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新定位

2011-08-09 11:39:52福建博物院林小云
海峡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学校

福建博物院 林小云



浅谈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新定位

福建博物院林小云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是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重新定位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是每个博物馆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博物馆拓宽其教育功能的必然选择。

博物馆青少年 教育功能定位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教育功能是博物馆三大功能中最显性、最易被人感知,也是最核心的功能。当年,张骞创立我国第一个博物馆的目的就是来辅益他创立的通州师范的教学,利用博物馆特有的优势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今,博物馆教育已经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教育紧密相联,共同构成国家的大教育系统。博物馆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真实性,对于成长中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的认知与学习是再合适不过了。然而,由于博物馆自身一些原因,使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没能很好地发挥,没能起到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的功效。当前,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大力强调让学生“减负”,并要求从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这对于博物馆是一大机遇。作为博物馆人,只要我们正确看清自身的现状,积极发现其中的优势所在,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定位自身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外延,就博物馆长期发展方向而言,我们是完全可以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

1 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差距

我国重视学生教育活动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在其配合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中,也涌现了一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博物馆在这方面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还很不够。据报道,佛山市博物馆2006年入馆人数为70万人次,未成年人入馆人数仅约1万人次,而佛山市的未成年人数近100万,即参观市博物馆的未成年人仅占其总数的1%;而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各区博物馆,未成年人入馆人数也是约1万人次。全国许多地方的博物馆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类似佛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与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形式有关。一些博物馆没有很好搭建起让青少年了解展品的平台,例如,展览的说明文字太深奥,对展览主题和文物引不起共鸣,有些展品的旁边缺少文字解说,青少年无法了解到其精妙之处,结果,博物馆成为了象牙塔,令青少年望而却步;二是许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存在“数年一面孔”的局面,层次再高,规模再大,也不会三番五次来参观,阻隔了青少年探访博物馆的激情;三是年龄层次和接受能力不同,缺少具有针对性且浅显易懂的讲解材料,青少年即使参观了,能记住内容的寥寥无几。四是博物馆开展的活动互动性不够,青少年渴望更多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喜欢体验性操作,如果只是单纯的参观展览,参与度不够,很难对博物馆保持热情;五是真正为青少年举办的展览少之又少,就算在有限的展览里总是以说教面孔示人,冠以“教育”的帽子,让青少年感觉参观博物馆是从一个课堂跳到另一个课堂,很难引起共鸣;六是由于社会对博物馆的公益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升学压力和安全考虑,由学校出面组织的集体参观博物馆的数量少之又少,导致青少年对博物馆缺少了解。因此,我国的各级各类博物馆还需努力探索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重新认识和定位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审视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工作重点和教育方式,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勇气,开拓新颖而乐于为学生群接受的教育方式,把博物馆文化送入校园,使之熔融于校园文化之中。

2 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2.1 情感的启迪

博物馆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博物馆的建筑环境、参观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非直接说教的方式来感染、熏陶、激励、启迪青少年,继而引发青少年的情感、兴趣,从而改变和影响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意识形态,提高他们的新智能力。也就是说博物馆通过各种环境因素,把青少年参观时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使青少年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友爱、和谐、美好的氛围,进而让他们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

2.2 直观的展示教育

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以丰富的藏品为内容,用简练、形象化的语言及直观的表现手段展示、传达历史文化信息,并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展形式,给青少年创造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陈列环境,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让青少年直接参与、感受陈列内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讲解、文字、图片、实物等方式,接受到有关信息,从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

2.3 良好的自主教育

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展览形式丰富多样,青少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参观日程和选定参观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行决定接受哪些知识,这给青少年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充分调动想象的空间,改变了青少年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中真正成为自我引导、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自主学习者。这对青少年接受书本以外的新知识,启迪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2.4 有益于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博物馆作为研究性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合学校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博物馆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陈列展览,既可以展示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又可以展示当代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综合性博物馆可以配合学校德、智、体、美等多种科目的素质教育、革命纪念馆在配合学校德育方面优势明显,艺术类博物馆对于配合学校美育教育作用突出,科技类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智育教育方面大有作为。

3 重新定位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

博物馆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民族文化到异域风情,涉及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是少年儿童获取课外知识的第二课堂。新时期,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大有可为。

