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兵 吴豪伟 李雪峰
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中小企业已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销售额占57%,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0%。此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是国际性的,难免遭遇具有强劲实力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国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实施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培养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发展策略,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然而中小企业有其天然的劣势。探讨扬弃劣势来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更为重要。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长期或持续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它通常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美国密执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提出了“树型理论”。这个理论用“树木”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能力就像树根,产品就像树枝,果实和叶子才是树上的最终产品。没有根部的营养和水分,树干就会枯萎,果实和叶子荡然无存,正因为有了根部提供水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才确保了树干的体魄不断的强壮,叶子和果实才能生长和成熟丰润,因为枝繁叶茂大树参天,所以它能笑傲风雨”。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难以被其它企业模仿和替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战略意识薄弱,核心竞争力意识错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体现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首先中小企业过分注重短期盈利,“重战术,轻战略”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投机性,难以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其次它把企业竞争优势认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核心竞争技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匮乏等,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导致企业缺乏成长潜力。第二,企业缺乏核心竞争产品中小企业基于自身的实力,企业的发展大多源自于低成本发展之路,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要素和采购成本、提高生产工艺、改善管理来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可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目前中小企业所达到的产品的低成本,伴随着的却是产品的低质量,尽管获取了某些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服务的某些管理资源,但相对原有的企业,一般存在资金、设备、员工的劣势,主要是模仿其他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产品。
中小企业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能力
一、加强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管理方面,要重视战略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被短期利益所迷惑,而应制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在技术方面,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可以采用技术转移,以产学研联合为主的技术转移,中小企业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实验室,研究所等研发机构,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技术创新回报。
二、塑造独特自身特色,开拓核心市场。在战略基点上,中小企业要努力做市场补缺者。可以采用集中差异化策略,以差异化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表现在能提高购买者利用满意度。应该使有限的资源的到更有效的利用,只有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与进入能发挥企业优势的领域,采用“小而精,小而专”的策略,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为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提供物质保证,继而开拓相应的核心市场。在专业领域内谋求实现差异化,取得竞争优势。
三、强化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能力优势,而且必须是异质性战略资源,如技术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等。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强化突出,建立互补性知识与技能体系,才能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别人才难以模仿。企业应努力发现并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整合企业资源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然离不开企业创新的支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手段或者途径都适合中小企业。所以,选择可行的创新才是重要的。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