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对《雨中的猫》的认知解读

2011-07-27 09:40
外国语文 2011年4期
关键词:店老板男权诗学

钟 蕾

(四川外语学院 出国培训部,重庆 400031)

1.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认知方法与诗学相结合,使得认知诗学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国外学者Stockwell(2002)的《认知诗学导论》,Gavins和Steen(2003)的《认知诗学实践》,以及 Geert和Jeroen(2009)所编著的 Cognitive Poetics《认知诗学》从认知诗学的入门到实践应用做出了范例;国内学者封宗信(2002)、刘立华、刘世生(2006)、申丹(2001,2009)、熊沐清(2008,2009)、苏晓军(2009)等著文对认知诗学的术语、理论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梳理。但是在运用认知诗学理论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将认知诗学运用于诗歌较多,于小说较少,这似乎限制了认知诗学的解释力。《雨中猫》是海明威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国内外学者常从“冰山原则”分析其精炼的八分之一语言下所蕴含的深刻的八分之七主题,但少有学者解释这八分之一语言下的认知理据。认知诗学的“认知”聚焦于阅读的心智过程,试图考察故事叙述与认知之间的心智活动(熊沐清,2009:8)。认知诗学包含新、旧两方面:旧的方面是关注语言选择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篇章与读者对篇章的解读;新的方面是关注语言选择与人的认知结构和过程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与文学及文体学的结合点(Semino&Culpeper,2002:IX-X)。本文尝试以认知诗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雨中的猫》的背景、结构和主题的整合,揭示认知诗学对文学小说的解释力。

2.概念整合理论

1985年,Fauconnier在他的专著Mental Spaces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从此,心理空间理论获得广泛的关注。心理空间理论后来经Fauconnier和Turner进一步研究、整理成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简称CIT),又称作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简称CBT)。概念整合就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由来自于独立认知域的信息所构成的输入空间(input space)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匹配起来(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1997:151)

概念整合通常由四个空间在三种运作过程中构成整合的四种类型。具体来说,四个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 one,Input space two),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合成空间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普遍结构外,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自身通过三种运作过程:组合,完善和扩展而建立起的层创结构。组合是指合成空间将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内容组合起来,并形成以前在两个输入空间并不存在的新关系。完善是指借助背景图式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在合成空间中使被激活的模式不断完善。扩展可以激活合成空间中新的结构。在完善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运用想像力对新创结构进行无限的不同可能的扩展。四个空间经运作形成四种网络模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这四种基本类型的概念整合网络都只涉及到四个空间,而事实上概念整合可以在更多的心理空间上运作,且这些心理空间可以多次发挥作用。这就是Fauconnier&Turner(2002)提出的一种相对复杂的概念整合网络:多域复合网络(multiple blend network),即几个输入空间同时平行投射或是首次整合形成的合成空间作为再次整合中的输入空间与另一个输入空间一起投射,形成新的合成空间。

《雨中的猫》的故事背景、叙事结构及主题就是概念整合的多层次输入复合网络的最好体现。《雨中的猫》是一个描写住在这个小旅店里的一对美国夫妻以及这位美国妻子和旅店老板对待一只猫不同态度的小故事。在一个阴雨绵绵的白天,一对美国夫妇被困在意大利的一个旅店。突然,妻子看到一只蜷缩的小猫在桌子下避雨,她非常可怜这只猫,于是不惜冒雨下楼去捉,而丈夫一直坐在床上看书。当她走到门外,却发现猫在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店老板派出的女侍打着雨伞来接她。当妻子回到自己的房间表达出非常渴望拥有那只猫的愿望时,丈夫只是继续漠不经心地读他的书。故事结尾:女侍者受店老板的派遣给美国太太送来一只大花猫。《雨中的猫》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尤其是故事含混的结尾,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和思考。本文试图将概念整合理论与《雨中的猫》的故事背景,叙事结构及主题相结合,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多层次空间输入经三种操作过程,形成多个整合网络,将海明威八分之七的深刻主题挖掘出来。