3.1 倡导“第二课堂”的办馆理念,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协同努力。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职责。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应该将学校作为重点传播对象,我国的大中小学,加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合计约2亿人。如何把这庞大的学生群体吸引到博物馆来,使之成为受教的主力军之一,同时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他们受教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搞形式,走过场,各级各类博物馆应要积极主动与所在地区的广大中小学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加强与学校教育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不定期开展博物馆与学校联谊活动,以展览、宣讲、辅导、授课等形式深入学校,赋予共建活动实质内容,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使博物馆教育活动更为具体、落到实处。同时,博物馆要以馆校共建为契机,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做好教师的博物馆“知识辅导课”,帮助他们了解博物馆的文物、文献资源,把历史知识和藏品信息传播给学生,做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

加强与学校教学的紧密配合,在国内外都已经成为博物馆职能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博物馆应该大力倡导走“第二课堂”的办馆策略,让博物馆文化深入校园,渗入校园文化,从而使学生在两种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素质,充实人生。

3.2 创新陈列展览工作,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只有让青少年学生走得进来,心留得下来,才谈得上让他们接受博物馆教育。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喜欢上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创新显得尤其重要。

陈列展览是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主要形式,它的实物性和直观性优势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展出形式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人文情怀,让参观者手脑并用的互动展项,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弘扬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在启发心智中充实人生,完善人格,提高文化与道德修养。所以,博物馆要加大对陈列展品分析研究力度,制作或引进内容与形式更贴近学校教育、学生心理的高质量陈列展览,增强服务意识,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努力做好推介工作,送展到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需求,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文化。实际上,这也本是博物馆工作者的职责。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地球和生物》展,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三维空间立体设计,营造各展厅主体环境与展品协调的特色气氛,同时设计了多媒体、触摸、连线问答等参与项目,调动青少年的参与意识,深入浅出地传播科学信息,鼓励创造精神。福建博物院在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特展”展览期间,为了更好地寓教于乐,不让空洞乏味的说教流于形式,特举办了少儿故事大赛,招收临时小讲解员。家长们一致反映,这样活动既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接受教育,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3.3 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外延

博物馆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丰富的教育文化信息、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使博物馆具备了承担多方面教育内容的特殊功能。在传播祖国优秀历史文化与人类文明以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知识教育方面,各级各类博物馆都发挥了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在新时期,应该进一步拓宽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外延,包括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教育、审美教育、环保教育等。

3.3.1建设学生教育板块,利用网络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在博物馆网络体系中建设青少年学生教育板块,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发布博物馆的各种信息,策划观众参与的各项互动活动,并为青少年学习博物馆藏品等相关知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单元”,建立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为学校的教师提供相关课程的辅导资料,或为师生释疑解惑,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享用博物馆藏品资源及专家资源。

将网络教育的研究和开发引入博物馆的发展中来,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可将传统的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和整合,建立互联网上的文博信息中心,利用博物馆网站,可以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分享到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借鉴国外博物馆在这方面的有效经验,建立自身完整的网络教育体系,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在线教育,做在校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当前各级各类博物馆面临的新任务。

3.3.2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目前许多学校过份追求升学考试课程的教学,对艺术审美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在西方国家,为提高民族的人文素质,对审美教育非常重视,比如,新加坡就提出要建设“优雅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其中艺术文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博物馆在审美教育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博物馆里许多时代不同、质地各异的藏品都是艺术与美的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审美观。让青少年进入博物馆,就仿佛把他们带进美的艺术殿堂。当然,要发挥好博物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陈列需要讲求艺术,讲解员素质、能力也至关重要,毕竟对美的认识需要引导、需要启发。高素质的讲解员可以通过美的语言描述美的事物、挖掘美的内涵、揭示美的真谛,引导青少年感受文物的形式美、意蕴美,让他们在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弥补学校美育教育的不足。

3.3.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近年来,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有些地区一面在进行着环保教育,一面也在继续破坏着生活的家园。其中原因就是环保教育还不够普及,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如果能让青少年学生普遍、全面、科学地认识环境,不仅可以保护地球的明天,而且可以通过他们,发挥他们的宣传作用,进而影响包括他们的家庭在内的全社会。博物馆可以应用生态化的设计理念,指导陈列设计,通过发挥博物馆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方面拓宽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外延。

总之,博物馆的特殊地位与独特价值在青少年教育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其在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环保教育、美育以及公共意识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是博物馆事业与时俱进的具体反映,也是博物馆拓宽教育功能的明智选择。

猜你喜欢
博物馆青少年学校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露天博物馆
奇妙学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博物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