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

2011-07-21 03:02李晨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6期
关键词:账面权责核算

李晨霞

入世以来,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如何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改革,使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是每个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所面临的关键任务。收付实现制曾是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的重要工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其不足和局限性开始日益突出。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

1.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的成本核算要求。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强化其成本核算,加强资金的统筹规划。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应对其收、支和结余的真实情况进行缜密的核算。这就在客观上需要事业单位对其内部错综复杂的业务所包含的收、支、结余和应该由当期负担的债务和享有的债权事项通过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进行核算。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和披露一个单位当期的债权债务、或有事项等财务信息,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监督,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在各个会计核算期间各项业务成本,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2.有利于建立高效率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现正在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使得预算编制程序更加细化和透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舞弊和腐败发生的可能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就是将责任和义务的实际发生作为会计计量确认的基准,大大降低了预算单位为了完成预算任务而操纵业务时间安排的可能性。为了确实完成各项预算业务就需要各个部门密切关注各种资源的实际消耗,即让资金使用者更加关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利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计量标准可以更加明确公共部门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从而利于建立更加高效率的财政绩效评价系。

3.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当前实施政策的实时效果,来及时防范风险,事业单位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如实的反应出本会计期间发生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应享有的债权和应承担债务支出,当期的收入和成本支出匹配确认。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资源的管理者,会计核算需体现出受托责任观,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容易高估账面的资产价值,低估负债,造成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合理。

4.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做到趋同,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很难达到趋同。在各国事业单位都开始改革采用权责发生制后,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国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已经成为必然,当然可能会伴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

二、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1.固定资产从使用到清理处置期间,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损耗可能会造成许多资产的使用价值已经相当于零,可账面价值却一点也未减少。再加上对于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其拥有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所以对其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保值、增值情况的如实反映就显得尤为重要。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为固定资产发生的全部支出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种核算基础,不通过每月计提折旧把固定资产的损毁分摊到每月的费用中去,因此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面金额基本相等。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下,具体依固定资产的不同确定预计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选择加速折旧法或者直线折旧法,从购置的次月起开始计提累计折旧,合理将损耗计算分摊到整个使用期内并计入费用,客观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系统的反映出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原值、净值,避免虚增资产。

2.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所设立的会计科目相对比较简单,科目的划分比较粗糙对有些经济往来的业务事项难以真实的反映。虽然其会计核算科目中也设置有“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的核算科目,这些账户归集的内容大部分是与日常活动有关的往来账,并没有囊括日常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产生的往来账。单位的其他应收应付账户也只仅仅核算有日常现金本期的实际收到和支出。为了可以更加完整、系统的反映事业单位的拥有的资产和应承担的负债,应通过具体的四大往来账户进行归集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录本单位的债权和债务,来体现单位的财务状况及预测相关的财务风险。

3.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单位依法组织的事业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及附属单位缴款及其他收入。事业单位的收入的核算,对财政部已经安排好用处的批准的预算计划内的款项和单位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以外的款项,应在核算的会计期间单位实行预算中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来确认单位拥有的资产,分别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相应账户,在年末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把当期实际收到的金额和财政部门账面的数目比对,对财政部门本年度应拨款而没有拨出的款项,计入本年度的收入,确认应收财政部的账款。下期在收到此款项时从贷方冲减上期确认的应收财政部得金额。

4.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核算,依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对事业单位本期发生的应该支付而没有付出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应付账款”。例:在期末还没向员工支付的年终奖、福利费应依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在本期入账,记录债务,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或应付工资。单位借来的资金所发生的融资成本比如利息,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应依据双方事先规定的利息分摊到每个月来确认而不是在实际支付的时候才确认。收付实现制下,会出现递延确认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会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1.因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会不会体现不出单位的现金净流量。单位的现金流量表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调整分析来编制。

2.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下难以对公共资产进行客观地估值确认账面价值从而进行后续的计量,主要体现在期初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客观的计量一些公共资产难度较大。具体公共资产如何计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如:国有土地、图书、公共设施和艺术品等。在确认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如何介定和估值国有资产;如何确定价值确认的时间和怎样将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账面价值”;如何将原先收付实现制中的账面价值调整为权责发生制认定的金额等。

3.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必然伴随着核算基础的改革,对于要完全自收自支的单位,核算基础必然逐步和企业趋于相同;对于强调公益性质的单位,核算更要求体现资金的使用效益。改革过程中可能会无据可依。政府可事先研究和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相关的法规,应充分考虑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政府可率先选择几个单位试点,根据运行的效果来具体考察法规的制定,在试点时可先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办法。在投资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计算净现金流量是否为正,进而来判断投资的发现。这时需要事业单位编制好现金流量表,如实反映单位实际可动用的现金。

4.政府的预算体系会随着核算基础的改变而进行变革。这也是变更核算基础的一大阻力。目前我国由财政部门进行总预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进行各自的核算。核算基础的更改势必要打破这个体系。我国政府可尝试着建立一套主要具有总分类账、管理、计划的审核、支付、发放工资、收入、现金、会计报表八个子系统的财政国库的数据库系统,统筹国库的预算和实际的支出。

猜你喜欢
账面权责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账面盈利和账面亏损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我国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的权责匹配分析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百里挑错
佛山实行市区镇三级权责清单统一管理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