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滢
(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江苏南京,210003)
目前,人工肝治疗已成为肝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进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的异常,拔管后穿刺点有效的按压可以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皮下淤血,甚至血肿[1]。本院通过自制的止血按压带,应用于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术后拔管,可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2011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70例患者,其中男140例,女性30例,年龄18~62岁,根据充气压力的大小,应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的危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
自制的止血按压带规格呈 Y型,较短的2条,一条中间有一个5 cm×10 cm大小的气囊[2],按压带上有一个固定的按压点,按压带上连接一个压力表,在针口按压点放一块无菌小方纱布,将按压带上固定的按压点对准针口按压点,一条绕过术侧大腿,较长的一条绕过对侧髂嵴,连接处粘胶固定,包扎好后充气加压按压。根据充气压力的大小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患者切口是否出血(穿刺点是否有渗液,2 h后取出按压带观察穿刺处是否有皮下淤紫、局部血肿)以及患者舒适度改变的情况(有无疼痛、术侧肢体颜色的改变、肢体麻木),观察记录结果。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不同压力范围与穿刺点出血情况比较见表1。在止血效果方面,40~50 mmHg组与30~40 mm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以看出30~40 mmHg组出血发生率高,而与50~ 60 mmHg组、60~70 mmH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不同压力范围与穿刺点出血情况比较
静脉穿刺置管术后不同压力范围与患者不舒适感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表2结果表明,股静脉穿刺术后40~50 mmHg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以看出随着充气压力越大,患者不舒适感发生率就越高。
在舒适度方面,40~50 mmHg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不同压力范围与患者不舒适感发生情况比较[例(%)]
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治疗术后拔除股静脉置管后,如何对穿刺部位实施有效合理的压迫和包扎,是减少穿刺血管发生出血和血肿的关键技术[3]。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差,拔管后穿刺点出血不止,用冰袋压迫局部,可促进出血停止[4]。一旦压迫不当很容易出现血肿,对已经形成的血肿,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冷敷或热敷[5]。血肿过大压迫神经血管,需进行清创[6]。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止血方法,并确定一个最佳的压力范围就非常重要。本院已进行人工肝治疗十余年,对导管拔除如何进行有效的按压已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总结经验,自制出了一种止血按压带可进行有效的压迫止血。
经股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在术后拔管中,使用止血按压带进行止血,压力范围的调节是根据公式Y(中心静脉压)=-0.145+0.792X(股静脉压)[7],从而得出股静脉的压力范围28~68 mmHg,依据此压力范围进行分组,经临床研究,将压力调整到一个最适宜范围。表1可见30~40 mmHg压力过低,出血发生率高,而后3组压力范围,止血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表2可见,压力越高,患者越不舒适。因此,作者认为40~50 mmHg压力为最适的压力范围。这个压力符合以下要求:①以最小的压力,既能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又能明显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的不适感[8];②在此压力下能扪到足背动脉的搏动(既达到止血目的,又不影响动静脉内的血流)。
[1] 马廉亭.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2:326.
[2] 先升萍,贺 葵,李 霞.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压迫止血压力范围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38.
[3] 杨省利,郭新红,张如英,等.冠状动脉造影后卧位与卧床时间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1.[4] 郑再菊,李燕芬.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9.
[5] 李 卉.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并发症防止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1):1098.
[6] 杨学东,苏 瑞,洪 伟,等.股动脉插管引起的血栓栓塞[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2:19.
[7] 唐贯文,刘金枝,莫 伟,等.严重烧伤患者采用股静脉预测中心静脉压的临床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2,9(4):7.
[8] 石红春,孙小龙,沈均乐.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压迫止血方法分析[J].护理研究,2009,38(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