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栏目责编:曾 鸣
2010年“国庆档”中爱情、魔幻、功夫、悬疑、武侠轮番上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惟独一部《剑雨》的存在,或多或少还原了许多人心目中那个真武侠、真江湖。由吴宇森、苏照彬联手执导的武侠电影《剑雨》以其曲折的情节,全新的武侠理念,深刻的主题,在业内备受好评。该片除了武侠元素之外,还包含了悬疑推理、恐怖惊悚、古典奇幻、暴力美学、禅学思辨、人文情怀等众多元素,被媒体评为一部集大成的新武侠电影。
虽然该片在众多业内影评人以及媒体眼中是一部堪比《卧虎藏龙》的新武侠电影代表,有着良好的口碑,还有网友的支持,可票房却一点面子都不给,只有4500万。而同期上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已过两亿,《精武风云》《山楂树之恋》也已票房过亿。面对电影江湖,《剑雨》这位“大侠”只有无奈地独孤于票房之外。于是,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个中原因。
首先,卖相不佳。《剑雨》由吴宇森监制,是一部以“女性为主导”的武侠电影,汇聚了杨紫琼、郑雨盛、王学圻、大S、林熙蕾、余文乐、戴立忍等众多影星,看上去星光熠熠。但是,影院在排期上却远没有同期另外两部动作片《精武风云》《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场次多,主要原因是没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以区别于其他大片。《剑雨》的场景规模架构都是大片的感觉,也有明星,但和同档期其他影片相比就稍逊一筹。《山楂树》有张艺谋和固定的观众群;《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是徐克强势回归,有李冰冰、刘德华等一线明星以及宏大的场面、神秘古怪的剧情等等。可《剑雨》的演员年龄偏大,负责撑戏的男主角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韩国演员,没有一个真正的票房明星,演员的组合欠缺“化学”作用,光看演员阵容很多观众就不会选择它。
其次,排片档期不当。《剑雨》选择在“十一”黄金周这个档期上映,也是它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档期中,前有《盗梦空间》《山楂树之恋》《精武风云》的堵截,后有追兵《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它根本无法占据上风。虽然《剑雨》本身的品质不错,但它和上述影片比起来,就没有那么抢眼了。比如,《剑雨》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比较,在一个档期同时上映两部类型太相似的影片,《剑雨》注定要输给主演阵容、导演名气更强的对手,同类型的电影观众通常只会在一个时间段里看一部。
第三,营销宣传没有力度。《剑雨》失利的另一个原因是营销方式的失当。《剑雨》的前期宣传有两大失误。一是过多纠结于谁是导演,陷入了误区。开始过分强调吴宇森作品,后期又过分强调苏照彬才是真正的导演,弄得两头不靠,也使观众一头雾水。二是《剑雨》在宣传上爆炒大S与王学圻的激情戏,其实影片里只有几分钟,根本不是整个电影的基调和精彩之处。这样的炒作会给观众带来反感,是本末倒置,主次不清。
其实,《剑雨》有许多值得推崇的地方。中国武侠片在叙事结构上一直有着先天的缺陷,就是剧情和动作在电影叙事过程中脱节。大部分武侠电影的剧情,都会在发展到动作场面时陷入停顿,对阵双方完成打斗场面后,影片剧情再继续发展。因此,之前国内评论曾经流行将武侠片和动作片中的场景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确实是对中国武侠片的一次革命性改进,片中所有的动作场面都和人物塑造以及剧情推进密不可分,并参与了影片整体叙事。伴随《卧虎藏龙》的票房成功和奥斯卡奖的认可,中国电影也掀起了一股武侠片风潮。但是从2001年的《英雄》开始,到2006年的《夜宴》结束,在诸多作品中,没有哪部武侠电影真正能够对武侠片在叙事结构和手法上做出实质性的创新。但在《剑雨》这部武侠片中,人物性格、剧情张力以及动作场景三者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中国武侠片中做得最均衡的。即使没有古装侠客的刀剑格斗场景,这部电影凭借剧情张力仍然能够吸引观众。作为一个可以被称为“古装武侠版《变脸》”的故事,《剑雨》通过一个结构复杂但线索明晰的故事,结合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叙事规则,融合了经典好莱坞叙事类型,完成了中国武侠电影的继承和创新。
中国武侠电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通过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的互动,已经建立了一套基本叙事规则,其中的主要元素就是江湖、夺宝、争霸、复仇、奇情。《剑雨》作为一部武侠类型片,其中所有武侠片的典型元素都有涉足。这一点对于中国武侠片来说是一个创新。
中国武侠片的上次创新浪潮是以徐克导演的 《新龙门客栈》为首的新武侠电影,但新武侠电影对于传统武侠片贡献更多的是在于动作的创新而非叙事模式的创新。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如果究其本质,在故事类型上已经和传统概念上的武侠片相去甚远,但正是这种远离造就了该片在武侠片叙事类型上的又一次突破。只可惜《卧虎藏龙》所开创的叙事类型,并没有能够在随后的中国武侠片热潮中被延续下来。《剑雨》则在继承《卧虎藏龙》所开创的经典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同时,又在传统武侠片的叙事元素混搭上有所创新。
江湖争霸、群雄夺宝以及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三条故事线同步推进,营造出了紧凑的故事节奏,但整个故事忙而不乱,所有人物的情感动机和故事动力都明确清晰,观众在跟随银幕上的故事推进的同时,还能深入到电影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观众对于一部武侠类型片的期望。所以,《剑雨》这部电影有着深厚的内功。然而,面对残酷而现实的电影市场,它必须要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否则,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 《剑雨》在宣传期被包装成吴宇森出品的古装武侠大片,但其实是一种误解。投资约八千万的《剑雨》虽然是吴宇森监制,但演员阵容和内容都不够“强大”。《剑雨》作为一部很有情怀的电影,跟《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比,一个更大众一个更小众,并不是每个片子拍武侠、或者很多明星就都能好卖。《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卖相好,票房明星有、导演名气有、大场面有,可以直观传达它的卖点。《剑雨》胜在故事、悬念以及动作面的雕琢,它本应参考《风声》的模式,让观众对其故事感兴趣。但故事本身看不到,必须慢慢地引导。中等级别的片子要做好,片方自己对电影要做到有足够了解,优点和缺点都要清楚:你卖给观众的是什么?是类型还是故事?在步骤上要扎实,慢慢渗透,而非毫无章法自乱阵脚。另外,从项目之初的明星组合的搭建就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档期的选择也要以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电影本身以及档期的容量,宣传的作用则是借力打力、锦上添花。
纵观“国庆档”新武侠电影《剑雨》的成败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经验教训。个中滋味,恐怕也只能说“电影太江湖,大侠很独孤”吧。
1.夏卫国:《电影票房营销》,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