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苹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0)
本研究选择2006年6月起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59例老年患者与同期51例非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9例老年患者,设为老年组,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62~78〔平均(69.5±5.2)〕岁;选择同期51例60岁以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设为非老年组,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35~57〔平均(46.5±9.1)〕岁;两组肾病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每位患者每周最少的透析时间,并向患者介绍透析时间和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每周进行的透析时间;所有患者选择时间均不低于医生建议的最低透析时间。所有患者透析前均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
1.2.1 透析设备 F4008B,FARrT4008S透析机(德国费森尤斯)F6、F60、NIP透析器,透析液钙浓度1.25~1.5 mmol/L,透析液钾浓度2.0 mmol/L,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00~300 ml/min。
表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肾病构成情况〔n(%)〕
1.2.2 透析方法 两组均采取个体化治疗,平均每周采用碳酸氢盐透析2~3次,每次4 h,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月检查一次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视患者情况适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铁剂、叶酸,定期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合理水平。
1.3 观察项目 观察所有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透析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每周平均透析时间、生存时间、死亡原因。严重并发症指心脑血管病(心衰、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意识障碍、癫痫反复发作、重症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生存期统计 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老年组>1年生存期率、1~3年生存期率、>5年生存期率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老年组患者不同生存时间患者透析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将老年组患者按照不同生存期进行分组,不同生存期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严重感染发生率随着生存期的降低而不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3 不同生存期老年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每周透析时间比较 生存期>5年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生存期<3年患者的指标,每周透析时间比较,生存期1~3年患者明显短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上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2.4 老年患者死亡原因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31例(52.54%);死亡28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心力衰竭合并多器官衰竭12例(42.86%),脑血管意外7例(25.0%),肿瘤晚期2例,猝死2例,高血钾2例,低血压及其他3例。
表2 两组患者生存期结果〔n(%)〕
表3 老年组不同生存期患者透析期间严重并发症情况分析〔n(%)〕
表4 不同生存期老年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每周透析时间(±s)
表4 不同生存期老年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每周透析时间(±s)
组别 n 血红蛋白(g/L)血清白蛋白(g/L)每周透析时间(h)生存期1~3年 33 39.7±5.32) 25.2±3.42) 11.2±1.22)生存期>5年31 64.2±6.1 33.6±3.8 15.3±2.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患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据文献资料报道,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10万人中有15.43人为慢性肾衰竭〔1〕。老年人由于受到老化本身及伴随疾病的干扰,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等,肾衰竭常伴有代谢方面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反应能力下降、血管脆性增强等特点〔2〕,且老年患者大多已不适于肾脏移植。因此,选择透析方式,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液透析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3〕。从不同年龄段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情况显示,老年血透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究其原因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高发病率有关,老年患者大多患有心血管并发症再加之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疾病缠身,多伴有营养不良,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出现电解质及代谢紊乱〔4〕。老年组死亡原因显示,最主要的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及严重感染,而营养不良又是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及严重感染的诱因,透析时间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又有着直接的关系。
鉴于以上原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于并发心血管病的老年患者须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通过合理设定体重,实施动态血容量监测〔5〕,对于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采用低温透析液(35℃ ~35.5℃)透析。增加周围血管阻力,改善左心室功能,可改善血管内液体的再充盈。另一方面,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多于干体重5%,以不宜超过2.5 kg为宜,以免透析时超滤量过大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应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透析时少进食〔6〕,以保证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心血管并发症、营养不良、严重感染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个性化透析方案,透析过程中注意保护心脑血管,防治各种透析并发症是提高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精神状况进行干预,参加适量运动等,均是延长其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1 王 梅.老年终末期肾病的血液透析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23-4.
2 李 靖,孙丹林,康元上,等.终末期尿毒症维持性血透28例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6):691-2.
3 Shoii T,Tsubakihara Y,Fujii M,et al.Hemodialysis-associated hypotens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wo-year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Kidney lnt,2004;66(3):1212-20.
4 张 凌,王 昕,武 艺,等.老年血透患者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0):605-6.
5 真湘成,恩巧玲,肖 云.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1):3276-8.
6 王质刚.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