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引入中学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2011-07-18 02:29潘红军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4718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黎族竹竿教学内容

潘红军(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471800)

1 、提出问题与探究

1.1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1.2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因其也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在2002年4月中旬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竹竿舞备受青睐。众多与会嘉宾政要在开会之余,与黎族的姑娘小伙共跳竹竿舞,成为年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按照总课组的要求,我们在我校及对照学校随机选取300名学生和12名教师作为样本。对学生及教师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调查虽然只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冰山一角,但我们运用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有关数据和信息。

调查访问法:分别与聘请的专家顾问团、学校课题组相关人员进行调研、交流。

实验法:采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学生体育学习体验特点进行了研究。

问卷调查法,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竹竿舞教学的喜欢程度,在实验前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份,收回44份,回收率为98%。

表1 :学生对竹竿舞喜欢程度调查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竹竿舞喜欢程度在实施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喜欢程度由实施前的22.5%上升至63.7%。这主要是将竹竿舞与体育有机结合,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竹竿舞新颖且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感召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操,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及身心健康,达到了寓教寓乐的目的。

3 、结论

体育是基础教育各课程当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的特色的课程之一,学校又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发群众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场所。把民族传统体育容于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住入新的内容,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

4 、建议

4.1 、竹竿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后,由于其内容简单,学生较容易掌握,单独成为一门课已表现出弊端,建议:减少竹竿舞的教学课时数,以9周18个学时为宜。

4.2 、进一步挖掘竹竿舞的运动功效后使之与其他更多的大学体育课程有机结合。从而能更好地展现竹竿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独特魅力,更多层次地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4.3 、根据竹竿舞的特点和风格,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竹竿舞动作简单易学,利于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但是竹竿舞跳法变化多样,可巧妙的利用来优化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但是小学低年级跳法不易复杂,可适当以慢节拍少竹竿地进行练习。竹竿舞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娱乐、教育功能。让民族文化依托学校得以弘扬,在原有的体育教学基础上加入民族体育文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把民族体育文化在学校发扬光大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朱万银.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杨黎炜.奇特有趣的竹竿舞.http://www.hbjy8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5.

猜你喜欢
黎族竹竿教学内容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爬竹竿
一根竹竿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长竹竿的帽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海南岛黎族人民的白沙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