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作武,琚兴琴
(1.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外科2009级硕士研究生班,郑州 450008)
肛门病手术后,特别是多切口混合痔手术后,肛部疼痛和水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肛肠科医生应用地奥司明片与聚乙二醇4000散内服加中药肛门熏洗、坐浴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痔核>2个的混合痔及环形、半环形混合痔患者1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男42例,女44例,年龄22~75岁,平均41.6岁,病程6个月~40 a,平均5.3 a,平均切口2.6个。对照组79例,男39例,女40例,年龄25~68岁,平均40.1岁,病程3 个月 ~30 a,平均5.0 a,平均切口2.5 个。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手术前1 d开始服用地奥司明片(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737),每次2片,bid,连续服用6 d;术后第1天聚乙二醇4000散(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92),每次10 g,bid;术后第2天用中药作肛门熏洗,组方:苦参、地丁、黄柏、金银花、地榆各20 g,鱼腥草30 g,煎汁1 500mL,先用药液熏蒸局部,至药液温度适中后再坐浴15 min,每日便后与睡前各熏洗1次,连续熏洗12 d,每次坐浴后均予以创面消毒、呋喃西林纱条换药。对照组术后每次排便后用中药液熏洗坐浴(中药组成同治疗组),坐浴后创面换药。所有病例均未使用其他影响创口疼痛和水肿的药物,但可根据病情服用镇痛药,并禁忌辛辣食物及烟酒。分别于术后48 h及5,10 d对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进行评分,并对术后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分标准 对患者手术后症状与体征进行评分。①水肿,0分:无;1分:切口周围组织轻度隆起;2分:切口周围组织中度隆起;3分:切口周围组织重度隆起。②出血,0分:敷料浸湿不明显;1分:敷料轻度浸湿;2分:敷料中度浸湿;3分:敷料重度浸湿。③疼痛,0分:无;1分:轻度(可以耐受,无需用镇痛药);2分:中度(不能耐受,需服用镇痛药);3分:重度(不能耐受,需注射镇痛药)。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1 症状与体征积分 两组局部肿胀、出血、疼痛积分和总积分均呈不同程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治疗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 7.5 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1.2 d;对照组分别为11.2和28.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服药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腹胀5例,经饮水与休息后症状消失,无停药者。余未发现与用药有关的其他不良反应。
肛门病术后患者常见有局部发炎、疼痛、水肿、瘙痒等并发症,其中肛门水肿率高达30%。水肿造成肛门局部组织肿胀,使疼痛加重,刺激内括约肌收缩痉挛,反过来又使疼痛和水肿加剧,形成水肿-疼痛-内括约肌痉挛-疼痛-水肿的恶性循环,因此减轻术后水肿对混合痔术后镇痛、促愈、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肛门病术后的肿痛、出血又随着手术切口的增多而明显增高。
表1 两组术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s
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与时间 例数 水肿 出血 疼痛治疗组86术后 2 天 1.38±0.78*1 2.52±0.28*1 1.24±0.70*1术后 5 天 0.86±0.62*1 2.42±0.56*1 0.66±0.60*1术后 10 天 0.24±0.14*1 0.48±0.34*1 0.36±0.22*1对照组 79术后 2 天 2.31±0.88 2.67±0.38 2.26±0.78术后 5 天 2.18±0.83 2.53±0.66 2.02±0.78术后10天1.69±0.88 1.02±0.46 0.68±0.51
肛门术后肿痛是由水肿引起,肛缘水肿成因复杂,但最主要的是肛门局部循环障碍,包括静脉回流障碍与淋巴回流障碍[3],最主要的是由于手术血管破损,神经纤维暴露、淋巴引流受阻,并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压迫,局部表现为充血、炎性渗出和疼痛[4],同时括约肌收缩使静脉、淋巴回流障碍导致水肿;而水肿、组织损伤、局部炎症递质释放、肛门内括约肌痉挛等因素直接导致局部疼痛;外痔去除未尽、皮瓣余留过多;术中操作粗暴,切缘附近静脉丛清除不彻底而导致局部感染、术中缝合张力过大等都能引起局部组织血液和淋巴回流障碍渗出增加产生水肿[4];紧张、抑郁和焦虑等神经精神因素,还可通过大脑皮质影响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副交感神经,使肠管张力减弱,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从而发生便秘[5]。肛门部手术后创面常常开放,每日排便干硬粪便摩擦、污染创口及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壁软化破裂,引起切口继发出血。
地奥司明为微粒化纯化的黄酮类化合物,由地奥司明和橙皮苷复合而成,是一种静脉亲和性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静脉系统,改善痔动脉吻合,降低毛细血管后静脉张力,促进痔静脉回流,并可作用于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对许多炎症产生影响[6-9]。药理学研究显示地奥司明对人体的血管回输系统有全面的作用,可高选择性增强静脉张力,在不影响动脉系统的前提下地奥司明可以在较高温度下、乃至酸中毒时保持对静脉的收缩作用。并可通过增加淋巴引流速度以及收缩淋巴管,从而加快组织间液的回流,改善淋巴回流来实现促进淋巴回流。地奥司明还可明显降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移行,崩解释放出的炎性物质如组织胺、缓激肽、补体、白三烯、前列腺素、过多的自由基等,从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增强其抵抗力。此外,地奥司明还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流速,通过减少微循环瘀滞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
聚乙二醇4000系环氧乙烷和水缩聚而成的混合物。通过氢键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结肠内,增加大便含水量并软化大便,恢复大便体积和重量至正常,促进排便的最终完成,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这两种药物合用针对性的解决了痔术后各种可导致水肿的原因,配合中药熏洗大大缩短了治疗疗程,减轻了患者痛苦,较之单纯中药熏洗疗效显著。
本组结果显示,地奥司明片与聚乙二醇4000散合用在临床中防治多切口混合术后局部疼痛、水肿、出血方面安全、有效。
[1]王跃振,刘屹,刘异,等.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防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85-86.
[2]徐永强,胡万乐,刘长宝,等.微波与迈之灵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疗效比较[J].医药导报,2010,29(6):742-743.
[3]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3-254.
[4]宋乃忠.姜雨昕,郑伟琴,等.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30-31.
[5]戴菲,龚均.慢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1):13-14.
[6]张波,沈云天,李文平,等.地奥司明治疗痔术后水肿213例[J].医药导报,2009,28(2):207-208.
[7]肖飏,颜洪亮,赖江,等.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60 例[J].医药导报,2010,29(4):469-471.
[8]林爱珍,樊晨晖,孙光军,等.地奥司明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182例[J].医药导报,2010,29(3):320-321.
[9]COSPITE M.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activity and safety of dalfon 500 m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morrhoids[J].Angiology,1994,45:56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