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到此是豪雄——记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化学特级教师古建兴

2011-07-07 11:01宋顺田
天津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建兴天津市教育

■本刊特约记者 宋顺田

“做教师不是我的首选,别人是因为喜爱教师这个职业才当上教师,而我是因为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才热爱这个职业的。但是,23个春秋的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庆幸自己的人生选择……”1984年,高考志愿表上“天津师大”并不是古建兴的第一志愿,只是因为父母不愿让他去外地上学才在最后一个志愿栏中填上了这所学校。1988年,古建兴以优异的成绩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母校静海县第一中学当教师。当他听到母校的领导和教师们一句句饱含希望和鼓励的话语、登上讲台看到学生们充满崇敬和期待的目光那一刻起,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让学生爱戴、家长信赖、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寒来暑往,在学校领导、教师们的关怀帮助下,他在静海一中的校园中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播种希望。随着自己浓密的头发愈发稀疏,伴着一批批学生跨入理想的大学校门,和着学校长足发展的快乐节拍,古建兴逐步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

用挚爱书写教育的“真诚”

古建兴认为,除了父母,教师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按古建兴的说法,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具备“六心”,即爱心、耐心、细心、专心、恒心和虚心。其中,首先是要有爱心。他常说,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同时,也只有在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做到耐心、细心、专心、恒心、虚心,才能真正俯下身去发现、挖掘每个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暂时处于先进的学生身上的不足。

古建兴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中曾有一个“问题学生”。该学生的家长是一位知名企业家、支教模范,可能由于工作的繁忙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导致孩子误入歧途。家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孩子送到学校,当时学生家长的想法很明确,就是“一中”教师管得严,不至于使孩子又流向社会;“一中”学生整体素质高,不会使孩子又学坏。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的态度是学多学少没目标、学好学坏没要求。这个学生刚进班时上课睡觉、下课打闹,把整个班搞得乌烟瘴气,任课教师有怨言、其他学生家长有意见。古建兴多次找这个学生谈心,尝试过多种教育方法,但是收效甚微;学生们也对这个学生敬而远之,这个学生自己更是自暴自弃。但是,古建兴对他并没有放弃,仍在苦苦思索着、仔细观察着、耐心等待着,努力寻找着“金钥匙”。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出现了。学校组织学生到距离县城5公里的劳动基地“农训”,一天凌晨一点多,学生小明突然腹痛难忍,随行的校医束手无策,怎么办?古建兴果断决定:“去当地镇卫生院!”可怎么去呢?古建兴望着一群因挖了一天沟累得东倒西歪、连走路都费劲的学生,一筹莫展。“我跟您去,行吗?”正是这个“问题学生”挺身而出,与古建兴一起把生病的小明连夜背到了二三里路外的当地镇卫生院,使患有急性阑尾炎的小明得到及时治疗而脱离危险。“农训”结束时,这个学生以全票当选为此次“农训”活动的标兵。古建兴抓住这一时机及时与这个学生谈心,在充分肯定他在此次“农训”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的同时,也帮助他认识到平时自身的不足,特别是让这个学生知道全班同学对他的关心,当他取得进步时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古建兴鼓励他敞开心扉、坚定信心、融入集体,争取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并动员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自己的获奖感言。这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我上学以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内容第一次不是检讨,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我新的人生将从今天开始!”这个学生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尽管也曾出现过思想和行动上的波动和挫折,但在古建兴和全班学生的关心帮助下,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人们常说“学困生”是班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往往被当作班级工作的重点和班主任关心的对象,而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认为他们需要的只是知识的传授、成绩的拔高。可能连一些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也持如此看法。古建兴却说:“关心‘学困生’无可厚非,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样也需要关注,因为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由于把成绩看得过重,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同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因而导致个别学生心理更为脆弱,他们同样是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

古建兴所带的一个高三毕业班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平时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很优秀,可以说是在家长的自豪、教师的赞誉、同学的羡慕中一路走来的。眼看到了高考的冲刺阶段,他的成绩突然起了波动,课堂上有时也显得心不在焉,更让人担心的是他的脾气变得暴躁且难以沟通,甚至出现了逃避考试的现象。古建兴尝试了多种方法对他进行说服教育都难以奏效。有一天中午,古建兴想从家里去学校上班,刚打开家门,发现这个学生竟坐在自己家门口,一问才知道他已经整整坐了一个中午。古建兴把他让进家中询问,开始他什么也不说,突然他大哭起来,并大声喊:“我不想上学了。”经过古建兴的耐心开导,他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并向古建兴哭诉了他每天承受的巨大压力。当时学校还没有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这种情况也很少见,为此古建兴查阅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并向多位医生请教。从此,每天晚自习后,校园的操场上就多了古建兴和这个学生漫步长谈的身影,一直持续到当年的高考结束,最终这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名校录取。

通过多年实践,古建兴逐步探索出“六心工作法”和“全心全意培养干部、耐心说服科学管理”的治班模式,所带班15次获县级以上先进集体称号,他本人荣获天津市优秀班主任称号。他不但培养了一大批考入知名大学的德才兼备的市级优秀学生干部,还使100多名原本高考无望的“学困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多少次早来晚走,多少次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多少次不顾疲惫地赶着家访……古建兴的真诚付出换来了学生的真情回报。他爱他的学生,他的学生也深深地爱着他。

凭钻研展示教育的“严谨”

古建兴常说,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当今时代知识飞速更新,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才能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名师或大师。古建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23年,先后送走8届毕业班,并多次应邀参加天津市高中化学教辅材料和书籍的编写工作,多次为全市高中化学教师做高三备考的专题讲座。可以说,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不能算是不熟,基本功也称得上扎实,中学教辅材料中所涉及的习题都已见过多遍,更不用说课本上的习题了,按理说可以不用像年轻教师那样做题了。然而,送走每一届毕业班的同时,古建兴都会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自己逐题做过的当年习题集。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无止境,只要认真思考,习题就会常做常新。”

