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链霉菌的推理选育

2011-07-25 09:20叶蕊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年5期
关键词:变率乙酰胺丙二酸

邹 娟,叶蕊芳,郑 黎,吴 阳,张 立,戴 维

(1.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2.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驻马店 463003)

螺旋霉素(Spiramycin,SPM)是螺旋链霉菌(Streptomycesspiramyceticus)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氏体和大型病毒等,对于感染性疾病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1]。据文献报道,螺旋霉素的菌种选育采用过紫外线(UV)、Co60射线、NTG等诱变方法,均筛选出了高产菌株[2~4]。但是各种诱变方法的比较尚未见文献报道。

王筱兰[5]利用螺旋霉素的前体L-甲硫氨酸和L-缬氨酸类似物L-乙硫氨酸和L-α-氨基丁酸进行定向筛选,达到高通量筛选效果。螺旋霉素的十六元大环骨架是由乙酸、丙酸、丁酸等前体缩合而成,丙二酸钠可以作为它的一个3C前体结构类似物,乙酰胺可以作为一个2C前体结构类似物,两者可以用来高通量筛选螺旋链霉菌。

作者分别采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复合诱变处理同一出发菌株,比较各种处理手段对螺旋链霉菌的诱变效果以及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找出最佳的螺旋链霉菌诱变手段,拟为深入研究螺旋链霉菌的诱变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实验

1.1 菌株

螺旋链霉菌25-1(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生物效价测定用),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斜面和分离培养基(%):淀粉4.0,黄豆饼粉2.0,玉米浆0.5,蛋白胨0.5,NaCl 0.2,CaCO30.5,琼脂粉2.0,pH值6.4,27℃倒置培养12 d,相对湿度30%~50%。

种子培养基(%):淀粉 4.0,黄豆饼粉 2.0,玉米浆 0.5,蛋白胨 0.5,NaCl 0.2,CaCO30.5,pH值6.4,27℃、220 r·min-1下旋转摇床培养2 d。

发酵培养基(%):淀粉 7.0,黄豆饼粉 1.0,玉米浆 1.5,鱼粉 1.5,MgSO40.1,NH4NO30.6,KH2PO40.1,NaCl 0.8,CaCO30.5,豆油 0.4,pH值6.4,27℃、220 r·min-1下旋转摇床培养4 d,接种量6%。

生物效价测定用培养基(%):蛋白胨 0.6,酵母粉 0.15,牛肉膏 0.2,葡萄糖 0.3,琼脂粉上层0.9%、下层1.2%,pH值7.8~8.0,37℃恒温隔水培养箱培养16~18 h。

1.3 诱变处理方法

1.3.1 菌悬液的制备

螺旋链霉菌25-1从斜面接入(菌量为0.15 cm2)到装液量为30 mL的250 mL摇瓶种子培养基中培养2 d,在无菌条件下吸取8 mL种子液离心(3500 r·min-1,10 min),弃上清,再用8 mL无菌生理盐水清洗菌体1次,离心弃上清,吸取10 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菌体,混匀,制成菌悬液,备用。

1.3.2 紫外诱变处理

取5 mL菌悬液倒入装有少许玻璃珠的50 mL三角锥形瓶中,振荡20 min混匀,将菌悬液倒入带磁力针的平板里,置于紫外灯箱内的磁力搅拌器上,分别开盖搅拌照射90 s、120 s、150 s。紫外照射条件:波长253.7 nm,功率15 W,垂直距离30 cm。为避免光修复作用,照射过程不能在日光灯下操作。吸取紫外处理过的菌液,稀释,均匀涂布在平板上,以未处理的菌悬液作为对照,于27℃倒置培养12 d接斜面筛选。

1.3.3 Co60射线诱变处理

取装有3 mL菌悬液的小试管3支,分别用150 000 rad、200 000 rad、250 000 rad强度的Co60射线处理,取出,稀释,均匀涂布在平板上,以未处理的菌悬液作为对照,于27℃倒置培养12 d接斜面筛选。

1.3.4 EMS诱变处理

吸取5 mL菌悬液接入装有玻璃珠的50 mL三角锥形瓶中,加入25 μL EMS,于27℃、220 r·min-1下分别振荡2 h、4 h、6 h,稀释,均匀涂在平板上,以未加入EMS的自然分离组作为对照,于27℃倒置培养12 d接斜面筛选。

