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亮,阿布来提·塔力甫,高 俊
(新疆喀什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站,新疆 喀什 844000)
目前,良种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区奶牛、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20世纪80年代我区开始采用牛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地方品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这些改良后代的生产性能与国内外优良品种相比差距明显。为进一步增强我区奶牛、肉牛的良种化进程,促进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引进适合我区黄牛改良的优良品种,加快黄牛改良步伐已刻不容缓。
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牛)是由瑞士西门塔尔牛和德系红荷斯坦杂交,并引入部分其他品种血液选育而成,有近150年的育种历史。目前,德系西门塔尔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牛品种之一,具有较高产奶和产肉性能,一般情况下,母犊用作产奶,公犊增重快,适宜做育肥牛,而且该品种生产成本低,综合养殖效益明显,比较适合在我区推广。
2008年,自治区从德国引进一批优质乳用牛冻精,在区内的部分县(市)实施德系优质牛冻精推广项目。喀什地区作为重要的项目实施地之一,分配到了超过万余剂的德系西门塔尔牛项目冻精。这些冻精在2009年初开始陆续投入到我区牛品种改良中。现将德系西门塔尔优质冻精与本地杂种母牛杂交所产F1代牛出生重、6月龄体重和12月龄体重以及12月龄体尺进行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喀什地区疏勒、疏附、英吉沙、岳普湖、泽普、叶城、莎车和巴楚等地农区的本地杂种牛45头(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牛杂交后代),引入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牛)冻精对本地杂种牛进行人工授精。对照组同样选择45头本地杂种牛作为杂交对象,但选用国内普通西门塔尔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
分别测定德系优质冻精和本地牛杂交F1代、国内冻精和本地牛杂交F1代的出生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以及F1代青年牛12月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体尺数据。
体尺测定时让牛自然站立在平坦的地方,用软尺测定胸围、管围、体斜长等,用测杖测量体高、胸深与胸宽等项目。初生重在犊牛出生后12 h内(吃初乳前)用杆秤称取,6月龄体重和12月龄体重用台秤或磅秤秤取。
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体尺测定是评定奶牛、肉牛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手段,是衡量牛改良效果的重要依据。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使用德系优质冻精与本地牛杂交后,实验组F1代牛的主要体尺指标比对照组F1代牛都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实验组F1代公牛的初生重、6月龄、12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18.37%、12.72%和9.51%,实验组F1代母牛的初生重、6月龄、12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25.08%、8.16%和9.43%;实验组 F1代牛12月龄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比对照组F1代牛提高显著提高(P<0.05),其中:实验组F1代公牛和母牛体尺各项指标分别增加2.28%、2.50%、4.39%、1.36%和2.23%、3.10%、2.41%、3.46%。
表1 F1代牛不同阶段体重
表2 F1代牛12月龄体尺指数
不同阶段体重和增重快慢是衡量肉牛生长发育的又一重要指标,是反映牛改效果的关键依据,对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F1代牛比对照组F1代牛增重效果显著提高(P<0.05),其中实验组F1代公牛和母牛的6月龄日增重、12月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F1代公牛和母牛增加了85.00 g、61.42 g和32.21 g、49.56 g。分析F1代牛12月龄前的增重可知,0~6月龄的增重较快,6~12月龄的增重速度稍有下降。这与犊牛是否按时断奶和断奶后补饲的水平有关。
根据德国农业部统计,经过品种登记德系西门塔尔生产母牛其平均产奶量为6 768 kg,平均乳脂率4.15%,平均乳蛋白率3.50%。依据科学的遗传和育种理念,德系西门塔尔牛在我区与本地良种母牛杂交F1代母牛产乳性能必然得到稳步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引入优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与本地母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对提高本地黄牛生产性能有重大现实意义。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导入外血可明显提高本地黄牛的体尺、体重。F1代犊牛表现出生重较大、生长发育速度快、日增重明显等优点,深受广大养牛户喜爱,为喀什地区提高养牛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验也反映出饲养水平对西门塔尔牛增重影响较大。因此,在导入外血杂交改良的同时,应建立良好的补饲机制,以促进我区黄牛改良的持续、高效、稳定发展。
[1] 蒲文祥.皮埃蒙特牛与本地改良母牛杂交一代的体重和体尺指标测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5):28-29.
[2] 何英俊,傅春泉.浙江金华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2009(2):182-183.
[3] 潘越博.西门塔尔牛改良甘肃西部地区本地黄牛效果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奶牛,2010(8):28-29.
[4] 杨绪林,彭兵.湘西黄牛与西本杂牛体尺体重测定比较[J].河南畜牧兽医,2007(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