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婉媚, 曹丽红, 麦群弟, 黄顺坤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01)
由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导致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H epatic encepha lopathy,HE),可表现为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智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昏迷等,98%的肝性脑病患者有明确的诱因及先兆症状。清除HE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做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1]。本文就我院感染内科15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感染内科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50例,均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2],入院时均无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男性84例,女性66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0.8岁,病程2-38年,平均10.3年。合并消化道出血者48例(占32%),腹水者96例(占64%),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eme,HRS)10 例(占6%)。
1.2 方法:150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9例,女26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男52例,女23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常规治疗:保肝降酶降氨、补充维生素、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执行治疗计划、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常规宣教如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染、控制蛋白摄入等)。两组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沟通及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及家人交流,了解其职业、脾气性格、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行为语言等,为以后的病情观察积累资料;讲解肝性脑病发病原因、诱因及发病特点,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减少能量的消耗,产氨量下降[3];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理,可提高抗病能力,预防不良心理刺激,促进身心健康[6]。
2.2 疾病观察:目前尚无诊断肝性脑病的“金标准”,故临床表现的观察对于早期发现肝性脑病极为重要。护理工作者应勤巡视病房,定期监测血氨浓度、电解质、血气分析,如患者出现脾气性格改变,表情淡漠、情绪反常、行为错乱等情况,与之交谈测试其记忆力和计算力降低,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3 生活饮食指导:患者进食应以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戒除烟酒;保持大便通畅,禁止肥皂水灌肠;控制蛋白质摄入,20-40g/d,主要选择植物类优质蛋白[4];严格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盐每日≤2g。积极去除易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如便秘、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感染等。严格无菌操作,选用对肝脏损伤小的药物。
2.4 加强卫生、安全护理:室内定时通风,保持安静;减少探视,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去,减少感染机会;注意保暖及口腔、皮肤清洁。卧床者要定时翻身拍背,加用气垫床减少褥疮感染;烦躁者加强看护,室内禁止放锐器及危险物品,以免患者失控误伤自己及他人;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及食物窒息;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提高脑组织的供氧。
2.5 随访:加强对家属的宣教,积极向家属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建立病人联系卡,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或家访,随时解决患者遇到的困难;建立病友俱乐部,定期举行讲座、茶话会,让病友们互相交流经验,利于患者心情开朗,减轻心理负担;建立绿色通道,肝病患者一旦发生肝性脑病,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死亡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1年内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复发率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后,1年内住院时间、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1年内肝性脑病住院时间、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的比较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很高,尤其在晚期,常常是导致患者昏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上也无“金标准”。同很多疾病一样,肝性脑病的发病与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状况等多因素相关,且多数肝性脑病都是有诱因可循,如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等[5],与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发病先兆或潜在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护理[6],通过预见性护理主动地清除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对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均具有积极意义[7]。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和蔼对待患者,尊重、体谅他们,将利于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负担;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仔细讲解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教育他们自觉避免各种诱因,如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不滥用肝损伤药物、避免各种感染、戒除烟酒等,将利于去除潜在危险因素,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机会;在日常工作中若严密观察病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改善环境;定期随访等将对控制病情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也表明,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间、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于尧华[8]的研究结果相同,进一步说明了预见性护理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1]刘事英,朱春丽,赵庭智.肝性脑病诱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93-394.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6.
[3]杨芳,罗秀娟.肝性脑病6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7(8):1896.
[4]刘程程,吴扬.肝性脑病综合治疗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1):95-96.
[5]李健芹.肝性脑病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医学综述,2005,11(7):642-643.
[6]许秀英.预见性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2):67-68.
[7]刘同英,朱春丽,赵庭智.肝性脑病诱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5):393-394.
[8]于尧华.在肝性脑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