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护理保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观察

2011-07-27 09:02陈少华赵兵德蓝梅妍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疗效护理

陈少华,赵兵德,蓝梅妍

广东省中医院脊柱科,广东 广州 5101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1]。目前护理手段众多,效果各异。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较多,而临床上由于椎间盘突出的反复特点,虚寒表现者也较多,且南方湿地,患者多有兼夹湿邪。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措施,合理准确运用护理手段,用以指导和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我科对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寒湿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个性化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59例,女43例,年龄18~67 岁,平均(43.15±2.21)岁;病程 1 个月~6 年;L3~4突出19 例,L4~5突出 61 例,L5~S1突出 22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19~65 岁,平均(42.75±2.15)岁;病程 1 个月~6 年;L3~4突出11 例,L4~5突出 29 例,L5~S1突出 11 例;VAS 为(7.6±2.23)分;对照组中,男 31例,女 20例,年龄 18~67岁,平均(43.65±2.93)岁;病程 3 个月~5 年;L3~4突出 8 例,L4~5突出 32 例,L5~S1突出 11 例;VAS 为(7.4±1.92)分。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突出部位和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相关症状、证型:①腰腿部疼痛;②下肢怕冷;③弯腰及抬腿活动受阻;④受寒或阴雨天加重;⑤苔脉表现: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⑥经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

1.3 方法

对照组实行脊柱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整体护理辨证思维,根据个体证候特征,采用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手段。

1.3.1 常规护理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可戴腰围加以保护和支撑,借以加强腰部的稳定,尽可能减少腰部损伤。牵引、物理治疗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炎症,达到止痛的目的。 患者疼痛期以卧床休息为主,腰腿部适当制动,以屈膝侧卧位为宜,忌做后伸腰动作。注意患者的腰腿痛缓解的程度,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加强护患沟通,解答患者疑难问题,宣教该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取得患者信赖,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饮食上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富营养、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用药指导,观察药物效果。

1.3.2 中医综合护理

1.3.2.1 生活起居调护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患者的生活起居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感受风寒湿邪是诱发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之一,因此,指导患者随四时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避免寒湿、湿热侵袭,改善阴冷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勿坐卧湿地、凉席,勿冒雨涉水,劳作汗出后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或饮姜汤水驱散风寒,天冷时可用电热毯。鼓励患者多晒太阳,稳定期多活动筋骨。指导患者纠正日常生活不良姿势和动作,保持正常的腰椎前凸生理,坐时腰部贴紧椅背,站立时,避免拱背弯腰。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体位,适当做放松运动。搬重物时,应尽量走进物品,贴近躯干,屈膝下蹲发力,避免弯腰。肥胖者应适当减肥[3]。

1.3.2.2 情志调护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慢性疼痛,导致患者产生悲伤、恐惧等情志变化,不利于疾病康复。历代医家提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针对此类患者,护士可讲解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治疗该病的手段以及预后效果,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住院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疾病进展,及时向医生反馈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持续有效,减少患者因病情反复而出现情绪波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道“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志调护是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护理环节。

1.3.2.3 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感受风寒湿邪是诱发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之一,而过咸品易伤及肾脏,肾虚也是导致外邪入侵的一个内在因素。孙思邈曰“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食疗方法丰富多彩,为中医治疗学增添了内容和特色[4]。临床上护士利用整体辨证思维,应用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基本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个体差异拟定寒湿型患者的食疗方。此类患者饮食宜祛风散寒、温通经络之品,如防风葱白粥、姜蒜面条、胡椒猪肚汤、牛膝脊骨汤、桑寄生、茯苓、当归、杜仲、人参等,忌食寒凉之物,慎食煎炸之品。

