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剑,黄东一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湖南 长沙 410007
妇产科腹部各类手术虽然未直接损伤胃肠道,但由于术中对腹腔器官的干扰,胃肠应激及麻醉药物的暂时抑制而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而肠蠕动的减弱导致腹胀、恶心、呕吐,常影响进食、睡眠、切口愈合和机体恢复[1],故术后肛门尽早排气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术期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笔者采用妇产科经腹各类手术术后配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1年1~8月在我院进行各类妇产科经腹手术患者120例。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年龄 20~66 岁,平均(38.0±12.4)岁;其中,腹腔镜手术34例,开腹手术7例,剖宫产21例。对照组年龄21~68岁,平均(39.0±12.2)岁;其中,腹腔镜手术31例,开腹手术10例,剖宫产17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预防感染,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术后12 h行针灸治疗,记录每例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穴位选择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选取天枢、上巨虚、足三里、支沟、照海、大横、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腹部穴位根据伤口位置适当加减。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位,暴露腹部及下肢部皮肤。穴位准确定位后,消毒医者双手及针具消毒,待刺局部常规,取0.3 mm×40.0 mm毫针,快速进针。诸穴均行常规针刺方向和深度,采用捻转补法,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如1次针灸后24 h内肛门未排气,可24 h后重复针灸治疗。对照组术后按照常规治疗,不采用任何特殊处理,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嘱患者或家属协助观察排气情况,以患者自诉排气或家属闻及排气声音为准,记录第1次排气时间。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4,P=0.011)。治疗组平均排气时间为(28.52±3.47)h,优于对照组的(33.97±4.51)h两组平均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例)
妇产科各类经腹手术,因术中操作刺激肠管,可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功能丧失或肠管痉挛而导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术中麻醉药物及术后镇痛泵的运用可使术后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术后因疼痛、忧虑等原因早期不愿意下床活动,亦导致肠蠕动恢复减慢;术后患者疼痛呻吟吸入大量气体引起腹胀,也造成了肛门排气时间的延迟。正因为以上多种因素存在,导致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迟,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严重者甚至可引起肠粘连、肠梗阻,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研究表明,如不采取任何措施,一般术后48~72 h整个胃肠蠕动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开始排气时间常需72 h[2]。因此缩短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围术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手术损伤元气,气虚运血无力,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于脏腑经络之间,致脏腑功能失调,肠道气机紊乱,上下不通。故治疗上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采用针刺相关穴位,疏通经络,通畅腑气。针刺治疗选择在各类腹部手术后12 h进行,因为在术后12 h麻醉药物作用消失,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开始逐渐恢复,用针刺穴位刺激有关脏器可使肠蠕动及早恢复正常,有利于排气[3]。天枢是大肠之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通气要穴,通过特定的施术方法和刺激量,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肚腹三里留”,足三里为胃之合穴,可调整胃肠气机,行气止痛,又为壮阳穴,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切口及腹腔感染[4]。针刺足三里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刺激足三里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5];按摩足三里后,胃肠道手术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都有明显的提前[6-8]。支沟、照海合用可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养阴以增液行舟。再辅以局部穴大横、气海、关元以补气活血通络及三阴交疏调气机,调畅足三阴经经气运行,诸穴合用,随证加减,共奏通调腑气,行气通络之功。
腹腔手术术后肠袢有一个麻痹静止期,胃肠功能从抑制到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抑制时间越长胃肠道功能恢复越慢,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越不利,故临床治疗以促进术后胃肠道尽早恢复为目的。本研究发现,术后配合使用针灸治疗可促进肛门排气,有效的缩短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有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患者身体的康复,而且针灸治疗无副作用、实用性大、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患者容易接受,所以术后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1]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
[2]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2-153.
[3]贺英.针刺法促进腹部手术后排气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12):35.
[4]刘云建,刘孟安,张俊娥.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33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7,20(4):347.
[5]邵世荣,高爱群,周敏.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促进剖腹产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5):610-612.
[6]卢燕,樊艳艳.按摩足三里穴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13-14.
[7]田春香,周玲玲,徐华.按摩足三里穴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0):33.
[8]严文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