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你会关心孩子吗

2011-07-26 06:42张惠昆
教育艺术 2011年7期
关键词:自测问卷关心

张惠昆

有人说,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的确,每位父母都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会不会关心?也就是说,家长你关心孩子什么?管吃、管住、管学习,还是……?

笔者对初级中学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家长教育行为自测”问卷调查。参加自测家长人数1316人,通过自填问卷的形式,共收到1306份问卷,其中1287份为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家长教育行为自测评价结果

透过调查中看似枯燥的数据,我们看出家长教育行为存在两方面误区。

一、关心和爱护有加

家庭是永恒的社会现象。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并借助家庭生存与发展。父母是家庭中教育子女最早的教师,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一个人从做父母那天起,就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自测问卷显示,70%的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较强。因此,他们对孩子都怀有真挚的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自己的未来希望,在教育孩子方面舍得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表中显示,家长的教育行为在1—6项内容方面做得很好或较好的超过60%,正是这种爱和关怀哺育着孩子成长。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千千万万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如何用爱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二、沟通和放手不足

自测问卷显示,家长的教育行为中7—9项即与孩子的沟通、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方面做得很好或较好的占37%—50%左右,而做得较差的占24%—37%。我们知道,孩子自幼由父母抚养,彼此之间交往频繁,心理互通,感情深厚,孩子有什么话都爱跟父母讲。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本以为这种亲情会越来越浓,可有的家庭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不少父母为此大伤脑筋。他们埋怨道:“我们十分疼爱孩子,可是孩子对我们一点也不亲;我们处处关心孩子,事事满足孩子,时时顺着孩子,可是孩子的心里话却不愿对我们讲。”是什么隔断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呢?是父母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一位初中生玲玲讲述了她的烦恼。玲玲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为她绘制了人生美好蓝图,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考研出国。于是玲玲整天被关在家里读书,好容易盼来15岁生日,本以为可以利用这天和同学们一起玩一玩,谈谈心里话,可是父母把他们拒之门外,为她的生日请来许多亲戚朋友在酒店庆贺,为此玲玲大哭了一场。她说:“的确,父母对我太好了,但是我真受不了这份爱,我长大了,我渴望父母多与我沟通,尊重我的决定,我渴望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天地。”

父母同子女之间经常交往,思想上相互交流,情感上相互悦纳,这是家庭教育的一项原则,也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父母同孩子之间的心理通道就会被堵塞,这不但给父母带来精神苦恼,而且会给家庭教育造成很大困难。此外,父母还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孩子迟早有一天会走向独立,孩子独立以后有所作为,生活幸福,依靠什么去实现?也就是说,孩子的明天用什么去保证?父母的高官厚禄、万贯家产不能保证孩子的明天;孩子今天的高分数、好成绩也不能保证将来的成功和幸福。如果说有什么可以作为孩子穿行人生的“护身符”,那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说,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必须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现代教育先驱者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家长们不妨试试——给孩子一点苦头,让他自己去品尝;给孩子一些暗示,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协议,让他自己去履行;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去反省;给孩子一个台阶,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自己去放松;给孩子一个微笑,让他自信去生活。愿天下父母教子成功。 (作者单位 广东湛江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自测问卷关心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知识点自测
关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一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五年级(上)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你的寿命自测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