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化学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1-07-17 07:52张绪生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稀硫酸浓硫酸预设

张绪生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江苏 溧水 211200)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创导者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预设是课堂教学的河床,生成是真正的河流。预设并非只局限于教师一个人的苦思冥想,生成也不是学生们的肆意发挥。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要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犹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成功的教案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没有预设,也就说不上生成。可以这样说,单纯的生成的课还比较少,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实验现象等精彩瞬间,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成中,教师还要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角度和问题作为生成的“题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二、构建生成丰富的动态课堂的策略

1.有的预设,营造生成

构建动态的课堂,关注生成并非要舍弃预设。不是教师不用备课,不是盲目、被动、天马行空式地开展教学。恰好相反,精彩的生成基于精心的预设,有目的的预设,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精心预设可以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见课堂上一切的动态生成情况,但是,生成的基点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备课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真实学习水平,思考学生的认识和想法可能是从何而来的,预计想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进行有的放矢的预设,方能衍生出动态生成点,就可避免无效生成。

例如对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硫酸的性质”的复习教学,笔者以问题“给定两瓶硫酸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哪瓶是浓硫酸,哪瓶是稀硫酸?”预设教学,我们了解学生在新课学习时掌握得不错,清楚学生在生活中或媒体中看过听过一些关于硫酸的知识,预设了这个具有很强发散性的问题,预计学生会答出多种鉴别方案,同时期待我们没想到的方案。果然,问题刚一抛出:

生1:我一看就知道,这瓶是浓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2:我一拿就知道,这瓶是浓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3:我一摇就知道,这瓶是浓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4:用小木条分别蘸取两溶液,木条变黑的是浓硫酸。

生5:取少量溶液分别于试管中,投入铁片,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硫酸。

生6:取少量溶液分别于试管中,投入铜片,溶液变蓝的是浓硫酸。

每个社团的成立都有它规定的一些制度,这些制度是自发形成的一种约束力。社团成员会自觉将这种意识规范来制约自己的各项行为,这种特定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同时,还能够形成一种对各个成员进行监督的社团舆论,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自律性,更好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久而久之,这种深入人心的制度能使学生增强自律意识,提高对课堂学习的尊重,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带动良好的学习气氛。

生7:取少量溶液分别倒入盛有少量蔗糖固体的试管中,蔗糖变黑并膨胀的是浓硫酸。

生8:取少量溶液分别倒入盛有少量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雾的是浓硫酸。

生9:取少量溶液分别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使试管发热的是浓硫酸。

……

师:请给以上同学们的鉴别方法按硫酸性质进行归类。

学生归纳硫酸的密度大、难挥发、酸性强,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强氧化性。

在鉴别的回答时,同学们没等我点名叫答,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回答,而且越答越来劲,那热烈的气氛让人难以忘怀,意想不到的是有位连水的分子式是“H2O”都不会写的同学也积极起来回答,“分别倒在布条上,布条烧个洞的是浓硫酸”(我想他是从生活中获知浓硫酸的腐蚀性),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开心的笑了。在这节富有动态节奏的课堂中,生成的不仅是硫酸这个知识点的落实,还有生成的是对化学的喜爱,课堂积极思考的习惯,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课堂的班级学习风气,同学间相互鼓励(不是相互鄙视)的情怀。这位连水的分子式是“H2O”都不会写的同学也从此萌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弹性留白,酿造生成

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刚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师预计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当教学活动中与预设出现差异时,由于预设留有余地,便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事先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以免临时被动陷入僵局。弹性预设,为课堂实施留下足够的弹性时间和空白地带,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无论是生成正确结果还是生成错误结果,我们都需要首先给学生准备一个酿造生成的空间。课堂中增加学生的活动面,扩大学生的活动量,留给学生更多的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要相信,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学生还我们一个惊喜!

