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贵 陈 敏 刘建荣 陈 宏 任桂华 马 燕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三台 621100)
近年来,在家蚕良种繁育中,由于生产量逐年下降,而生产原原母种、原原种方面又不能减少繁育代数,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增大了成本。从遗传的角度讲,饲养代数越少越有利于品种性状稳定,相反饲养代数增加,品种变异的机率增加。探索将春制越年蚕种通过不同冷藏处理至次年秋季使用,既延缓品种退化,又可减少成本开支。
2.1 试验品种
用2009年春季生产的原原母种,即洞、庭、碧、波、夏芳A和B、秋白 A和B、871A和 B;872A和B、菁松A和B、皓月A和B共计16个品种,在冬季浴消后,通过不同的冷藏处理保护,于2010年秋季在选种组蚕室进行饲养比较,对照种系2010年春季生产相同品种的原原母种。
2.2 供试蚕种的保护
按照四川省蚕种保护操作规程执行。
浴种后将蚕种放在5℃中冷藏保护35d~40d,(本年12月至次年1月中旬)。待胚子解除滞育时(甲前胚子)冷藏保护温度2.5℃,冷藏50d~55d后再降温至0℃, (次年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上旬)。0℃保护40d(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2.5℃温度保护20d左右,(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胚子发育至乙1、乙2时,在5月上中旬进行第一次中间感温,温度12℃左右保护5d~10d。第一次中感后进入2.5℃温度中保护40d左右,到次年6月中下旬进行第二次中间感温,温度12℃左右保护5d~10d,胚子发育至丙1~丙2,即第二次中感;第二次中感后放入5℃温度中冷藏保护30d~40d左右至蚕种出库 (次年7月初至8月上旬)。蚕种冬季入库至第一次中间感温160d,第一次中间感温5d~10d,第一次至第二次中感保护40d,第二次中间感温5d~10d,第二次中间感温至出库大约30d,共计在冷库保护时间240d~250d左右。
4.1 调查项目
调查实用孵化率、总孵化率、健蛹率、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卵量等指标。
4.2 饲养区数
每品种4区,共计32区,用选种秋季饲养的同品种的系统成绩作为对照。
4.3 执行标准
执行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050—2010(桑蚕原原种繁育与母种继代选择技术规程),严格技术规程操作。
4.4 饲养方法
单蛾饲养,4龄期数蚕300头,一日给桑3
5.1 蚕种孵化调查
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冷藏及饲养试验收蚁孵化调查见表1。
表1 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冷藏及饲养试验收蚁孵化调查表
5.1.1 实用孵化率 共试验品种16个,全部没有达到实用孵化率,孵化率达到70%以上只有一个品种,即波品种孵化率78.25%,孵化率在50%~70%的品种只有4个,即872A、菁松A、皓月A、皓月 B,其孵化率分别为 50.3%、61.18%、56.86%、55.98%;其它品种孵化极差,仅有20%左右。
5.1.2 总孵化率 共试验品种16个,总孵化率全部没有达到实用孵化标准,总孵化率达到70%以上只有一个品种,即波品种孵化率78.92%,孵化率在50%~70%的品种只有4个,即872A、菁松A、皓月 A、皓月B,其孵化率分别为52.08%、65.13%、57.96%、59.63%。
5.1.3 死卵情况 共试验品种16个,死卵率全部超过标准,死卵率达到90%以上有三个品种,即碧品种死卵率96.72%,秋白A达到99.82%,秋白B达到96.02%,死卵率在50%~90%的品种只有8个,即洞、庭、夏芳 A、夏芳 B、871A、871B、872B、菁松B,死卵率低于50%以下的有波872A、菁松A、皓月A、皓月B。
5.2 试验成绩调查
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冷藏及饲养成绩见表2。
表2 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冷藏及饲养成绩调查表
从表2可知,收蚁时只有5个品种,(洞、庭、碧、波、夏芳A),其他品种由于孵化不好,没有饲养。
5.2.1 由于各品种收蚁头数较少,四龄蚕结茧率与对照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是很大,洞品种4龄蚕结茧率比对照低3个百分点,庭品种4龄蚕结茧率比对照低4.6个百分点,碧品种四龄蚕结茧率比对照低11.1个百分点,波品种试验比对照低2.1个百分点,夏芳A品种比对照低4个百分点。
5.2.2 健蛹率指标试验明显低于对照。洞品种试验比对照低3.3个百分点,庭品种试验比对照低4.8个百分点,碧品种试验比对照低13.9个百分点,波品种试验比对照低3.8个百分点,夏芳A品种比对照低5.4个百分点。
5.2.3 4~5龄病蚕率试验种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病态蚕在饲养中表现明显增多。洞品种试验比对照高3.2个百分点,庭品种试验比对照高4.6个百分点,碧品种试验比对照高10.1个百分点,波品种试验比对照高1.2个百分点,夏芳A品种比对照低3.9个百分点。
5.2.4 茧质成绩试验种的全茧量、茧层量明显低于对照种,蚕茧小,茧层簿。洞品种试验的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分别低8.3%、10.7%,庭品种试验的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分别低6.8%、4.8%,碧品种试验的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分别低18.5%、16.5%,波品种试验的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分别低6.1%、6.3%;夏芳A品种试验的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分别低15.7%、17.8%。
5.3 造卵数量调查
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冷藏及饲养造卵数调查见表3。
表3 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冷藏及饲养造卵数调查表
从表3可知,通过t值测验波品种的产卵数与对照无明显的差异,而造卵数与对照t值测验存在显著差异;夏芳A试验种的产卵数比对照少产卵19粒、少4.6%,t值测验无显著差异,而造卵数比对照少111粒,少19.4%,对照达极显著差异;庭品种试验种的产卵数比对照多产卵32粒,多产7.3%,总卵数比对照少产97粒,少产15.3%,t值测验两个项目达到极显著水平;洞品种试验种的产卵数与对照相同,均为394粒,造卵数比对照少23粒,少4.4%,达到显著水平。
6.1 从整个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的冷藏试验试养结果看,在相同环境、相同条件的情况下,不论孵化率、饲养成绩、产卵情况都没有达到实用水平。从长期冷藏保护来看,是否与冷藏技术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6.2 常规冷藏一般在150d左右,而春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冷藏时间达到250d以上,比常规冷藏多近100d左右,孵化率最高仅为78%,最低1%,个别品种几乎没有孵化;按照常规一般实用孵化率在92%以上才能用于生产,按照试验最高孵化率也达不到实用,还需要进一步对冷藏时间等技术探讨。
6.3 由于孵化率比较低,在饲养过程中相同条件下其饲养成绩与对照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健康性比较差、茧质成绩差、蚕茧小、茧层簿等,可能与蚕种冷藏时间长,卵质营养损失过多有关,造成在饲养过程中蚕儿食桑量少,不活泼,健康性下降。
6.4 总的看来日系品种孵化率比华系品种孵化率高,说明日系品种耐冷藏。
6.5 通过该试验是否需要在蚕种产卵后的保护技术和冷藏技术处理方面进行改进,尽可能的减少蚕卵体内的营养损耗,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