3.《雨中的猫》的概念整合研究

3.1 背景的概念整合

3.1.1 海、公园与纪念碑的整合:文明与自然的对立

众所周知,海明威是个惜墨如金的作家,而《雨中的猫》开篇的景物描写花去了海明威大量的笔墨,他的用意何在呢?文章开头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大海和大棕榈树、纪念碑和青铜像:作为两个输入空间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他们共同特点形成了类属空间即景色。作为景色,应该都为游人所喜爱,但是为什么“意大利人老远赶来看纪念碑”(Hemingway,2002:201),而不是自然美景呢?战争纪念碑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大老远地跑来不是为了欣赏美丽的海景,而是为了瞻仰这座记载着人类对自然、人类对人类相互破坏活动的纪念碑。纪念碑的铜铸质地给人坚硬、冰冷、凝重的感觉,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压抑的效果。至此,背景的分析完善了我们新的空间即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人类文明,而不是自然景色。在整合空间中就形成了文明与自然的对比。文中的描述“他们的房间在二楼,正对着大海,还正对着一个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同上)扩展了我们的空间,即鲜活的自然形象总是处于沉重的文明抑郁之下,在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中,文明始终处于统治自然的位置(姜淑芹、严啟刚,2007:24)。而每一次汹涌而来的海浪都会在纪念碑前“悄悄退去”(Hemingway,2002:201),在我们的整合空间中更多了一层含义:自然不仅与文明对立,更是处于文明的压抑之下。

3.1.2 海水、沙滩与广场的整合:男女对抗的伏笔

“海水在雨中冲上沙滩,留下一条长长的线,然后退回去又冲上来,再冲出一条长长的线”与“空无一人的广场”(Hemingway,2002:201)。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特点形成类属空间景色,然而,海水是动态的,而广场此时是静止的,这一空间整合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暗示女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对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作品中“空无一人的广场”暗示女主人公贫瘠、荒芜的感情,为后文作好了铺垫,拓展了我们对女主人公生活状况的理解,即整合空间中的女主人公在贫瘠荒芜的感情中努力追求爱情和幸福。在上述的故事背景下,丈夫躺在旅馆的床上读书,而妻子则站在窗口眺望着屋外的自然景色。在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夫妇二人的视野始终处于这种对立的状态中。如此的空间安排显然为后文将男性与文明、女性与自然对应起来,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最终为男女之间的对抗埋下伏笔。

3.2 结构整合

《雨中的猫》除了在背景上进行概念整合,小说更是贯穿了妻子与猫的整合,妻子与丈夫关系和妻子与店老板关系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整合空间。

3.2.1 妻子与猫的整合

猫在小说中有两只,“雨中可怜的猫”和“宠物猫”,因此猫的隐喻内涵应该有两层(王美萍,2009:99)。雨中的那只猫是野猫,而宠物猫是家猫(姜淑芹、严啟刚,2007:25)。那么概念整合网络也就有两组不同的输入空间。

第一组是野猫和妻子的整合。野猫是不羁的,妻子尽管温柔却也有自己主见,尤其是当她说“我想要有只小猫坐在我腿上,当我拍拍它时会喵喵地叫”(Hemingway,2002:203)这句话时,潜意识中,那只小猫已经成了女主人公顾影自怜的影子。她可怜自己的处境,但是内心深处的自我让她想要反叛。通过下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野猫的特性是不怕人,这一点也投射到妻子的身上,想要反叛。“I wanted that poor kitty.It isn’t any fun to be a poor kitty out in the rain.”(Hemingway,2002:203)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补充,说明了女人想要拥有“雨中猫”的动机。猫天生胆小、怕水却被困在雨中的不利、被动的处境引起了女主人公对自己被束缚、无助的生活现状的某种共鸣。猫在雨中的处境,正如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同病相怜的情绪促使她展开了拯救行动,要把那只“雨中的野猫”从凄风苦雨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拯救这只猫也就是拯救自我,能使她获得自我安慰。这样的完善以及拓展整合出一个胆小但具有自我反叛意识的妻子。

第二组则是宠物猫与妻子的整合:宠物猫与妻子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性形成类属空间即温柔的特点,通过背景知识的完善,得以知道妻子长期以来受现代文明的束缚和驯化,在男权社会只是男性的附属。文章结尾店主送来的猫是一只大玳瑁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Hemingway,2002:205),这是只经过人类驯养的宠物猫。经过背景知识的完善推论出这个妻子与宠物猫的处境相同:在强权的男性社会,只能温顺地受摆布。这构成了另一个整合空间:温顺、驯服的女人。

