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韬,张汀荣,曹向明,于 波,赵 臻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江苏江阴,214400)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75%~80%,其中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约占65%~70%[1]。本临床观察依据St.Gallen共识探讨了本院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的辅助化疗策略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
2007年3月~2009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47例术后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75岁,平均(56.4±3.3)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一般状况评分(ECOG PS)≤2分。排除合并第2肿瘤、活动性感染、精神障碍的患者。试验中若患者本人要求退出或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无法耐受者终止该试验。
参考临床病理学、生物学特征如激素受体状态、组织学分级、增殖指数、淋巴结情况、脉管侵犯、肿瘤大小以及基因表型、病人状态等特点将患者分为2组: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组28例、内分泌治疗组19例。
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组入组条件:ER/PR低表达、组织学2~3级、Ki-67>30%、N 阳性、脉管侵犯、T>2.0 cm;内分泌治疗组入组条件:ER/PR高表达、组织学 1级、Ki-67≤15%、N-、无脉管侵犯、T≤2.0cm(以上条件均需满足)。
化疗联合内分泌组:28例患者接受化疗,采取乳腺癌术后辅助常规化疗CEF方案,环磷酰胺500 g/m2静脉注射d1;表阿霉素75 mg/m2静脉注射d1。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注射d1,每21天为1周期,共进行4~6个周期。化疗后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其中绝经前期患者口服三苯氧胺20 mg/d;绝经后患者给予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或者阿那曲唑。
内分泌治疗组:19例患者术后给予单纯内分泌治疗;其中绝经前期患者口服三苯氧胺20 mg/d;绝经后患者给予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或者阿那曲唑。
无病生存期(DFS)为自手术后治疗开始至出现肿瘤病灶的时间。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本研究评价2组1年、2年的DFS。
表1可见,内分泌组在1年、2年时的DFS均高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各组治疗后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内分泌组不良反应很少,个别患者出现轻中度的潮热、头痛和轻微的恶心不适感;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组,发生贫血5例(17.9%),恶心呕吐25例(89.3%),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20例(71.4%)。
ER和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常不同时,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两个重要生物学指标[2]。大量的研究显示[3],ER阴性或HER-2扩增或过度表的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低,无病生存期DFS以及总生存期OS均较ER阳性乳腺癌短[4]。ER阳性和HER-2阳性分别代表着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治疗选择以及预后截然不同的两类乳腺癌。
近年来,临床肿瘤专家从方便治疗的角度出发,把乳腺癌分为ER阳性(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HER-2阳性(HER-2阳性、ER阴性)、ER/PR/HER-2均阴性(三阴)和ER/PR/HER-2均阳性(三阳)4类。
ER阳性乳腺癌单用内分泌治疗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早期就出现复发转移[5];另一方面,ER阳性乳腺癌应用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过度治疗[6]。EBCTCG研究的分层分析显示接受蒽环类为主术后辅助治疗比CMF方案更多地降低患者10年的死亡风险,2组10年的死亡率分别是22.4%和27.1%。其中ER阴性患者的死亡率分别是36.5%和30.4%;ER阳性患者是27.1%和23.0%。由此可见,ER阳性患者并不能从蒽环类药物中获益[7]。PACS-01试验的亚组分析:ER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能从含紫杉类药物的方案中获益;BCIRG001、CALGB9344、GECAM、TACT四组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对于ER阳性HER-2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能从含紫杉类药物的方案中获益;EBCTCG的最新数据表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主要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8]。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有助于将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这一亚群治疗细化[9-10],寻找更适合患者的治疗。荷兰癌症研究所开发的70-基因芯片法已经被美国FDA批准上市;21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辅助治疗的指导也已经被2008年NCCN指南所推荐。但是这些新技术的价值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并且极其高昂的检测费用也导致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局限性。
[1] 袁中玉,王树森,朱美琴,等.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6):456.
[2] 张晶虹,刘 艳,郝晓甍,等.绝经后Luminal B型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6):449.
[3] 张 莉,顾建建.乳腺癌组织中NF-κ B和HER-2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54.
[4] 石 晶,滕月娥,赵明芳,等.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与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88.
[5] 宋 卫,陆肖玮,丁 云,等.绝经后乳腺癌C-erbB-2、ER和PR表达及预后相关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7):853.
[6] 刘庆仪,任洪文,黄小云,等.乳腺癌保乳治疗176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2(1):15.
[7] 陈国宝.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乳腺癌33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5):95.
[8] 汪 洁,邬剑华.内分泌治疗在老年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5):385.
[9] Millar EK,Graham PH,McNeil CM,et al.Prediction of outcome of early ER+breast cancer is improved using a biomarker panel,which includes Ki-67 and p53[J].Br J Cancer,2011,105(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