所有的男丁。在所杀的人中,杀了米甸的五王,就是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又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巴兰。以色列人掳了米甸人的妇女孩子,并将他们的牲畜、羊群和所有的财物都夺了来,当做掳物。又用火焚烧他们所住的城邑和所有的营寨。把一切所夺的、所掳的,连人带牲畜都带了去。将所掳的人、所夺的牲畜、财物都带到摩押平原,在约旦河边与耶利哥相对的营盘,交给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以色列的会众。
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会众一切的首领,都出到营外迎接他们。摩西向打仗回来的军长,就是千夫长、百夫长发怒。对他们说:“你们要存留这一切妇女的活命么?这些妇女,因巴兰的计谋,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华,以致耶和华的会众遭遇瘟疫。所以你们要把一切的男孩和所有已嫁的女子都杀了。但女孩子中,凡没有出嫁的,你们都可以存留她的活命。”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会众的各族长,要计算所掳来的人口和牲畜的总数。把所掳来的分作二半,一半归与出去打仗的精兵,一半归与全会众。又要从出去打仗所得的人口、牛、驴、羊群中,每五百取一,作为贡物奉给耶和华。从他们一半之中,要取出来交给祭司以利亚撒,作为耶和华的奉祭。从以色列人的一半之中,就是从人口、牛、驴、羊群中,每五十取一,交给看守耶和华帐幕的利未人。”
除了兵丁所夺的财物以外,所掳来的:羊六十七万五千只,牛七万二千只,驴六万一千匹,女人共三万二千口,都是没有出嫁的。出去打仗之人的,就是他们所得的那一半,共计羊三十三万七千五百只。从其中归耶和华为贡物的,有六百七十五只,牛三万六千只,从其中归耶和华为贡物的有七十二只。驴三万零五百匹,从其中归耶和华为贡物的,有六十一匹。人一万六千口,从其中归耶和华的,有三十二口。摩西把贡物,就是归与耶和华的奉祭,交给祭司以利亚撒,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从以上看,当时仍保留了人祭的痕迹。
同时,从当时的“会众”看,这是某种分配资格,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种“社员”,即一个团体内相对固定的成员。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也有一种会社,并且以祭祀活动为核心,确认资格,举行活动,也进行适当的分配,比如祭祀后的牺牲品就只能在会社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从后面的一些记载里也可以看出,各个支系获得的土地是谈判协商的结果。但是很明显,除了利未家族之外,流便的家族地位在上升。所以在战事未停的局面下他们就抢先获得了分封,不过个中曲折我们已无法详细知道了。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迦南地,就是归你们为业的迦南四境之地。南角要从寻的旷野,贴着以东的边界,南界要从盐海东头起,绕到亚克拉滨坡的南边,接连到寻,直通到加底斯巴尼亚的南边,又通到哈萨亚达,连接到押们。从押们转到埃及小河,直通到海为止。
“西边要以大海为界。这就是你们的西界。
“北界要从大海起,画到何珥山。从何珥山画到哈马口,通到西达达。又通到西斐仑,直到哈萨以南。这就是你们的北界。
“你们要从哈萨以南画到示番为东界。这界要从示番下到亚延东边的利比拉,又要到基尼烈湖的东边。这界要下到约旦河,通到盐海为止。这四围的边界以内,要作你们的地。”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说:“这地就是耶和华吩咐拈阄给九个半支派承受为业的。因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按着宗族受了产业,玛拿西半个支派也受了产业。这二个半支派已经在耶利哥对面、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受了产业。”
以上的方位顺序依然是“重南”。结合中东地区和中国古代地图有“重南”的共同特点,我认为这个共同点不仅说明了他们有相近的文化血缘关系,而且对南的重视正如对于东方的崇拜,归根结底是对太阳的崇拜,因为中东与中国都处于北方(回归线),太阳多处于他们的南方,并且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中东地区的庙宇多方向冲东,并且北方人们的房子也坐北朝南。但中国人由于是从“西方”(中东)而来,所以他们的庙宇常常选择向西——体现了祖宗崇拜。中国人后来“重北”的倾向是由于中国皇帝通常在北方这一事实的影响。但即便是皇帝的房屋、庙宇,其实也多选取面南。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旦河,进了迦南地,就要分出几座城,为你们作逃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逃避报仇人的城,使误杀人的不至于死,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你们所分出来的城,要作六座逃城。在约旦河东要分出三座城,在迦南地也要分出三座城,都作逃城。这六座城要给以色列人和他们中间的外人,并寄居的,作为逃城,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
想必逃城(庇护城)的出现并非此时才有,或许应该是一种远古风尚,只是到了摩西时代才固定下来的吧。无论如何,这一奇特的现象竟然同样出现在东亚。
《羌族历史文化研究》认为:在古代社会中,神殿、寺庙、森林等地方在民众观念上是国家权力不可介入的圣地,罪犯如果逃入这些场所就可以从追捕人手中逃脱。《三国志》卷三十《魏书·马韩传》也记载,东亚朝鲜半岛上,马韩的苏涂就有这种习俗。中国古代可能也存在这种情况。《华阳国志》佚文曰:“夷人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过,逃其野中不敢追,云畏禹神;能藏三年,为人所得,则共原之,云禹神灵佑之。”
欧洲也有同样的风俗,最著名的是雨果的《圣母大教堂》的故事。艾丝娜拉达因被人陷害受到追捕,她躲在教堂里追兵就不去捉拿她。因此,得到教堂的庇护,为古代西方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