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为什么自杀

2011-07-26 01:31
世纪 2011年5期
关键词:冯雪峰批斗夏衍

黎 辛

2009年12月下旬,我去上海参加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的纪念萧乾百年诞辰座谈会,听到几十位专家学者发言讲解萧乾的作品与人品及辉耀贡献。我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丁亚平说萧乾走上革命道路是受杨刚先生的教育与鼓励,可是不知道杨刚这位老革命为什么会突然自杀。

回到北京,我费大劲找到杨晶文先生在《读书》杂志2009年第一期发表的《杨刚之死》一文。此文最后的描述为:

1957年8月的一天,已为农业部副部长的杨显东见到杨刚时,发现她在交谈中时有叹息,脸上还流露出悲戚的表情。10月初,杨刚丢失了一个重要的笔记本。几天后,她约弟弟见了最后一面。6月,也就是自杀的前一天,杨刚参加了批判丁陈反党集团的大会,大会对丁玲的历史问题作了严厉清算。10月7日清晨,杨刚被人发现躺在自己的床上,上身穿一件中式对襟紫玫瑰红袄,下身穿一条笔挺的黑呢裤子,服了大量安眠药。谁也不知道她离去时想了些什么。她孤独离开了这个为之奋斗一生的世界。

1950年,当她得知老师马蒂逊教授自杀的消息后,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容易把自杀归咎于自杀者的软弱。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说法的对的……由于斗争激烈、胜负不分、形势混乱而产生了思想矛盾、看不见前途的情况,便决心以一死来解决一切。这种事情总是软弱无力的表现,但是单纯地从个人的因素来解释那一个人不愿意活下去的原因,并不足以说明什么。尤其是马蒂逊,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优良继承者,他死,是因为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他未能取得阶级斗争的思想内容,而又失去了他旧日的精神依据。”也许,杨刚选择了这样的结局,是因为她的精神也被撕裂了。

鲁迅先生说,“真的智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杨刚是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她只做了她应该做的,这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宿命。

作者介绍的自杀哲理值得深思,但作者介绍的杨参加的批斗丁、陈反党集团会议的情况与“丢失一个重要的笔记本”的时间与经过不清楚与有差错。

1955年,陆定一向中央报告作协批判丁玲、陈企霞时,已经提出“冯雪峰存在着许多唯心主义的观点,许多地方跟胡风思想相同”。《人民日报》1957年8月26日头版以“丁、陈集团参加者胡风思想同路人”为肩题,以“冯雪峰是文艺界反党分子”为主题,报道冯雪峰是“丁、陈反党集团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右派分子的‘青天’”,“三十年来一贯反对党的领导”,“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胡风一致”及其“反动的社会思想”。

会议批判冯雪峰的主要情况,报纸都没有报道。会议大部分时间是揭发冯雪峰与党的关系:冯雪峰从瓦窑堡党中央到上海,“违反党的指示而撇开周扬和夏衍”,先去找非党员;特别是冯雪峰挑拨鲁迅与党的关系。

8月14日第17次会议批判冯雪峰,这是最紧张的一次会议。会上,夏衍发言时,有人喊“冯雪峰站起来!”紧跟着有人喊“丁玲站起来!”“站起来!”“快站起来!”喊声震撼整个会场,冯雪峰低头站立,泣而无泪;丁玲低头哽咽,泪如泉涌。夏衍作了激烈的长篇发言。他说,1936年雪峰同志从瓦窑堡到上海,据我们所知,中央是要他来和周扬同志和我接上关系的。雪峰到了上海,不找我们先找了鲁迅先生……你一直不找渴望着和中央接上关系的党组织,而去找了胡风,不听一听周扬同志和其他党员同志的意见,就授意胡风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个口号,引起了两个口号的论争,这是什么缘故?