野猫与宠物猫的对立不仅体现了自然与文明的冲突,而且将整合空间从更深层次上扩展到了女性内心的矛盾冲突,为男女的对抗埋下伏笔。

3.2.2 妻子与丈夫关系和妻子与店老板关系的整合

如果说女人与猫的整合是本文的重要线索,那么妻子与丈夫关系和妻子与店老板关系的整合则是全文结构整合的核心。妻子与丈夫关系和妻子与店老板关系作为两个输入空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男女关系,不同的是前者是合法、合符伦理道德的冷漠、对立,而后者是不可逾越,不可言说、不合伦理的热切。

妻子与丈夫的关系在文章的开头就显露出端倪,如上文所述丈夫躺在旅馆的床上读书,而妻子则站在窗口眺望着屋外的自然景色。在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夫妇二人的视野始终处于这种对立的状态中。在妻子与丈夫这个输入空间中丈夫在对待妻子想要拯救那只野猫的要求时,丈夫提出帮忙,但他躺在床上根本没有动,语言也不激动,态度很冷漠。当救猫未果后,妻子的内心受到触动,激发了她想要一头漂亮的长发、时髦的衣服、耀眼的银餐具,开始省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反叛的暗流在心中涌动。面对妻子的倾诉,丈夫心不在焉,自顾自地继续看书,拒绝与她沟通,甚至还命令她闭嘴。丈夫的行为压制了女性的内心需求,可以推断丈夫对妻子的感情是冷漠和压抑的;妻子在窗口寂寥、无语的身影是女性被男性的话语压迫“失声”的生动写照(王美萍,2009:101)。

妻子与店老板的关系则是隐晦的,小说直到结束也没有点出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但从语言描述中我们能够洞察一二。小说中妻子对店老板的印象描述:“美国人的妻子喜欢他。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怨言时那副认真的样子。她喜欢他端庄的举止。她喜欢他原意为她服务的样子。她喜欢他作为一个旅馆老板所表露出来的那种神情。她还喜欢看他那张忧郁苍老的脸庞和那双大手”(Hemingway,2002:203)。小说使用美国人的妻子喜欢……这种简单句和复合句交替出现的句型达到了六次,共用了六个“喜欢”,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的真正男人,如同旅馆老板一样,表达了妻子对店主的倾心。当她寻猫时,店主派出了侍女帮她打伞;当她回到旅店时,这个老板让她觉得自己极其了不起,这种了不起来源于自己被店老板尊重和关怀,让妻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让她有了一种被人重视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她与丈夫相处时感受不到的。这段语言描述和文化背景知识完善了我们对妻子与店老板关系的理解:妻子在男权社会开始理性地思考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有了一种敢爱敢恨的勇气,所以她觉得自己实在了不起。当她寻猫未果又饱受丈夫冷漠打击时,店主却派侍女送来了一只大玳瑁猫,店主的体贴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与丈夫的冷漠和压抑形成对立的空间。在这种正常的男女类属空间中,女性的内心反抗完善和拓展了一个新的层创空间,即矛盾的男女关系,妻子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3.3 主题整合

