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服务:“后发与崛起”之思

2011-08-02 11:46王佳
浙江经济 2011年20期
关键词:衢州市衢州服务业

文/王佳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实现衢州跨越发展、在浙西崛起的重要手段。有必要确立追赶意识,实现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2010年10月,浙江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09年浙江省设区市服务业发展评价报告》(下文称《报告》)。从报告的评价结果看,衢州服务业综合指数得分值76.10,在11个设区市中名列末尾,排位比2008年后移了1位,与第1位的杭州综合指数分值相差16.43。评价体系中规模、结构、效益和增长四方面16个指标得分排位,4个倒数第一、4个倒数第二、2个第九、2个第八,只有服务业税收增幅、公共服务业结构水平、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服务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4指标得分排位比较靠前。衢州市与丽水同处于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服务发展中等以下水平(即服务业综合指数低于80,根据这套指标体系的测算方法,指数最高为100、最低为75)。服务缘何落后

尽管“十一五”时期衢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但是也必须看到,无论是与兄弟市相比,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衢州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为落后。相对工业的高速增长,服务业的增长显得缓慢。在工业持续高速增长、总量大幅提高的推动下,二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达到了55%,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在36%—38%之间波动(2010年下滑到36.5%),低于全省从40.2%上升到43.1%的水平。与其他地市相比,衢州服务业在增速、总量及占GDP比重上优势都不明显。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态势,未来几年衢州服务业增长速度和规模将难以有较快的提高,发展水平在设区市的排位也将难有大的提升。

——企业素质较弱,结构层次相对落后。衢州现有服务业主体67800多家,其中服务业企业6500多家。服务业企业以小型居多,以从事传统批发和零售、运输和仓储、住宿和餐饮业为主。尽管近年随着各类商业银行的陆续进入,金融业有所增长,但服务业内部结构没有大的变动。14个服务业行业中前三位行业增加值之和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14%,行业集中度为全省最低(全省9个市在50%以上)。服务业增长仍是依靠传统产业的带动,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差,研发、会展、大型商务中心等发展缓慢,新兴业态培育没有大的起色,缺乏在省内外享有知名度的市场、企业及品牌,龙头带动效应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服务业的需求差距较大。

——生产服务较差,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在工业快速发展下,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未能及时跟进。如企业反映最多的物流业,尽管近年有了发展,但依然是以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业务为主,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由于节点建设滞后,缺乏大的平台推进企业的集聚,物流业呈现“小、散、弱、乱”的状态,存在着费用成本高、服务水平低、服务商竞争力弱、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衢州物流成本比周边地区都要高,与金华比每吨公里运价要高出近20%。不仅如此,因走货不快,也增加了物流周期引起的货物资金费用,从而影响了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

——项目落地困难,社会投资不够活跃。与工业投资项目设平台集中布局不同,服务业业态丰富、涉及面广、经营分散,其投资具有布局相对分散、行业规范多等特点,需要根据行业分类给出供地和“控规”条件,并在项目进入中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但从近两年引进项目运作看,对服务业投资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投资管理创新不足,投资业主往往是带着项目到处找地,许多希望进入服务业的投资因落不了地而夭折。从企业层面看,服务行业企业小、创新能力薄弱,难以像发达地区一样,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吸引大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本及人才要素的进入,带活民间投资。

——政策环境欠优,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对服务业关注度不够,政策、机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一是税收上,如营业税重复计征问题,导致分工越细税负担越重,阻碍了服务业外包发展;二是融资上,服务业一般规模小、资产少,银行贷款抵押物缺乏,融资难度大;三是要素上,生产性服务业用地、水电等生产要素实际价格普遍高于工业;四是财力上,对服务业的扶持相对较小;五是体制上,存在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六是统计上,现行的统计制度对服务业做不到全行业、全覆盖的统计,影响了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纠正认识偏差

从政策层面看,衢州对服务业发展不可谓不重视。“十一五”期间,编制了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新增200万元的引导资金,建立了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但是必须看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发展服务业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同志认为,衢州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现阶段关键是要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是工业化后期的事。

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毫无疑问,“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工业仍将是推动衢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但如何处理工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实际上,加快服务业发展,也是工业立市战略的题中之义,是加快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手段,促进二三产融合发展是真正推动衢州工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虽然工业投入见效快,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衢州市人均GDP超过 4000美元,工业经济要想继续跑得快,需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尽快摆脱目前这种“短腿”行走的状态。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批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服务业对工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二、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互补和产业效率的共同提高,加快工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使服务业与工业一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对发达地区,衢州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衢州市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业务不断流向外地的服务商。如因铁路运价高,许多从宁波港运进的原料货物是先到金华再转运过来;因物流成本高、走货慢,零担件托运大多通过义乌中转,货运量出现了“东移西离”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位也在发生变化,土地、劳动力等有形要素的地位正在下降,而服务等无形要素的地位在逐渐上升。针对这些变化,需要我们应相机而动,通过发展服务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从单纯的生产要素成本竞争转变为生产要素配置成本的竞争,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确立追赶途径

在全省服务业发展评价中排名靠后,并不可怕,说明衢州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但在发展思路上的落后,才真正可怕。“十二五”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既是衢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衢州跨越发展、在浙西崛起的重要手段。有必要统一认识,确立追赶意识,不断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与工业需求相匹配,实现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加强规划引导,推动重点行业发展。一要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和提升,坚持以发展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重点,努力构建与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二要推进旅游业的整合与发展,发挥“四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努力建成旅游集散中心。三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建设“大物流”为目标,重点推进物流核心节点衢州综合物流中心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服务的水平。四要突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坚持以创意经济园区为平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重点企业为骨干,加大推动力度,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首批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衢州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开发区(园区)配套服务区、文化创意园、特色街区等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轨道。按照“巩固提升一批、开拓新增一批、整合优化一批”的要求,推进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是推进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加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做好列入首批省服务业重点企业名单企业的服务工作,促进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发展。制订《衢州市服务业重点企业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的组织申报和筛选评定工作,强化对龙头企业的培育。鼓励服务业重点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重组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服务市场占有率的服务企业。

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激活民间服务业投资。建立市主要领导召集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促进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着力抓好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支撑重大项目的实施,并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给予倾斜支持。鼓励服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吸引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增强发展后劲。

猜你喜欢
衢州市衢州服务业
衢州烂柯山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