有这样一则报道:美国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竣工后,如何确定连接景点之间的路径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设计师决定采取绘画的“留白”艺术:他们在乐园空地上撒上草籽,提前开放乐园,让游客在景点与景点之间随意踩出一条条小路。之后,设计师依照游人踩出的小径,设计出景点之间的道路。这个设计获得了“园林艺术最佳设计奖”。设计的独特匠心在于:景点之间的道路是游客自然“生成”的,而这种自然生成正是缘于设计师的“留白”预设。化学教学也一样,弹性预设,留有空白,学生会给我们绘上精彩的画面。

例如对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笔者只设计了相应的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表,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这虽然是新知识,但学生根据实验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实验现象 结论①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②钠熔化成小球 钠与水的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③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 有气体产生④滴酚酞的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

对于实验现象的填写,与预设的基本一致,但对于结论的填写却五花八门,他们有自已的观点。比如:“根据钠浮在水面上不能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结论,因为钠是在水面上高速运动,是不会沉下去的,这正如现在流行的极限运动——滑水,在动力快艇的拖曳下,潜水者在水面上是不会沉下去的。”“钠熔化成小球不能得出钠的熔点比较低的结论,只能得出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比如铁熔点很高,但铝热反应放出来的热量也能使铁粉变成铁水。”“嘶嘶声不仅仅是产生氢气的缘故,可能是红热的钠遇到水时所发出来的声音,就像家里炒菜时热锅遇上冷水一样。”……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可谓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思辨能力甚至超过了教师的预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即强调生成空间。弹性预设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多种“渠道”,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拓展广阔的空间。

3.把握契机,捕捉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预设,认为一节好课是建立在教师完美的设计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上的,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从自身的角度来理解课程的内容。新课程强调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一种重要的生命载体,因为在任何一节课上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思考和灵感等因素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的。因此,精彩的生成来自学生,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表情、语言和举动。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及随机应变的头脑,造成精彩的生成往往只有一瞬间,在它稍纵即逝时,及时抓住这生成的瞬间,随机应变,把握契机,捕捉生成,造就生成。

例如,上面所例举的“硫酸性质”复习课,在生1说“我一看就知道,这瓶是浓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我及时抓住这“一看就知道”的学生通俗用语,趁机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一怎么就知道的方案?”,“一怎么就知道”虽然不是回答物质鉴别的规范用语,但这个词具有煽动性(言外之意这么简单就可鉴别,那我也得想想),激发学生思考,使人兴奋。果然不出所料,学生们争先恐后来回答,而且越答越兴奋,有的说“一拿就知道,这瓶是浓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有的说“一摇就知道,这瓶是浓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有的说“用木条一蘸就知道,这瓶是浓硫酸,那瓶是稀硫酸”等等,正是即时把握了生1的生成性说法,鼓励了生1,才激发了一批学生,从而生成了满堂精彩。

4.精心培育,呵护生成

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产生异常问题,比如,实验中反常现象。这些事件、问题又往往在教师预设之外,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些偶发事件、异常问题不是课堂的“最大干扰”,恰恰是可成为精彩生成的火种,我们不能漠视它,更不能泼冷水浇灭它,而是要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将这火种呵护好,机智地运用这偶发教学资源,适时引领,课堂上能利用的就让这火种燃烧发光,运用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将火种精心培育好,要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且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地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我们不呵护它,失去的不仅是这节课的某个生成点,而是丢弃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习惯和品行,错过了生成创造发明的良机,因为许多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偶发异常中生成的。

在人教版《化学2(必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成课本P34【实验2-4】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之后,笔者安排flash的动画模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是因为锌通过导线将电子转移到铜片上,氢离子从铜片上得到电子产生氢气,所以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但不少学生却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实验中锌片的表面上也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呢?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笔者先让学生讨论,并建议学生用纯锌再做这个实验。通过讨论—实验—再讨论,最终师生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想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也就在这节课上,有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在做以下实验(见下图)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时发现B、C装置的电流表指针也发生偏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下课了,笔者把这个问题布置为当天的作业……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料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动态生成式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即使这个问题不适合在课堂上展开,也不要采取否定的态度,而要鼓励他们到课后去寻找答案,因为课堂上的45分钟总是有限的,但课后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就会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小雅.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6-5-17

[3] 储广林.让预设与生成相融合[J].教育科学论坛,2005,(9):22-23

猜你喜欢
稀硫酸浓硫酸预设
去除稀硫酸中游离氯方法的对比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一问一答话硫酸
氯碱工业稀硫酸回用于联二脲的生产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硫酸亚铁水合物在稀硫酸中溶解度的测定及其晶体存在形式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