1.3.2.4 临证护理

1.3.2.4.1 疼痛护理 历代医家认为寒湿侵袭、肝肾亏损、闪挫创伤等内外因导致脉络受损,寒湿夹杂而为痹,邪阻经脉,不通则痛。根据寒湿型疼痛特点,护理上使用四子散热熨腰腿部,起到散寒祛湿、通络止痛等功效。材料:苏子30 g,白芥子30 g,莱菔子 30 g,吴茱萸 30 g,粗盐 250 g。 大小约 60 cm×40 cm布袋1个,橡皮筋或布条1根。方法:四子散于干锅中文火炒至发热,热度以手掌可忍受为准(50~60℃),盛出并装进准备好的布袋中,用橡皮筋或布条箍好。操作:操作者操作前需试温,即装有炒热四子散布袋温度以手掌可耐受为准,具体如下:将准备好的四子散袋烫熨局部,先来回短暂烫,操作需轻快,不在皮肤上作停留,并注意观察皮肤,以皮肤轻微发红发烫为宜,待布袋温度降至患者可接受时可改置于局部固定。等四子散温度明显下降,则停止烫熨。布袋中四子散可取出,可重炒应用2~3遍,每日2次。注意事项:注意勿烫伤皮肤。热熨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生冷之品。局部注意保暖,勿当风受凉。

1.3.2.4.2 熏蒸疗法护理 寒湿型腰腿痛患者下肢怕冷,受寒或阴雨天加重,针对此特点,治疗上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此方法既有中药的治疗作用,又有薰蒸的物理治疗作用,蒸腾之药气直接作用于患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使风寒湿瘀诸邪从表发散,起到祛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5-8]。熏蒸时注意防止烫伤,用具牢固稳妥,热源合理,药物不直接接触皮肤,年老体弱者熏蒸时间不易过长,熏蒸后注意保暖,叮嘱患者喝温开水300~500 ml。

1.3.2.4.3 功能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及预防复发有重要的意义。患者急性期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开始功能锻炼,应遵守循序渐进,长期锻炼的原则。锻炼方法推荐选择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且可长期坚持的项目[9],以有氧运动为宜,早期腰背肌训练如五点支撑法:仰卧位,用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腹部前凸如拱桥,稍倾放下,重复进行,待腰背肌稍有力量后改为三点支撑法:仰卧位,双手抱头,用头和双足跟支撑身体抬起腹部。飞燕式:俯卧位,双手后置臀部,以腹部为支点,胸部和双下肢同时抬起离床,如飞燕,然后放松。恢复期可行自身体重悬挂牵引:两手攀高处横杠,两足离地时使身体悬空(须注意安全,如高度不够,可弯曲两膝,使足离地即可),每次牵身1 min左右,臂力不足也可。

1.3.2.5 保健指导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患者恢复期,护士利用中医按揉技术帮助和指导患者按揉肾俞、腰俞、委中、阿是穴,每穴按揉2 min,每日1次。另外,两手半握拳,在患者腰部两侧凹陷处轻轻叩击,每日1次,每次叩击2 min。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功能接近正常,能恢复原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减轻,残留腰部不适或小腿足部麻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自行终止治疗。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显效、好转为有效,其余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据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2.75%和94.12%,对照组分别为31.37%和82.35%,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提示中医整体辨证护理法和常规护理法效果的总体分布不同,中医整体辨证护理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及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此病形态多样,探讨中医综合辨证护理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下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着重护理意义重大。在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中医综合辨证护理方法比常规的护理方法更进一步做到对症护理,避免常规方法笼统的护理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负面作用与无用之功。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下,利用四诊合参获得客观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判断,确定施护方向,是中医护理常用的临床思维。

中医综合辨证护理对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有:生活起居调护、情志护理、饮食调护、临证护理、保健指导等,而临证护理应居于首位。对于多种中医分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护理能对提高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多样性和针对性的中医辨证护理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对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中医综合辨证护理对寒湿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发挥着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护的科学性、针对性。

目前,推行中医综合辨证护理法需要一个完整、科学、规范的体系,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开阔的临床思维,营造中医综合辨证护理的环境,不断改善不足,发扬应有传统优点。

[1]邓晋丰,刘金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石风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

[4]翁维健.中医饮食营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

[5]李晓声,周江南.腰痹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3):19-21.

[6]朱巧云.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92-92,94.

[7]苏俊英.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18-119.

[8]毛卫红.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9):99-99,102.

[9]许莉.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的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47-48.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疗效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