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书贵 初晓红(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委员会)
规模猪场在经历了品种改良、设备革新、技术进步几个大的发展之后,养猪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尽管国家自2007年加大对标准化规模猪场的投入,而不少规模猪场将圈舍改造成为标准化后却无流动资金,甚至无法运转,笔者就规模化猪场的出路谈几点看法。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规模化猪场快速发展,针对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要重点推广“洋三元”的生产模式,先以大约克为第一母本,长白为第一父本, 杂交生产“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再和第二父本杜洛克杂交,生产洋三元杂交商品猪。同时,引进推广PIC配套系和斯格猪配套系等。洋三元瘦肉型商品猪饲料报酬3∶1以下,胴体瘦肉率达61%以上。针对小型生猪养殖企业,要重点推广“两洋一土” 的生产模式,先以本地母猪为第一母本,长白或大约克为第一父本,杂交生产“一洋一土”二元母猪,再和第二父本杜洛克杂交,生产“两洋一土”的三元杂交商品猪。各规模猪场要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猪饲养量,保证公猪精液不因高温的影响而质量下降。
饲料是养猪的关键之一。饲料的费用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以上,饲料的营养是否全面直接作用于饲养成本,因此,只有科学配制饲料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养猪效益。传统的饲喂方法是指“单一饲料、稀食熟喂”养猪,往往一头猪养一周年还不能出售。原因是:饲料太稀,干物质少,营养不够,猪长得慢,因此,必须树立新观念,实行新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新的养猪技术是:应用饲养标准,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采用干料喂养。仔猪和生长期肉猪自由采食,肥育后期合理限食。种猪在饲养标准范围内限量投料。在管理上精心呵护,严格按照生猪的各阶段要求进行饲养。
猪场必须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猪场经济效益。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无污染和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场内划分管理区及生产区。生产区大门应高立门岗,严格控制生产区通道。生产区内设隔离区与兽医卫生区。
在猪场、生产区门口及猪舍进出口处应修建人车消毒池。饲养员上班时须更换工作衣鞋,并经紫外线及消毒池消毒。外来人员出入严格批准手续,允许入内者须经消毒更衣,并限定行经范围。兽医应对圈舍用具、猪体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饲养员应调教猪只定点排泄粪尿,并每天除粪堆积发酵。
猪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保暖及适当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刺激,给猪只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猪舍应采取“全进全出”或分区“全进全出”制,每年争取2~3次空圈消毒,其程序是彻底清扫—高压冲洗—3%NaOH喷洒一次,冲洗空圈5天以上,使用前再用复合酚消毒。
按免疫程序给猪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疫苗种类、注射时间及次数决定猪品种、母源抗体、当地疫病情况及疫苗性质,因此,各地必须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免疫程序。
建立并认真贯彻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已成为许多规模猪场管理者的共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提高养猪水平,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控制生产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配种和妊娠母猪舍岗位:主要考核配种员和妊娠母猪饲养员的管理繁殖成绩,他们的工作需要密切配合,应放在一起考核。配种员和妊娠母猪饲养员所起的作用有大小之分,应根据作用大小给出相应的提成分配比例。工作量的考核以“总产活仔数”最具代表性;技术指标可选择“断奶至配种的间隔天数”、“情期受胎率”、“母猪分娩率”、“平均窝产活仔数”、“母猪平均月死亡率”,或选择综合项目“母猪年平均非有效生产天数”和“母猪年平均窝产活仔数”。
分娩舍岗位:主要考核育仔成绩。工作量的考核为“育成仔猪总数”;技术指标可选择“仔猪育成率”、“不合格仔猪比例”、“母猪平均月死亡率”,也可选择“母猪头均育成猪数”或“母猪头均育成合格猪数”。
保育舍岗位:主要考核保育期育成率。工作量的考核为“保育期育成总数”;技术指标可选择“保育期平均日增重”、“保育期育成率”和“保育期新增不合格猪比例”。
生长舍岗位:考核项目要把“出栏合格猪数”和“出栏淘汰猪数”分开计算;技术指标可选择“生长期平均日增重”、“生长期育成率”和“生长期新增不合格猪比例”。
兽医岗位:应与其责任范围的“育成率”、“死亡率”和“因病淘汰率”挂钩。因兽医岗位有较多难以量化考核的因素,需增加辅助考评的内容。
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从外地引种,在引种前必须做好调查,重点了解疾病情况,一定要到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单位购买。
通过培植壮大龙头加工企业,成立生猪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生猪养殖示范场户和养殖基地,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生猪规模化场为基础的新型生猪生产组织体系。成员内部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统一服务”,做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投入品供应互惠,产品销售互利,发展生猪深加工产业,打造生猪品牌,加快推进了生猪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