1.3.5 LiCl诱变处理

取5 mL菌悬液用1%LiCl处理3 h、6 h,稀释,均匀涂布在平板上,以未处理的菌悬液作为对照,于27℃倒置培养12 d接斜面筛选。

1.3.6 LiCl+UV诱变处理

菌悬液先用1%LiCl处理3 h后再紫外照射120 s,稀释,均匀涂布在平板上,以未处理的菌悬液作为对照,于27℃倒置培养12 d接斜面筛选。

1.3.7 NTG+UV诱变处理

(1)TM缓冲溶液(Tris-马来酸缓冲溶液)的配制: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0.121 g、马来酸(顺丁烯二酸)0.116 g,加20 mL蒸馏水配成0.05 mol·L-1Tris-马来酸缓冲溶液,调节pH值至9.0,121℃下灭菌5 min。

(2)诱变过程:称取4 mgNTG于灭菌的50 mL离心管内,加入1~2滴甲醇使NTG完全溶解,再加入2 mL TM缓冲溶液,使NTG浓度为2 mg·mL-1。吸取2 mL菌悬液加入到装有NTG溶液的离心管中,此时NTG浓度为1 mg·mL-1。将离心管置于装有棉花或者纱布的三角瓶中,于27℃摇床培养90 min。然后将NTG处理过的菌悬液以8000 r·min-1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上清液需要用1 mol·L-1NaOH处理),加入5 mL生理盐水洗涤,再以8000 r·min-1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在离心管中加入2 mL生理盐水,即为处理原液。以未处理的菌悬液和0.1 mL处理原液作为对照,其余处理原液紫外照射60 s,稀释,涂平板,于27℃倒置培养12 d。

所有接触过NTG的用具用1 mol·L-1的NaOH处理数小时。

1.4 高通量筛选方法

1.4.1 丙二酸钠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取处理后的菌悬液稀释不同倍数,均匀涂布在含3%、4%、5%、6%、7%、8%丙二酸钠的分离平板上,周期延长4 d,于27℃倒置培养16 d。观察菌株生长情况,挑选饱满单菌落进行初筛,并选高产菌株进行复筛。

1.4.2 乙酰胺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取处理后的菌悬液稀释不同倍数,均匀涂布在含0.5%、1.0%、1.5%、2.0%、2.5%、3.0%、3.5%乙酰胺的分离平板上,周期延长2 d,于27℃倒置培养14 d。观察菌株生长情况,挑选饱满单菌落进行初筛,并选高产菌株进行复筛。

各诱变参数按下式计算:

1.5 螺旋霉素效价测定[6]

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采用管碟法测定螺旋霉素的生物效价。实验中同一条件的发酵均为3瓶重复,效价为3瓶平均值,误差小于5%。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诱变方法效果及比较

2.1.1 紫外诱变效果

平板上的菌落长好后,随机挑取230株突变菌进行初筛,并计算各参数,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紫外线处理菌株后致死率、最大提高幅度、正变率均高于未处理菌株,120 s的致死率为80.00%、正变率高达43.10%、最大提高幅度达28.21%,而90 s和150 s的最大提高幅度和正变率相对较低,说明紫外线诱变120 s对螺旋链霉菌的效果最好。

表1 紫外诱变不同时间的结果

2.1.2 Co60射线诱变效果

平板上的菌落长好后,挑取230株突变菌进行初筛并计算各参数,结果见表2。

表2 Co60射线诱变不同剂量的结果

从表2可知,随着Co60照射剂量的增加,最大提高幅度和正变率降低,说明高剂量处理使菌株向不利于合成螺旋霉素的方向突变,150 000 rad剂量下对螺旋链霉菌的诱变效果最好,最大提高幅度高达29.03%。

2.1.3 EMS诱变效果

平板上的菌落长好后,挑取230株突变菌初筛并计算各参数,结果见表3。

表3 EMS诱变不同时间的结果

从表3可知,EMS诱变的最大提高幅度和正变率均较高,说明EMS诱变对螺旋链霉菌合成螺旋霉素很有利,EMS诱变4 h的效果最好,最大提高幅度达37.99%。

2.1.4 LiCl诱变效果

平板上的菌落长好后,挑取200株突变菌初筛并计算各参数,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LiCl处理螺旋链霉菌后的最大提高幅度和正变率与自然分离效果差不多,说明单独用LiCl诱变螺旋链霉菌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表4 LiCl诱变不同时间的结果

2.1.5 LiCl+UV复合诱变效果

平板上的菌落长好后,挑取200株突变菌初筛并计算各参数,结果见表5。

表5 LiCl+UV复合诱变的结果

从表5可知,LiCl+UV复合诱变的最大提高幅度达31.55%、正变率达47.60%,比单独用UV诱变120 s效果更好,说明LiCl+UV复合诱变对螺旋链霉菌效果较好。

2.1.6 NTG+UV复合诱变效果

平板上的菌落长好后,挑取200株突变菌初筛并计算各参数,结果见表6。

表6 NTG+UV复合诱变的结果

从表6可知,NTG+UV复合诱变致死率较高,但最大提高幅度和正变率不高,推测NTG诱变使螺旋链霉菌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其向高产量方向突变。

