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锐,李 猷,万端极
(1.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2.湖北工业大学膜技术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8)
茶皂素是木本油料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含有的一类天然糖甙化合物,属皂素类,是一种优异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发泡乳化、分散润湿和渗透功能,并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功效。因此,在化妆品、洗涤剂和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1]。我国是世界上油茶分布最广、品种最多、产量最高的国家[2],但目前国内的粗茶皂素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能耗大,产品纯度低、色泽差、收率低[3,4],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5]。
膜技术是一门新型分离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滤过以及过程简单、易于自动化控制等特性[6],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浓缩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7]。
作者在此以水酶法提取茶油后的皂素溶液为原料,依次通过微滤膜、纳滤膜、干燥等工序精制茶皂素,确定了茶皂素精制的膜技术参数,拟为膜技术精制茶皂素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水酶法提取茶油后的皂素溶液由湖北工业大学膜技术研究所提供。实验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H.H.S 11-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医疗器械五厂;旋转蒸发仪、索氏提取器,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KQ-4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V-400DB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UNICO公司;BS224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微滤膜组件、纳滤膜组件,湖北工业大学膜技术研究所。
膜技术精制茶皂素的工艺流程如下:水酶法提取茶油后的皂素溶液→微滤膜除杂→纳滤膜浓缩→烘干→茶皂素。
1.2.1 微滤膜除杂
以300 nm和150 n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比较pH值1.5、5.5、13.0条件下的分离纯化效果。
1.2.2 纳滤膜浓缩
选用截留分子量为500 Da的纳滤膜对除杂后的物料进行浓缩。
1.2.3 干燥
纳滤浓缩液在55 ℃、常压条件下鼓风干燥,制得茶皂素。
皂素含量采用SN/T 1852-2006[8]方法测定。
分别将水酶法提取茶油后的皂素溶液调pH值至1.5、5.5、13.0,采用300 nm和150 nm的微滤膜除杂,测定膜通量,结果见图1。
图1 微滤膜纯化效果
由图1a可知,pH值为1.5时,300 nm微滤膜开机后,膜通量随时间的延长缓慢衰减,在20 min内稳定在175.0 L·m-2·h-1以上,到50 min时衰减速率加快,85 min后膜通量衰减至95.3 L·m-2·h-1左右,平均膜通量为129.5 kg·m-2·h-1,浓缩倍数为5.72倍。150 nm微滤膜的膜通量变化与300 nm微滤膜基本一致,平均膜通量为109.3 kg·m-2·h-1,浓缩倍数为4.53倍。300 nm微滤膜的平均膜通量比150 nm微滤膜的大18.48%。
由图1b可知,pH值为5.5时,两种微滤膜开机后,随时间的延长膜通量衰减趋势较pH值1.5时明显,85 min后300 nm微滤膜的膜通量衰减至75.6 L·m-2·h-1左右,150 nm微滤膜的膜通量衰减至65.3 L·m-2·h-1左右。300 nm微滤膜的平均膜通量为119.9 kg·m-2·h-1,浓缩倍数为4.82倍;150 nm微滤膜的平均膜通量为99.3 kg·m-2·h-1,浓缩倍数为4.13倍。300 nm微滤膜的平均膜通量比150 nm微滤膜的大20.85%。
由图1c可知,pH值为13.0时,两种微滤膜开机后,膜通量明显低于pH值1.5时的膜通量。在40 min内,膜通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稳定衰减,300 nm微滤膜的膜通量在100 L·m-2·h-1以上,150 nm微滤膜的膜通量在90 L·m-2·h-1以上;50~85 min时,膜通量衰减较快,300 nm微滤膜的膜通量衰减至30.9 L·m-2·h-1左右,150 nm微滤膜的膜通量衰减至20.0 L·m-2·h-1左右。300 nm微滤膜的平均膜通量为89.9 kg·m-2·h-1,浓缩倍数为4.32倍;150 nm微滤膜的平均膜通量为78.3 kg·m-2·h-1,浓缩倍数为3.83倍。300 nm微滤膜的平均膜通量比150 nm微滤膜的大14.81%。
经微滤膜除杂后的皂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微滤膜除杂处理后的皂素含量/%
由表1可知,在pH值为1.5、5.5、13.0条件下,300 nm微滤膜的皂素纯度比150 nm微滤膜的皂素纯度分别高6.01%、10.00%、9.95%,损失率分别大5.00%、1.00%、0.91%。pH值为1.5时的损失率最大,可能是由于酸性条件下皂素溶解度下降而导致的;pH值为5.5时,有部分蛋白质位于等电点,蛋白质的沉降造成部分皂素的损失,但是絮凝成微小颗粒的蛋白质粒径较大,膜通量稳定;pH值为13.0时,蛋白质及皂素的溶解度均较大,膜污染较严重。因此,选择300 nm微滤膜在pH值为5.5的条件下,对水酶法提取茶油后的皂素溶液进行除杂处理,能够去除其中的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固体杂质去除率高并截留了大部分大分子物质,而保留了绝大多数的茶皂素。
将经300 nm微滤膜除杂后的滤液调pH值至5.5,用截留分子量为500 Da的纳滤膜对其进行浓缩,测定膜通量,结果见图2。
图2 纳滤膜纯化效果
由图2可以看出,膜通量随时间的延长缓慢衰减,50 min时,膜通量衰减至0.54 kg·min-1·支-1左右,平均膜通量为1.056 kg·min-1·支-1,浓缩倍数为4.88倍。
经纳滤膜浓缩后的皂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纳滤膜浓缩后的皂素含量
由表2可知,纳滤膜皂素截留率为87.3%,皂素损失率为13.7%,固含量截留率为72.4%。因此,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0 Da的纳滤膜对除杂后的物料进行浓缩,能保留大部分的茶皂素,达到浓缩的效果。
纳滤浓缩液在55 ℃、常压下,经鼓风干燥,得到2.3 kg纯度为91.01%的淡黄粗茶皂素,色泽较浅,可在工业上广泛应用。
在pH值5.5条件下采用孔径为300 nm的微滤膜进行除杂,皂素含量由2.84%提高到11.09%,损失率为9.12%;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0 Da的纳滤膜对除杂后的物料进行浓缩,皂素含量由3.57%提高到15.30%,损失率为13.7%,能够保留大部分的茶皂素,达到浓缩的效果;常压、55 ℃条件下,鼓风干燥制得纯度为91.01%的茶皂素。膜技术精制得到的茶皂素离医药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可进一步精制。
[1] 金继曙,都述虎.油茶籽饼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3,5(2):48-52.
[2] 柳荣祥,朱全芬,夏春华.茶叶皂素研究现状[J].茶叶,1995,21(3):2-5.
[3] Murakami T,Nakamura J,Matsuda H,et al.Bioactive saponins and glycosides.ⅩⅤ.Saponin constituents with gastroprotective effect from the seeds of tea plant,CamelliasinensisL.var.assamicaPierre,cultivate in Sri Lanka:Structures of assamsaponins A,B,C,D,and E[J].Chem Pharm Bull(Tokyo),1999,47(12):1759-1764.
[4] 柳荣祥,朱全芬,夏春华.茶皂素生物活性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1996,16(2):81-86.
[5] 李升锋,尹国,刘学铭,等.浅谈茶皂素的开发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4,12(2):47-48.
[6] 姜忠义,吴洪.超滤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2,21(2):122-126.
[7] 沈敏.陶瓷膜澄清中药水提液过程中膜污染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2.
[8] SN/T 1852-2006,出口茶皂素中皂甙含量的测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