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峰,常 凯,虞 玮,周耀华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上海 200135)
IMO A.469(Ⅻ)[1]及其修订版MSC.235(82)决议[2]之分舱标准适用于100m以下的近海供应船,而100m以上船舶的分舱标准则需要让主管机关满意。SOLAS 2009概率破损稳性要求适用于80m及以上的船舶,并免除近海供应船的概率破损稳性要求。英国向IMO MSC 85建议强制要求80m以上的近海供应船满足SOLAS 2009的概率分舱标准。目前IMO SLF已经着手讨论该问题。
目前我国的近海供应船尺度基本在45~75m之间,80m以上的专用近海供应船基本为空白。随着我国深海海洋工程的发展,未来对80m以上的近海供应船将有较大的需求。为了配合 IMO正在审议中的近海供应船的分舱标准议题,同时为获得该类船舶的设计经验,对近海供应船进行模拟分舱设计,研究分析SOLAS 2009概率破损稳性要求[3]对该型船的影响。
大尺度近海供应船一般会增加深海启抛锚、起重、配备大力拖带设备等多种功能,将要配备大量的特殊人员,由此船舶分舱标准会受到特种用途船安全规则(2008 SPS Code)的控制,且2008 SPS Code已要求特种用途船按照SOLAS 2009客船的模式进行分舱设计,这已经超出了IMO的讨论范围。本文仅考虑近海供应船给海洋钻井平台供应物资这一基本功能。
通过模拟设计一艘船长超过 80m的近海供应船,研究其满足SOLAS 2009 修正案破损稳性要求的程度,并分析SOLAS 2009对80m以上的近海供应船分舱设计的影响。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模拟分舱设计;
2)按照2008 IS Code计算完整稳性;
3)按照确定性分舱标准 MSC.235(82)计算破损稳性;
4)按照 SOLAS 2009修正案对干货船进行概率破损稳性计算。
模拟设计的一艘近海供应船仅考虑给海洋钻井平台供应物资这一单一功能,其分舱布置见图1,主尺度见表1,设计原则是:
1)最深分舱吃水(即夏季载重线吃水)相同;
2)续航力满足营运要求;
3)尽可能增大甲板货的装载能力;
4)破损稳性满足 SOLAS 2009关于干货船破损稳性要求,以及II-1/9条底部破损稳性要求;
5)满足MARPOL I/12A条的燃油舱保护要求。
按以下2种分舱方案设计:
方案1:机器处所舷侧边舱宽度为800mm,见图1中的虚线;
方案2:机器处所舷侧边舱宽度为1900mm。
2种方案均自防撞舱壁至机器处所尾端壁设置了宽度大于 760mm的边舱,边舱总长度达到80%LBP,且边舱里没有布置燃油舱。所有单个燃油舱的体积均不超过500m3。
表1 主尺度
图1 分舱布置
2种分舱设计方案的稳性计算,仅给出对该船起到限制性的稳性衡准的计算结果,详见表2。
船舶满足完整稳性要求是进行破损稳性分析的前提。经分析,该船满足完整稳性要求,同时满足MSC.235(82)和SOLAS 2009的破损稳性,没有观察到SOLAS 2009修正案的概率破损稳性要求对分舱设计产生的不利影响。
尽管SOLAS 2009破损范围比MSC.235(82)大,但MSC.235(82)的破损稳性衡准高于SOLAS 2009,见表3。
表2 稳性计算结果
表3 破损稳性要求比较
MSC.235(82)的横倾角和正稳性范围要求均比SOLAS 2009高。尽管最大复原力臂要求略低于SOLAS 2009,但近海供应船B/D较大,复原力臂曲线的峰值也较大,容易满足SOLAS 2009的不小于0.12m的要求,而正稳性范围要求不小于20°反而成为限制性衡准。
根据破损范围的不同,2种分舱标准的理念基础也不同。MSC.235(82)解决近海供应船与海洋钻井平台之间的小碰擦破损,因破损范围较小,采用确定性方法。而SOLAS 2009着重于任意两艘船舶在正常航行中发生的碰撞破损,破损范围最大可以达到型宽的一半。因此SOLAS 2009采用了基于风险的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已公认为可以提供综合性的安全水平。
80m以上的近海供应船通过合适的分舱设计,是可以满足SOLAS 2009概率破损稳性要求的。
[1]国际海事组织.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9年修正案(MSC.216(82)附件2)[S].
[2]国际海事组织. 近海供应船设计与建造导则(A.469(XII),MSC.235(82))[S].
[3]孙家鹏. 破舱稳性新规则探讨[J]. 上海造船,2009, (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