2.1.7 不同诱变方法比较

选取6种处理方法中各诱变效果最好的剂量,进行致死率、正变率和最大提高幅度比较,结果见表7。

表7 6种诱变方法效果比较/%

由表7可知,除LiCl以外,其余诱变方法的致死率都在80%左右,其中UV、EMS和LiCl+UV的正变率超过40%,最大提高幅度也高,Co60射线正变率和NTG+UV差不多,但最大提高幅度达29.03%,故得出UV、Co60射线、EMS、LiCl+UV 4种处理方法对螺旋链霉菌的诱变效果较好。

2.2 不同高通量筛选方法效果

2.2.1 丙二酸钠抗性突变株的筛选及结果

丙二酸钠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见表8。

表8 丙二酸钠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由表8可知,添加丙二酸钠对菌落生长量和形态影响很大,随着丙二酸钠浓度的增加,菌株生长量减少,菌落长得更小、颜色更浅,最低致死浓度为7%,故选用6%作为丙二酸钠定向筛选的浓度。

6%丙二酸钠法筛选结果见表9。

表9 丙二酸钠法筛选结果

从表9可知,6%丙二酸钠筛选出的菌株效价提高10%以上,且较稳定,说明丙二酸钠可作为螺旋链霉菌的高通量筛选剂。

2.2.2 乙酰胺抗性突变株的筛选及结果

乙酰胺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见表10。

表10 乙酰胺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从表10可知,添加乙酰胺对菌株生长量和形态影响很大。随着乙酰胺浓度的增加,菌株生长量减少,菌2.0%乙酰胺法筛选结果见表11。

表11 乙酰胺法筛选结果

从表11可知,乙酰胺对效价影响不明显。原因在于乙酰胺会显著减少菌株生长量,故不适合作为螺旋链霉菌的高通量筛选剂。

2.3 各诱变方法对螺旋链霉菌稳定性比较

分别采用6种方法诱变和丙二酸钠法定向筛选菌株,各选3株相对高产菌株进行3代斜面转接,每一代以3株菌的相对效价平均值为基准,以第1代相对效价为100%,考察各诱变方法对螺旋链霉菌的稳定性。结果见图1。

图1 各诱变方法对螺旋链霉菌的稳定性比较

从图1可知,各诱变方法高产菌株传代3次后稳定性依次为:Co60射线>UV>丙二酸钠法筛选>LiCl>LiCl+UV>EMS>NTG+UV。这说明物理诱变剂对螺旋链霉菌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化学诱变剂对螺旋链霉菌稳定性影响较大。推测螺旋链霉菌本身合成螺旋霉素质粒不稳定,而EMS和NTG为强诱变剂,可能对其影响较大。结合表7各诱变方法致死率、正变率和最大提高幅度的比较,得出UV、Co60射线、LiCl+UV 3种方法对螺旋链霉菌诱变效果最好,而丙二酸钠用于螺旋链霉菌的筛选效果较好。

3 结论

(1)对于螺旋链霉菌,UV、Co60射线和LiCl+UV 3种诱变方法的诱变效果较好;丙二酸钠作为螺旋链霉菌的高通量筛选剂,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筛选的效率。

(2)化学诱变剂EMS和NTG对螺旋链霉菌突变效果明显,但对菌株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3)LiCl单独使用对螺旋链霉菌的诱变效果不明显,但与紫外诱变共同使用,有增强作用,可以考虑与其它诱变效果好的方法共同使用。

[1] Webster Carol,Ghazanfar Katayoun,Slack Richard.Subinhibitory and post-antibiotic effects of spiramycin and erythromycin onStaphylococcusaureus[J].Antimicrob Chemother,1988,22(SuppleB):33-39.

[2] 金志华,宋有礼,黄纯农.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遗传育种[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17(4):265-270.

[3] 叶蕊芳,郑黎.螺旋霉素产生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5):545-549.

[4] Ford L M,廖富荣,译.螺旋霉素的高产生二素链霉菌突变株的选育及最适生产条件的确定[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2,19(6):404-406.

[5] 王筱兰.螺旋霉素产生菌菌种选育[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4,16(9):61-65.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Ⅱ-Ⅺ.

猜你喜欢
变率乙酰胺丙二酸
研究显示降水变率将随气候增暖而增强
一天下完一年的雨
丙二酸合成工艺探究
百里香精油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Does a monsoon circulation exist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ropical Pacifc?
丙二酸的合成与应用
复合溶剂萃取N,N-二甲基乙酰胺
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的护理
水体中二氯乙酰胺以及磺胺甲恶唑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第2代测序技术在甲基丙二酸尿症以及苯丙酮尿症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