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谢 勇
传统意义上的预算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基本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预算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事业单位都已完成了从计划经济阶段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资源来源除了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包括自主创收获得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情况,传统会计预算制度和会计准则已经不再适应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需要,原有的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也存在很多不兼容之处。因此,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便适应政府收支制度的改革,满足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各项新要求。
一方面,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各类信息通常都集中在年度预算中进行核算。这导致在较长的一段会计期间内,无法对资本进行实时管理,而单位进行各类预算决策也不能及时调取有关财务数据信息,以至于决策行为因缺乏真实数据支持而产生偏差。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妥。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导致其对固定资产价值存在严重虚报,一些单位为了盘活资产、甚至增加财政收入擅自将房屋及专用机器设备转变为商业用途以增加资产,这导致大量固定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在信息监督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进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其根本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对原始凭证的管理问题。原始凭证是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最直接最基本资料,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环节。但在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不直接参与具体业务活动,只是单纯通过票据来判定经济事项的发生情况,这导致了在报销过程中存在很大操作空间。根据会计惯例,只要报账发票手续完备且票据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无论是否真实存在,会计人员都应予以报销。这就导致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大量弄虚作假、公款私用行为的发生,从而造成了公共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逐步实施,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事业单位原来用于发放工资、购建固定资产等的那部分财政资金通常都是由财政主管部门直接拨给用款单位的,而现在则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此外,很多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已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直接表现为事业单位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收到的可能是非货币资金之外的包括工资支出和存货、固定资产等形式的资金收入。针对这种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处理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
从以上对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预算会计体系存在多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因此,要从本质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制度改革的角度入手,充分结合当前预算会计环境中的各类新变化,有针对性的对预算制度进行调整和修正,在要考虑到预算会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兼顾其专业特点,最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会计体系核算制度,以便保障事业单位各项预算活动的有序进行。
由于我国经济体系的特殊性,其决定了财政体系改革的复杂性。作为事业单位,要逐步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必须循序渐进对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对会计制度的改革,其核心就在于对收付实现制的修正以及适时引入权责制发生制原则。第一,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基本财务情况,全面洞悉其收支和结余水平,从而会计信息对财务状况的反映更为真实和连贯,将各项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逐项登记入账,以确保会计信息体系的完整性。第二,采用这种制度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内外部的资金流动情况,使得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财务活动更为公开透明,减少会计违规操作的空间。再次,对会计准则的调整能够高效反映事业单位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从而更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事业单位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各项经济事项的完成情况。
针对目前因监督不严导致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未来事业单位应不断加强对各项预算活动监督和控制。第一,要加强对预算计划编制和具体使用情况的监控。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被纳入预算体系内进行系统核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预算外的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具体到实践中,可采用部门综合预算模式编制财务预算,以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内部各类项目的重复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第二,政府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于各类预算经费的支出情况,财政部门应进行实时的分析,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资金流入流出要进行重点监控和跟踪审计,确保每一笔资金能够流向正确的方向。第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对资金监控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事业单位可利用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政务等手段,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第四,要对会计事项真实性进行预审,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会计道德和行为准则,以便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过于宽泛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没有符合其具体财务环境的系统化制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财务核算质量。在实践中,很多问题由于找不到权威的处理依据,往往都是简单套用之前的行业会计制度或者国家制定的相关准则,这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缺乏针对性,在实践中很难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甚至会引发事业单位内外部的财务核算混乱。特别近年来由于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变化,其很多实际情况的出现,导致原有会计准则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业务的要求,导致很多事项缺乏明晰的处理标准。因此,当前事业单位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必要按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新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会计制度体系。具体到制度的制定上,可适当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预留出一部分空间,以便能够根据一些特殊情况和具体事项做出更为合理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核算,同时更灵活的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办法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会计体系最大的存在作用就在于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基本作用就在于要满足政府财政部门进行宏观财务分析和决策的需要。而纵观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其对于财务信息的反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很难满足政府的使用要求。因此未来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通过完善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使政府第一时间获取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情况,促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从宏观上编制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促进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的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