夏衍说,“我们一直认为《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是鲁迅的手笔,现在冯雪峰承认了这篇文章是他起草的,请在座的同志们重新读一读这篇文章……我只说其中有关所谓‘内奸’问题的一段。”这段原著是这样的:“去年的一天,一位名人约我谈话,到得那里,却见驶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中跳出四条汉子,田汉、周起应,还有两个一律西服,态度轩昂,说是来通知我,胡风是内奸,官方派来的。”鲁迅“不相信”,因为“证据薄弱之极”。胡风夫人梅志告诉我,所谓的“内奸”、“官方派来的”指的是胡风在孙科办的中山文化教育馆翻译日文文章与资料,每月挣100元吃饭。而夏衍则认为鲁迅不相信他们的说法是不听党的招呼。

夏衍说到“雪峰同志用鲁迅先生的名义,写下了这篇与事实不符的文章”、“究竟是什么居心?”时,许广平忽然站起来,指着冯雪峰,大声斥责:“冯雪峰,看你把鲁迅搞成什么样子了?骗子!你是一个大骗子!”这一棍劈头盖脑地打过来,打得冯雪峰晕了,蒙了,呆然木立,不知所措。丁玲也不再咽泣,默默静听。会场的空气紧张而寂静。

这时坐在雪峰对面的楼适夷跑到雪峰身旁,抱着雪峰大哭起来。会后我知道丁玲、雪峰等人在会上只作检讨不作解释,是周扬指示。夏衍这次发言,是周扬动员与帮助他准备的,这天下午开会前,周扬告诉邵荃麟今天下午请夏衍发言,原来组织的发言人,以后再说。批斗丁玲、陈企霞是周扬让 刘白羽、阮章竞向陆定一写的揭发。这样,批斗丁、冯、陈等七八个人都是周扬指示相关人员揭发,由他领导批斗的。

在批斗丁玲、雪峰时,刘白羽问我:“是你通知杨刚来的?”我说:“不是,我也不认识杨刚。”刘白羽说:“挨着许广平坐着的就是杨刚。”我看杨刚服装整洁,表情木然,洗耳恭听,稳坐不动。

杨刚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管国际宣传,从没来作协开过会,为什么通知她来,刘白羽与我又都不知道呢?

批斗丁玲、冯雪峰、陈企霞反党集团的会共开27次,9月16日与17日作总结,邵荃麟以《斗争还要继续》为题作总结,周扬以《 文艺界一场大辩论》为题作“重要讲话”,陆定一也作“重要讲话”。

对批斗会,《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作过三次报道并发表批判文章,《文艺报》更是整期发报道与批判文章。

杨刚参加的是8月14日的第十七次激烈的批斗冯雪峰的会议,不是参加10月6日对丁玲的历史作严厉清算的会,10月6日斗争会早已结束,杨刚的重要笔记本也不是十月初丢失的。

事实是丢失笔记本在先,这个笔记本的捡到者将它交给了周总理,这杨刚是不知道的。可是丢失笔记本以后,她被调到《人民日报》作副总编辑了,一切待遇不变,职务也是重要的,可是杨刚不能不想到她不被周总理信任了,所以她与杨显东谈话时有叹息,脸上还流露出悲戚的表情,她参加批斗丁、冯、陈反党集团的会议,看到报刊上对批斗会与对丁、冯、陈等人处理的报道,想想自己丢失的笔记本上的“重要”内容,会不会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到一起呢?

我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时在东总布胡同,与黄敬住的靠近。1957年11月的一个星期日,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来看黄敬,之后到舍下小坐,我们谈起批斗丁、冯、陈 ,我问他:“为什么让杨刚来参加这个会?”他说:“我不知道,大概是宣传系统的领导人。”我又问:“杨刚为什么自杀?”他说:“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他的意思是让我不要告诉更多的人知道。他继续说“杨刚丢了一个笔记本,捡到的人把笔记本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和我商量,把她调到人民日报工作了,她可能感觉到周总理和党对她不信任了。”我又问:“她的笔记本记了什么?”安子文说:“记了她与费正清的交往与他们联系的办法。”

猜你喜欢
冯雪峰批斗夏衍
“批斗式”夫妻让孩子更焦虑
夏衍巧改剃头诗
彼之师,己之友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对艺术的尊重
丁玲无限遗憾
大秦岭·国宝朱鹮
西安年 · 最中国
夏衍的不敢
替老师挨斗很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