《雨中的猫》体现了概念整合的多层次、多空间投射网络,如图2所示。小说中的三条线索妻子与猫、妻子与丈夫和妻子与店老板经过三次整合将小说的篇章意义构建出来,背景整合后作为输入空间再次与结构整合将本文的主题推向高潮。如上文所述,雨中的两只猫与美国的这位妻子进行整合,她的温柔和宠物猫的温顺形成了温柔的类属空间,而家猫特有的被驯化的特点也通过背景知识的完善即妻子在男权社会被压抑、驯化相对应,形成合成空间中的男权社会中温柔、驯服的女人。而雨中那只野猫的不羁、野性的特点,与妻子性格中的自我部分组合为类属空间中的不羁,而同病相怜的情绪促使她想要解救困境中的野猫,也就是拯救自我,完善了了我们对她反叛性格的整合。借助背景知识和文化模式我们完善了合成空间1中的温柔、驯服的女人在男权社会的婚姻中则是牺牲品,而合成空间2中她反叛的性格促使她成为婚姻的反叛者。妻子与两位男性的关系从他们对待猫的态度上有所体现。正如上文所述,猫与妻子整合出了温顺的妻子和反叛的妻子两种性格,男人对待猫的态度是冷漠的,也就是对待婚姻关系中的妻子是冷漠和压抑的,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妇女的地位和个人爱好都从属男人。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妇女运动中西方妇女提出了男女平等,自由解放的要求。英美妇女在经过漫长斗争之后,赢得了选举权,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间不平等的现象也有了改善。海明威支持妇女解放运动,对于传统社会中被冷落、被忽视的女性寄予深切的同情。《雨中的猫》的写作时代正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期。有了文化背景的补充,读者得以理解为什么压抑的妻子能够将内心深处的自我部分表现出来,如她与店主男老板的暧昧情愫,尽管不合伦理、不合法她仍然暗自享受。在这个空间整合中,男女的关系是焦点,但是背景的完善让我们整合了新的空间即两种对立的感情中选择哪种。这时,合成的背景成为新的输入空间:文明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男性与女性的矛盾,与妻子矛盾选择合成空间形成矛盾的类属空间,经过上文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拓展推出文明与自然的矛盾是以牺牲自然,崇拜文明而结束,男性与女性的矛盾在海水的多次冲刷中退去为铺垫,暗示了矛盾的解决以自然屈服于文明,女性屈服于男性而结束。然而女性的自我意识和需求在海明威的内心深处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小说最后,妻子得到的那只猫尽管是一只被驯养、调教的家猫,但她仍然欣然接受,使内心得到暂时的慰藉。而她和两个男人的关系也在她接受家猫的那一刻被决定:显示出了她回归传统女性依附式生活的意愿,以及认同男性权威的倾向。从作品的结构来看,侍女送猫使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形式:猫的出现——猫的消失——猫的再现,表明女性自我意识被唤醒,又在男权社会中被忽略,最后只能以妥协的方式接受暂时的慰藉。

图2 《雨中的猫》概念整合网络

经过多层次的空间输入整合,《雨中的猫》的主题也被整合了出来:在男权社会,女性试图超越男女二元对立关系,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自己的幸福,但是由于妇女运动发展不成熟,新女性受到来自男性中心社会的排斥和压制。在经历情感挫败和追求失望后,女人仍然在男性的世界里挣扎,在生存困境中执着地追求着可能的理解和生存的空间,女主人公向往“宠物猫”依附式的生活方式正是她获得暂时的慰藉和满足的写照。

4.结语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研究《雨中的猫》的背景、结构和主题的整合,着重研究了三条线索:妻子与猫,妻子与丈夫及妻子与店主男老板关系在文章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经过组合、完善和拓展三种运作模式整合出多个网络,从而分析海明威简洁的八分之一下隐含的丰富的八分之七的主题:由于妇女运动的兴起,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内心深处得以体现,她们的反抗能获得暂时的慰藉,但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是出于附属地位的,回归传统女性依附式生活以及认同男性家长权威的倾向是她们最终的选择。从而验证概念整合理论对短篇小说的强大解释力,扩展了认知诗学对文学小说的应用范围,显示其独特的视角。

[1]Ernest Hemingway.Cat in the Rain[C]//Zhang Zhongzai.Selected Readings in20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50 -151.

[3]Fau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4]Gavins,Joanna & Steen,Gerard.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

[5]Geert Brone & Jeroen Vandaele.Cognitive Poetics Goals,Gains and Gaps[C].Berlin and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9.

[6]Semino,E.& J.Culpeper.Cognitive Stylistics: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Text Analysi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2.

[7]Stockwell,Peter.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8]封宗信.论文学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2-28.

[9]姜淑芹,严啟刚.双重对立——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的雨中猫[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24-27.

[10]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刘立华,刘世生.语言·认知·诗学——《认知诗学实践》(2003)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73-77.

[12]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申丹.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J].外国语文,2009(1):1-7.

[14]苏晓军.国外认知诗学研究概观[J].外国语文,2009(4):6-9.

[15]熊沐清.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两本认知诗学著作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299-305.

[16]熊沐清.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J].外国语文,2009(1):6 -15.

[17]王美萍.渴望回家的女人——《雨中的猫》女性意识新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98-102.

[1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店老板男权诗学
背诗学写话
Myth and Mechas
吃货有福利
11家书店老板眼中的书店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从古典到西洋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生意难做,鞋店老板须做好六件事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囧事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