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晴 孙阳
据说,风铃起源于中国古代占卜,也有人用它判断风向。据记载,唐朝时,唐睿宗的儿子歧王在所住的宫中竹林里挂了很多玉片,岐王听玉片的碰撞声来判断风的方向,古称占风铎。
后来,这样的风铃被到大唐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国。起初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因其声音清雅悠扬,深受日本人喜爱。如今,在日本,每到夏天来临,不论是乡村还是都市,人们大多喜欢在自家门檐下或通风的走廊里悬挂一个小风铃。普通的风铃像倒扣着的茶杯,里面吊一根小棒儿,小棒下端垂一截线,线上再系一叶被称为“短册”的细长纸片。在郁闷烦躁的夏日,耳边都是嘈杂的吱吱蝉鸣,只有微风吹来时,“短册”在风中团团转,带动小棒儿不断撞击风铃,清脆的丁当声,有时似黄莺鸣啭,有时似乳燕低喃,听来心旷神怡,暑热在不知不觉间就减少了几分。所以,在日本风铃也被称为“凉”。
18世纪中叶,玻璃从葡萄牙传进日本,出现了“江户风铃”。那时玻璃十分稀缺,工匠们却将其熔解吹制成各类外形的风铃,人们无不争相收藏,但因为代价昂贵,买得起的只是极少数富豪,老百姓只能买票进工厂欣赏匠人的制造工艺以饱眼福。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风铃大量生产,才在民间普及,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特有的风铃文化。到了明治期间,风铃大量出产,品种层出不穷,除玻璃风铃外,又出现了铁器、石头、陶瓷乃至贝壳制造的风铃。后来,随着空调的普遍使用,风铃曾一度失宠。近些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风铃再度流行起来,在郁闷烦躁的夏季,人们宁愿关掉空调走出室外,聆听轻风叩击风铃发出的美妙音乐。
如今,日本风铃手工艺人挖空心思,运用各种材质创造了不同形状的风铃,堪称艺术的结晶。有金银铜等金属制成的,有用石头陶器玻璃制作的,在靠近海边的地方有用各种贝壳串起来的,还有竹编的、术制的。最有名的当数“南部风铃”和“江户风铃”。“南部风铃”以铁制作而成名,“江户风铃”是玻璃吹制而成,因江户时期大量生产而得名。
日本人喜爱风铃,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每年7月份都要举办专门的风铃节,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风铃齐聚一堂,铃声阵阵,清远悠扬,如同奏响了一首轻快的交响之乐。
小资料:
江户玻璃风铃:手工制作的玻璃风铃,其特点在透明玻璃内部绘制图案,与其他地方风铃音色有很大区别,被称为“风琴”,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据说之所以能产生动听的声音是由于江户风铃的边缘造型采用了锯齿形状。
岩手南部铁风铃:南部生产铁器有900年的历史,岩手南部铁风铃以音色美妙著称。
会津喜多方玻璃风铃:在玻璃风铃内部绘画,运用漆器制作的传统技法,通过手绘而成。半透明的风铃衬托优美绘画,非常好看。
爱知濑户陶瓷风铃:爱知县以盛产陶瓷制品闻名,爱知濑户陶瓷风铃在陶瓷表面进行绘画,适合在日式房间或西式房间中悬挂。
大分别府竹风铃:大分别府盛产竹编制品,在铁制、陶瓷和玻璃风铃中加入竹编工艺形成了大分别府竹器风铃的特色。
冲绳的玻璃风铃:因“琉球玻璃”而闻名的冲纵玻璃风铃,色彩鲜艳,在日本也有一定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