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更好比是大观园里贾宝玉胸前的通灵宝玉,当中小企业遭遇阻击的时候,浙江经济亦将遭遇困境
卓勇良,1955年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进入浙江省政府调研室工作,历任省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新疆自治区体改委主任助理以及省体改办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1996-1997年在日本进修。长期从事浙江经济研究,主持和执笔省内多个重大课题研究,多次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优秀社科成果,以及省委省政府党政系统调研奖等奖项。
仔细解读2010年浙江经济的一些数字,有一个令人吃惊的情况。根据省统计局数据推算,可以得出浙江规模以下工业负增长6.5%结论,而2010年,浙江GDP增速列全国倒数第5。除非统计局另有规则,除非这些数据不能如此理解,否则可以得出规模以下企业拖后腿的结论。
对此,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解读是小企业变身为规模以上企业,导致同比增长减少,可喜可贺;另一种解读是小企业创办减少及现有小企业增长较慢,值得警觉。分析表明,前一种解读确实存在,后一种解读或是主因。
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04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年均增长7.7%,浙江仅为2.9%;全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年均增长15.4%,浙江仅增长13.0%;全国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5%,浙江增长15.9%,仅比全国平均高0.4百分点。浙江中小企业长期发展不容乐观。
浙江草根创业已不再全国领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至2009年,浙江个体户数年均增长3.4%,仅列全国倒数第7。同期浙江私营企业户数年均增长11.2%,虽然较快,但仅列全国倒数第3。2010年数据亦不容乐观。
或许浙江经济太强,不再需要中小企业给力,回答是否定的。日本政府把雇用99人以下的企业作为小企业统计,1966年日本小企业420.8万家,1981年625.1万家,15年增加了204.3万家。2006年,日本从业人员99人以下的民营企业,户数占全部民营企业的98.9%,从业人员占全部民营企业的73.7%,小企业仍是日本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
或许从浙江自身看,中小企业增长仍较快,居全国位次较低不应是一个问题,回答更是否定的。浙江处于竞争性体系之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若干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长期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浙江就会落后,就不可能走在前列,就真的会拖了全国的后腿。而且,经济转型在当前技术快速进步、工艺技术和装备短期内就有可能落后的全球化格局下,多半得通过增量调整推进,如果增长缓慢,转型亦不可能较快。
或许浙江遭遇的是边际增长递减问题,经济规模大了,中小企业数增长放慢情有可原,回答是既肯定又否定。肯定的方面是,省内确实存在着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缩小的客观事实;否定的方面是,中国沿海地区具有很强的收益递增倾向,应该能缓解一部分发展空间缩小的障碍,但当前则不如人意。如广东私营企业数增长,长期居全国第二,2004-2009年年均增长15.9%,高出浙江4.7个百分点,就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这一点。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似乎成了当前浙江一些中小企业处境的写照。2003年,我在安吉山区一个小镇,一位从台州来办厂的老总说,像他们这种中型企业在台州的处境有点尴尬,既没有优惠待遇,也不会有干部关心,干脆还是一走了之。不久前在宁波调研,陪同干部直截了当地说,中小企业税费缴得少,要素占用多,管理难度大,区域形象不佳,不应支持发展。省经信委最近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最难拿到土地。
中小企业难道真的就这么讨人嫌?皮毛名镇,桐乡崇福镇的党委书记罗永良有自己的见解。罗书记说,皮毛生产经营以小企业为主,税收虽然较少,但镇里一点也不亏,必须一如既往地大力扶持。
湖州织里镇陈鑫堂书记说出了其中奥秘,中小企业是区域人气、名气的支撑。人气、名气必然带来财气。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就业的大水库,民富的主源泉。对于浙江来说,中小企业更好比是大观园里贾宝玉胸前的通灵宝玉,当中小企业遭遇阻击的时候,浙江经济亦将遭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