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月梅
(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 江苏丰县 221700)
多巴胺作为儿科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改善周围循环,使血压升高等作用,在新生儿病房常用此药就治重度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休克、重症肺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疗效较好。但由于多巴胺使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脆弱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苍白,甚至坏死,从而引发护患纠纷。我科新生儿监护病房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使用多巴胺治疗的50例患儿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报道如下。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静脉使用多巴胺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月龄10min~28d,早产儿7例,足月儿43例,诊断为新生儿窒息20例,寒冷损伤综合症的8例,重症肺炎7例休克7例,心力衰竭3例,肺透明膜病3例,其它2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月龄10min~28d,早产儿8例,足月儿42例,诊断为新生儿重度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寒冷损伤综合症7例,重症肺炎9例,休克6例,心衰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例,肠梗阻1例,巨结肠1例。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未被反复穿刺过、向心端、无淤斑、无破损的静脉。多为颞浅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对照组为一条静脉通路持续输注。观察组为2条静脉通路交替更换、输注,平均用药3~5d,加强用药前评估及用药时严密监护,用药后仔细观察护理等措施。
严重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出现皮肤淤斑、水泡,经硫酸镁湿敷,可恢复正常,轻度不良反应沿注射静脉走向皮肤苍白,输注完毕后能自行复原,可不做任何处理。
2组多巴胺输注后不良反应见表1。
新生儿患者应用多巴胺主要是利用多巴胺能直接兴奋心脏的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纠正心衰。适宜剂量静脉滴注能兴奋皮肤、肌肉等组织血管的α受体,使其收缩和血流供应减少并能扩张肾脏肠系膜等重要脏器血管的多巴胺受体,使其扩张和血流供应增加,使休克时的血液分配比较合理。
多巴胺能兴奋皮肤肌肉等组织血管的α受体,使其收缩和血流供应减少,用药后势必加重血管痉挛缺氧缺血而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药液可沿着血管走向漏到血管外[1],持续泵入时间越长,外渗的发生率越高。另有学者报道,收缩血管的药物如多巴胺等,对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加重,并由恢复性病变转化为不可恢复性的病理损伤。我科对使用多巴胺的患儿开通2条静通路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细短留置针,以减少机械性磨擦对血管内皮的损伤[2],有利于血管的自我恢复。2条静脉通路建立后,药物在一个部位持续泵入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h,根据患儿局部血管情况做调节。一般双管相互更换,交替使用,以减轻对局部血管的不良刺激[3],避免血管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而使局部组织缺少血供而坏死[4]。输液过程中,加强责任心,多巡视,患儿出现哭闹,特别是危重病儿注重检查输液的部位,治疗护士做到心中有数,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弹性、有无肿胀、对触觉的反应。在新儿生输液巡视卡上详细记录输液起始时间、更换使用的时间,定时查看,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指导、具体处理。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在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上要有记录。泵液结束后,仍需使用的血管,需应用3~5mL的生理盐水,缓慢冲管,禁用肝素盐水封管,以避免局部多巴胺的血药浓度太高或药液滞留于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内,使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持续受损,一旦发生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拔出输液针头,用纱布覆盖,抬高患肢,并根据渗漏范围,程度,药物种类,选择不同方式处理治疗[5]。
表1 多巴胺输注后不良反应比较
[1]徐雪芬.减少婴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6(6):38~39.
[2]蔡荔.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8.
[3]李艳.新生儿科静脉滴多巴的胺的管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38~39.
[4]夏浮和.多巴胺静脉注射对幼兔外周围组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05.
[5]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