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倩茹 王翠文
中拉能源合作的现及状影因响素分析
■傅倩茹 王翠文
“拉美与加勒比地区,是地理上与中国离得最远的地方。但如今对拉美而言,中国这个遥远东方国家发生的任何事情变得都很重要。”这是西班牙经济分析家哈维耶·桑提索对当前中拉关系的一个评价。中拉关系的迅速发展建立在中拉经济稳步发展、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彼此政策开放性的基础之上。其中,中拉能源的合作是推动中拉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拉之间的能源合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国从拉美进口能源。数据显示,2009年,拉美对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等,这些国家大多是拉美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当然,不同国家对华能源出口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墨西哥的石油已探明储量在拉美仅次于委内瑞拉,但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墨西哥的石油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石油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巴西、阿根廷这样的拉美地区大国对中国来说,其战略价值的地位更甚,而其对华能源出口也占到了对华总出口的前几位;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样的国家,在拉美并不是最重要的地区大国,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小国,但是因为盛产能源而对华能源出口占有较大的份额。另外有些拉美国家,如智利、乌拉圭等国,虽然对华能源出口较少,但是中国对这些国家其他产品较为依赖,如金属矿产、肉类制品、粮食等。
其二,在能源进口的同时,我国企业还尝试“走出去”战略,投资能源产地的油气资源,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都已经进入拉美,投资拉美能源产业。中石油是最早走进拉美的石油公司,它1994年与秘鲁政府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境外油气合作合同,1998年进入委内瑞拉,2003年进入厄瓜多尔,在秘鲁拥有3块油田,在委内瑞拉拥有陆湖、苏马诺油田、奥里乳化油和奥里诺科重油等开发项目,并于2005年与中国石化集团联合收购了加拿大ENCANA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5个区块的油气资产和开发权益,成立了安第斯石油公司。中石化目前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均有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拥有安第斯、圣湖能源、POSA、苏安四家合资公司。中海油虽然较晚进入拉美,但是发展进程快。2010年5月中海油与拉美油气开发商BEH成立合资公司,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等地从事油气勘探与生产活动,正式将公司业务拓展到拉美。
其三,中拉能源技术领域的交流也是中拉能源合作的内容之一。由于拉美产油国的油气勘探和开采技术及其设备相对落后,资金短缺,拉美油气工业整体水平不高,油气的探明储量、产量及炼油能力普遍下降。而中国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和较先进的技术,这为中国与拉美的能源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一些拉美国家的新能源技术也是中国学习的榜样。在能源技术领域,中国与巴西的合作潜力最大。为实现能源多元化,巴西在水电、生物能源、深海石油勘探等领域掌握了世界性先进技术。巴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达45%,而世界平均水平仅为14%。巴西利用甘蔗提取蔗糖和酒精的合成生产技术及利用甘蔗渣生产电能的技术,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巴西不仅可以利用多种生物(如棕榈、大豆、向日葵、蓖麻、松子等)生产生物柴油,而且还能利用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液、废渣和有机废物生产能源。此外,在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方面,巴西能从2300米以下的深海开采油气。
中拉能源合作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拉美一直不是中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地。中国能源的最主要来源仍是中东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占20%,相比而言,拉美对中国最大的石油提供国委内瑞拉仅占3%;而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也并非拉美的最主要能源市场和投资者,总体而言中拉能源合作程度较低。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受国际政治格局的结构性影响。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美国无论在经济、军事、科技还是国际影响力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让美国产生了深深的忧虑。美国一向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后院”,中国远隔重洋到拉美来要能源,必然会让美国想入非非。尽管中国进入的拉美能源市场都是美国影响力鞭长莫及的地方,并不会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合作也完全是出于能源的考虑,甚至委内瑞拉的大部分能源还是出口到美国,但是美国还是担心。他们担心石油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掠夺拉美的石油资源;担心拉美向美国出口的石油越来越少;担心中国成为美国进口石油强有力的竞争者;担心中国挑战美国在拉美地区的主导地位;担心中国在拉美地区的观念输出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甚至有观察家担心中国在拉美追求能源安全的做法,会引发中美间的能源“冷战”。这些担心与其说是对能源问题的关心,不如说是对拉美这个传统势力范围的控制。由于美国超强的实力和种种担心,美国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或阻止中国与拉美的能源合作。
二是受到拉美大环境和拉美国家不断变化的政策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普遍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推行能源产业的私有化和对外开放。2000年之后,拉美左翼政权在多国先后上台,面对2003~2007年期间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拉美主要能源生产国对能源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加强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控制权,尤其是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国,对外能源合作政策的调整幅度较大。2005~2007年间,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提出,在合资公司中,国有公司持股的比重不能低于60%。2006年5月,玻利维亚莫拉莱斯政府要求外国公司交出油气生产经营权和82%的产值归国家所有,且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不能低于51%。2006年3月,厄瓜多尔议会通过的《石油法修正案》规定,厄瓜多尔将与外国公司重新谈判已签订的产品分成合同,厄瓜多尔将分享石油溢价收入的60%,余下的40%归外国石油公司所有。2007年10月,厄瓜多尔科雷亚政府把石油溢价收入分享比重提高到99%,只给外资公司留下1%。这无疑对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是中拉能源合作受到历史和地缘的影响。中国与拉美之间路途遥远,能源运输无论是成本上还是安全上,都存在很大问题。对中国来说,中拉能源合作的意义更多地在于能源来源的多样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而非获得经济利益。甚至可以说,为了获得能源安全,中国牺牲了部分经济利益。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拉美品质好的石油资源大部分已被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资本所把持,剩下的基本上都处于边缘地带。由于拉美探明石油储量增加及石油战略地位加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加大了在拉美的石油博弈力度,对我国的拉美石油战略构成障碍;尽管我国石油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本上,都无法与埃克森美孚、BP、英国石油、道达尔、康菲等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
尽管中拉能源合作受到种种阻碍和制约,但由于当前国内的能源需求仍日益上涨,继续发展与拉美的能源合作,打开中拉能源合作的新局面势在必行。在合作中,中国要注意:一是要以企业行为为主,外交渠道为辅,淡化能源合作的政治色彩,强调能源合作的企业行为,避免刺激欧美国家敏感的神经;二是在对拉美地区投资前,要对区域内关系和东道国的政策进行深入了解,要学会规避风险,使拉美国家政策对中国投资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三是中国的能源企业要在拉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注意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向当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或者出资帮助当地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中拉的能源合作才能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