作为教师,古建兴把上好课作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风格,同时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早在1995年,古建兴就积极探索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当时课堂教学课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而化学教学中很多物质微观的结构特别是一些微观的动态过程,既不能通过实际实验来展示,更难用语言来描述,这些内容教师教起来非常困难,学生理解起来也很抽象。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古建兴与计算机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实践,逐步开发、设计出模拟物质微观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机课件。这些课件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简单、落后,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可在当时用于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引起了同行极大的兴趣,得到了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天津市首届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十年磨一剑。古建兴正是凭借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高效的教学技能,在1996年天津市“双优杯”课堂教学竞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以县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市级比赛,并最终获市级优胜奖第一名。然而,这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引以为自豪的比赛成绩成了古建兴至今的憾事。在那届教学大赛上,天津市首次加设了课堂竞赛后的说课比赛,并综合两次比赛成绩评出优胜奖,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科又加设了1至2名优秀奖。在先期进行的课堂竞赛中,古建兴不但准备充分且发挥出色,特别是他那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复杂的有机反应历程的新思路、新方法得到了所有评委的高度评价。在几天后的说课比赛中,本来对于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理论丰富同时又善于语言表达的他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却由于严重的晕车反应在比赛中发挥失常而痛失优秀奖。然而瑕不掩玉,正是在评委们的遗憾中,让市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们记住了他这位素质良好、肯于钻研、敢于创新的农村小伙子,也才有了后来市教研室专家对他的重点培养。这也算是“塞翁失马”吧!

古建兴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经常去市里参加教研和听课,而去的学校多为全市名校。每次听课之余,古建兴爱在校园转转,每当看到校园宣传橱窗中那些参加全国化学“奥赛”获奖的学生照片和因“奥赛”成绩突出而被某些重点大学提前录取的宣传资料时,他就羡慕不已,同时也引起他的阵阵惆怅和感慨。“我们的学生中也不乏对化学学科有着特殊兴趣的好苗子,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也能像这些学生一样因化学‘奥赛’成绩突出而被重点大学录取并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化学专业研究?”在古建兴工作的第六个年头,27岁的他当选为静海一中化学学科教研组组长,他决心要把他多年的梦想变为现实。在就职发言中,古建兴明确提出一定要把静海一中的化学“奥赛”工作抓好,让对化学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快的发展。他的想法得到了化学组全体教师的支持,他和他的团队很快确立了科学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制定了详细的培训纲要,明确了培训内容和任务。在接下来历年的化学“奥赛”中,每年均有静海一中的学生获奖,并多次取得全市农村区县重点中学总体名次第一的好成绩。2000年,静海一中的4名学生在全国化学“奥赛”中获得天津赛区一等奖,14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受到中国化学学会的嘉奖。

靠进取唱响教育的“创新”

多年来,面对教学上的突出成绩,古建兴没有丝毫懈怠,因为他深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取得出众的教学效果,还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把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植根于教科研的沃土中。只有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古建兴认为,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师仅凭教材熟、能做题只能算个教书匠。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科研意识,要注意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古建兴这种坚定的教科研意识始于1999年,在这之前他也和很多教师一样,始终认为教育科研是距离中学教师很遥远的工作。1999年,古建兴被市教研室选派和另外一名教师一起代表天津市去福建省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新教材改革研讨会,这一被别人看作是一次难得“美差”的会议,由于古建兴认为自己与教科研的距离太远而差点拒绝。也正是这次会议触动了他,坚定了他开展教育科研的决心和勇气。这次研讨会上,当古建兴小心地提出当时化学教材中几处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想法时,意想不到地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他的建议得到了充分采纳。古建兴在这次会议后被吸收为国家实验教材改革课题组成员,从此他做起了“草根”科研。为了积累科研素材,他在每节课后都注意写课后反思,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稍纵即逝的教育教学灵感。为了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他阅读了大量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并先后三次参加全国骨干教师科研培训研修班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有15篇获奖或发表。其中《问题情景教学与有效学习》一文于2006年获全国教育科研论文比赛一等奖。他还参与编写高中化学教材12部。

古建兴密切关注和学习教育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并注意把最新的教育信息带给同行和学生。特别是2004年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后,他让自己的科研范围走出了自己的学科,扩大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他先后组织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教师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和市规划办重点课题“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探索”以及市教育学会课题“建构高中学校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路与实践”四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已全部结题。目前,市级课题“新时期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及建设的研究”正在研究中。鉴于古建兴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表现,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并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科研进步奖”。

多年来,古建兴对学生浓情、对教学激情、对事业钟情,23个春秋的真情付出和孜孜以求使他体验了付出,感悟了奉献,享受了收获。他先后获得静海县首届名教师、天津市教育系统“三育人”标兵、天津市“九五”和“十五”立功奖章、天津市“131”人才工程成员、天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谈到这些,他说:“二十多年来,我只是做好了我的本职工作,只是尽了一名普通教师应尽的义务,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太多的荣誉。”面对荣誉,他心存感激;面对工作,他尽心竭力。从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到把教师当作一种理想与事业的追求,一种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式,其间的过程,苦乐自知。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古建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奋斗的历程中,他无怨无悔。这让人想到了程颢《秋日》中的一句诗“男儿到此是豪雄”!

猜你喜欢
建兴天津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for a labyrinth passage in a pressure valve*
块严格a-对角占优矩阵的等价表征及其应用
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