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秋贤,曹青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医院药剂科,陕西 西安 710003)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多种[1]。喹诺酮类药物具有结构简单、抗菌谱广、给药方便、抗菌活性强,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优点[2],但关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尚不多。我们对一组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了总结,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与相关原因,以期为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筛查同期的住院病历所收集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共150例。其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12~97岁,平均年龄56.5岁;有明确过敏史26例。所有患者住院时间至少在1d以上。患者来源科室: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病房。
在调查中,我们首先对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一经发现可疑不良反应需进行详细记录、调查,按要求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本次调查按患者年龄、性别及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总结。参照文献[3]的方法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级。
采用Epi 12.0软件录入原始数据,经逻辑与人工审核无误后,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0例患者中,通过静脉给药125例,占83.3%,口服给药25例,占16.7%,静脉给药的比例远远高于口服给药(P<0.05)。不同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见表1。在6种喹诺酮类药物中,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达69例,占46.0%,其次为氟罗沙星25例,占16.7%。
表1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例)Tab.1 Different quinolones med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n)
在1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变态反应54例,神经系统异常30例,骨骼毒性和皮肤反应各21例,位居前4位,分别占36.0%、20.0%、14.0%、14.0%。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布情况(例)Tab.2 Systemic distribu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quinolones(n)
在不良反应中,表现为轻度者120例,中度者20例,重度者10例,分别占80.0%、13.3%、6.7%。经过针对性综合治疗后,治愈148例,死亡2例,治疗有效率为98.7%。2例死亡的病例中,1例为加替沙星所致,1例为培氟沙星所致。
喹诺酮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其以细菌的DNA为靶,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DNA回旋酶发挥作用,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喹诺酮类是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4]。
本组结果显示,150例患者中,通过静脉给药125例,口服给药25例,静脉给药的比例远远高于口服给药(P<0.05)。一般来说,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中枢反应、神经反应等。本组结果显示,从不良反应损害的系统来看,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其次为骨骼毒性和皮肤反应[5]。在神经系统异常中,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包括眩晕、头痛、疲倦、失眠、噩梦和视觉异常,严重的神经毒性作用很少[6]。而变态反应中,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皮肤瘙痒、红肿,多为轻度不良反应[7,8]。
在本组不良反应中,表现为轻度者120例,中度者20例,重度者10例。经过针对性综合治疗后,治愈148例,死亡2例,治疗有效率为98.7%。2例死亡的病例中,1例为加替沙星所致,1例为培氟沙星所致。因此,结合文献报道,我们认为在喹诺酮类使用中要注意:①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适应证,不用单一药物,疗程不宜过长。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9];②不宜应用于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有癫痫史的患者[10,11]。
总之,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多由静脉给药和加替沙星造成,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多呈现轻度反应,经过综合治疗后预后较好。
[1]罗晓清.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它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J].海峡药学,2005,17(2):139.
[2]田文轩,韩爱云.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2):57-58.
[3]李利军,胡晋红,王卓,等.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指数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1(10):55-57.
[4]朱英斌,郝文源,刘岩.左氧氟沙星对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华医药杂志,2003,3(8):748.
[5]邱海波.药效动力学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处方药,2005,32(11):42.
[6]金桂兰,唐文,赵美菊.抗生素选择时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10(24):161.
[7]陈莲珍,杨军,王海莲,等.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追踪调查[J].中国药房,2006,17(24):1880-1882.
[8]刘强,冉红兵.18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J].中国使用医学研究杂志,2004,8(3):391.
[9]Kaminski N,Allard J,Heller RA.Use of oligonucleotide arrays to analyze drug toxicity[J].Ann N Y Acad Sci,2000,919(10):1-8.
[10]Knowles SR,Uetrecht J,Shear NH.Idiosyncratic drug reactions:the reactive metabolite syndromes[J].Lancet,2000,356(9241):1587-1591.
[11]Lazarou J,Pomeranz BH,Corey PN.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JAMA,1998,279(15):120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