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奎
适应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几年各地的政治高考题,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真正将高中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关注时政热点与
教材的结合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高考时政素养。
一、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近几年高考题的材料部分,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学习中关注社会热点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随时随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广采博收时政要闻。要求学生在了解热点过程中不仅关注感性的东西,更要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理性思考,从而使学科知识得到深化和拓展,热点知识得到理解和升华。
二、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课堂教学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对社会热点不了解或了解得不透彻,所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1. 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课前要闻发布。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可以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时政材料,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举行这样的活动并不代表老师的工作轻松了,相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首先要求老师对时政材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把材料与学科知识紧密链接;其次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具有可操作性;再次,学生搜集到的时政材料可能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老师意料的,这就给老师的适当点评增加了困难。
2. 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形象展示时政材料。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动静结合、视听并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我国外交政策”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真正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从新闻联播上剪辑的“近五年我国外交成就”的视频,看着学生那专注的面容、求知的眼神,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老师们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不要单纯追求形式,而要追求最大的实效。因为视频文件不像文字图片可以暂留,所以老师们在播放视频文件前一定要向学生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看视频,千万不要等到播放完毕再展示问题,否则学生的回答肯定不完整,针对性也差。
三、教师所选材料要具有多样性
1. 从材料内容上看,既要有宏观的抽象的材料,又要有微观的乡土的材料。宏观的抽象的材料主要是重要会议的精神、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重要政策以及对形势的宏观分析,等等。这类材料政治方向性明确,比较易于搜集,也易于把握。例如2011年高考中“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是需要认真分析的热点。
一些微观的具体的材料,如只反映某部门、某地区、某企业、某农村的事例,能够知微见著、以小见大。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乡土热点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统筹区域发展”时可选取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事例,不仅让学生知道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更可贵的是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中,“青岛”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肯定让作为青岛人的学生在满怀期待中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2. 从材料形式上看,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图表数据材料甚至是漫画素材。文综考试以来更多地运用了图表和漫画,山东高考独立命题的四年也不例外。所以阅读图表、分析图表对培养学生的高考素养至关重要。而漫画题往往以寥寥数笔,勾勒形象,揭示生活的真谛或深刻的哲理,以小见大。故掌握其解题方法与技巧,是高考备考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四、增强阅读能力,获取有效信息
高考《考试大纲》规定,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方面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其他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学中不仅需要选准材料,更为核心的是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与课本理论知识正确对应,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准确答题的最佳效果。学生高考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需要师生平日共同努力,加强训练,积累经验,杜绝考试中出现提取信息要么不全面、要么不准确的现象。
五、反对时政复习中的错误倾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时政复习固然重要,但不可一味地时政化,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和前提,没有知识做铺垫的能力是水中月。考生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刻苦学习课本知识,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方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单位 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