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毛
高校通过绩效审计,可以分析、考核、评价审计项目的结果,提出审计意见,将绩效审计贯穿高校资金管理的整个过程,使高校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因此,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状况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决定高校绩效审计质量的主要方面包括高校审计人员的素质及数量、绩效审计规范及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绩效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对审计部门的考核及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如果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的话,那么高校绩效审计的质量就会显著提高。围绕这四个方面,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考察提纲,调查的对象是Z省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排名靠前的32所公立本科学校,上述高校在册本科生人数均超过一万人。我们通过对兄弟院校的走访和借助Z省教育厅审计处每年召开两次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研讨会的机会,对上述32所高校的与会审计人员进行面谈并发放调查问卷32份,收回30份,回收率93.75%。据了解,填写并回答这些问卷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信息是确实有效的,因此,调查结论是可靠的。
调查问卷有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高校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胜任能力情况;第二部分是绩效审计规范建设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情况;第三部分是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情况;第四部分是对审计部门考核及监督机制的建立情况。这四部分的问题共有27个。这样的结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高校审计人员的素质及数量情况来观察高校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胜任能力;
第二、从绩效审计规范建设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情况看绩效审计的内部审计环境;
第三、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情况来推断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情况;
第四、从对审计部门的考核及监督机制建立情况来观察外部因素对审计质量的监督状况。
以上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有了充足的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和相对健全的绩效审计规范以及合适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辅以完善的项目管理手段和考核监督机制,就为高质量的绩效审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搜集资料,设计问卷,实施调查,直至分析归纳整个过程中,我们对Z省32所本科高校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得出以下结论:
高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审计人员中研究生学历的占41.67%,本科及专科学历的占48.61%,审计人员的专业大部分为财经类和工程造价类,可以看出,高校审计人员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第二,高校审计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占37.50%,中级职称的占43.06%,初级职称及以下的占19.44%,因此,职称结构也相对合理。
高校审计人员的数量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对内部审计的要求逐步提高,同时审计内容不断增加,但是,审计人员并无相应增加,从而导致高校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部门疲于应付任务,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在上述本科高校中,平均每所高校的审计人员只有3.27人,最少的为1人,最多的为7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32所高校均未正式出台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文件,也未建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目前只有4所高校试探性的开展绩效审计,仅占12.5%。尚没有高校建立绩效审计规范及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1.审计计划阶段的准备工作不严密
第一、初步调查不足。初步调查是编制有效的审计工作方案的基础,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18.75%的高校从未对被审计单位开展过审前调查,有46.87%的高校会对一些比较大的或者复杂的审计项目开展审前调查,而小的项目不做调查。
第二、忽略审计项目控制风险评价。经调查,只有15.62%的高校会对部分项目进行控制风险评价,而大部分高校虽然对审计风险有一定的考虑,但是不会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风险评价。
第三、轻视审计工作方案。经调查发现,有18.75%的高校不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有62.50%高校的审计工作方案过于简单,缺少可操作性。
2.实地调查阶段的工作不细致
第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严谨。有9.37%的高校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50%高校的审计工作底稿未经整理、归纳和分析。
第二、审计访谈大多流于形式。有62.5%高校审计访谈的对象只有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没有被审计单位的职工代表。并且,访谈之前也未做好周密的访谈工作计划,个别审计访谈仅限于寒暄和客套。
3.后续审计阶段的执行力度小
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对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结果采取合适的行动。经调查发现,有84.37%的高校未进行后续审计,也未对审计意见及建议进行跟踪落实,形成重审计轻落实的局面,影响审计的权威性。
在调查的32所高校中,没有任何高校出台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有少数高校年底对审计部门进行年度考核,只有个别高校在实施工程审计的过程中,邀请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对内部审计程序进行监督,但对于审计质量却没有任何监督。
高校可利用本校的人才优势,授权审计部门聘用本校有资格的相关专业教师作为兼职审计人员,以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高校审计部门可以将审计人员送出去培训,同时也可以请本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来给审计人员上课,或者审计人员也可以跟相关专业的班级一起上课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和具体的操作指南,以及绩效审计的工作手册等文件。同时,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结合的原则,选择和制定审计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本校校情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要求高校审计人员重视审计计划,认真进行审前调查,了解学校对被审计单位实施的政策,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实际情况,尤其是各种收入和支出情况。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详细的审计工作方案,合理评估审计风险。
要求高校审计人员认真编制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组织被审计单位各层次人员的审计访谈,严格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实施审计。
努力加强后续审计力度,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建议各高校将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干部奖惩、考核内容,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公示,切实提高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
高校对审计部门的考核时可将审计质量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中,同时,要求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