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凌,严 斌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发病率最高的部位,占全身关节结核发病率50%,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脊柱结核累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往往累及2个以上的椎体,导致椎体骨质破坏并严重变形,如得不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其自然愈合时间长,往往会导致患者截瘫、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后遗症发生[1]。常规脊柱结核往往采取抗痨治疗,但由于脊柱病变深入,药物难以起效,尤其对于冷脓肿形成的患者,往往难以吸收[2],通过研究全程抗痨同时采取手术治疗的治疗模式,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脊柱结核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6例,其中包括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史、X线片或CT做出明确诊断。对照组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2~61岁,平均(32±5)岁,病史3~13个月,平均(5±3)个月;治疗组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3~66岁,平均(31±3)岁,病史5~12个月,平均(6±2)个月。两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行全程抗痨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每周复查红细胞沉降率。对照组采取单一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程度和身体状况,包括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后路行半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前路切除病灶后路内固定术等。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经经胸腔、胸膜外途径或腹膜外途径,清除椎旁脓肿并切除结核病灶,最后采取自体取骨移植术;而后路行半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采用以病变棘突为中心常规后入路,切除结核病灶并清除脓肿后固定;前路切除病灶后路内固定术采取后入路固定椎体后才彻底清除病灶。
显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局部疮口恢复,能参加一般劳动和自理生活,胸椎和腰椎X线摄片示骨质破坏和融合程度明显好转或修复;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局部有轻度肿胀,疮口未愈合,在他人扶助下能起床活动,X线摄片示椎体破坏程度稳定并好转;无效: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X线摄片示病灶继续发展。总体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组间有效率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13.0分析软件包中完成。
本研究对象共66例,经过临床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情况 (n)
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达91.7%,而对照组为80%,而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1.7%、26.7%,经卡方检验,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脊柱结核侵袭性强,难以根治,往往导致严重后遗症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生活治疗。常规药物抗痨治疗难以根治病灶,需结核手术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4]。本研究采取全程抗痨药物治疗加上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表明经过临床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达91.7%,而对照组为80%,而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1.7%、26.7%,经χ2检验,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充分说明脊柱结核药物治疗同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能彻底清除病灶,并且通过内固定、植骨等外科手段,填充了骨质破坏的缺损,矫正了脊柱后凸畸形,降低了脊柱的压力,加强了其间固定,大大提高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抗痨药物治疗。
虽然手术治疗对脊柱结核疗效显著,但因患者病情不一,发病部位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才能用最小的创伤获取最好的疗效。
[1]胡朝晖,李康华,刘文和,等.胸腰椎结核的手术内固定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6(10):12-13.
[2]王自立,杨伟宇,金卫东,等.病变椎体部分切除髂骨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2):152-153.
[3]张建.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脊柱结核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9):154-155.
[4]金大地.化疗和外科干预并重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治疗水平[J].中华骨科杂志,2005,5(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