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亚统
(东莞市大朗医院儿科,广东 东莞 52377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综合征,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发生NRDS患儿若不能给予及时通气,可直接导致缺氧,损害重要身体器官,甚至导致患儿死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虽有较好的通气效果,但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治疗时损伤较大,气道管理较为困难,且很易产生继发性肺部感染、肺气漏等并发症。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是近年来临床治疗NRDS所广泛采取的一种较佳方法,它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还具有调节吸入氧浓度、氧流量及加温湿化等功能,是临床救治NRDS患儿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法。我科近年来在救治NRDS患儿时采取了CPAP治疗方案,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130例,均来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NRDS患儿,入选患儿NRDS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临床诊断标准[1]。全部患儿均在家属知情、自愿的条件下选择治疗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儿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男36例,女29例;胎龄≤30周28例,31~37周37例,平均(31.2±2.1)周;出生体重:1 000 g以下2例,1 000~1 499 g 18例,1 500~2 500 g 38例,2 500 g以上7例,平均(1 750±405)g。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胎龄≤30周27例,31~37周38例,平均(32.1±2.3)周;出生体重:1 000 g以下1例,1 000~1 499 g 19例,1 500~2 500 g 37例,2 500 g以上8例,平均(1 775±412)g。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入选标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65例患儿均给予CPAP治疗,仪器采用CPAP-I型氧疗仪(美国菲林公司生产),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均常规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根据患儿体重选择适当型号的鼻塞,并进行固定,开始呼气初调参数为吸入氧浓度(FiO2)∶40%~60%,呼吸未正压(PEEP):3~6 cmH2O(1 cmH2O=0.098 kPa),根据患儿血气情况进行逐步升高,但最高不要超过8 cmH2O,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口腔清洁情况,保持好呼吸道的畅通,必要时可采取吸痰措施。当患儿病情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稳定后可逐渐撤出,若在治疗过程中患儿FiO2已达到80%,PEEP压力在8 cmH2O以上,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仍在50 mmHg(1 mmHg=0.133 kPa)(6.7~9.3 kPa)以下可采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65例患儿均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4~5 L/min,FiO2在40%~50%。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保暖、喂养、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纠正低血糖及防止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变化,并进行血气检测,观察血气指标变化,以判断其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断 本次研究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李磊等[2]研究标准:显效: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神态安静,呼吸平稳,呻吟及三凹征症状消失,面色红润,反应好转,四肢温暖。血气分析:PaO2≥6.67 kPa(5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 kPa(50 mmHg)。好转: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神态安静,呼吸浅促,呻吟及三凹征减轻,口周发绀,反应尚可,四肢凉。血气分析:较治疗前PaO2上升或PaCO2下降1.33 kPa(10 mmHg)。无效: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或有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
2.1.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H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 h、12 h、24 h后pH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H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H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6 h后 治疗12 h后 治疗24 h后观察组对照组t 65 65 7.22±0.03 7.21±0.02 4.385 7.33±0.04 7.28±0.03 4.672 7.37±0.04 7.31±0.04 4.219 7.41±0.06 7.39±0.05 4.778
2.1.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比较 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O2)情况,两组患儿治疗前Tc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12 h、24 h观察组TcSO2改善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cSO2情况比较(±s,kPa)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cSO2情况比较(±s,kPa)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6 h后 治疗12 h后 治疗24 h后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P 68.4±13.5 67.1±13.3 4.212>0.05 85.9±7.8 68.3±6.1 69.482<0.01 89.3±7.9 68.8±6.6 46.335<0.01 92.1±7.8 69.9±7.4 51.236<0.01
2.1.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2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h、12h、24 h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观察组在治疗6 h、12 h、24 h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2(KPa)情况比较(±s,kPa))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2(KPa)情况比较(±s,kPa))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6 h后 治疗后12 h 治疗后24 h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P 5.83±2.41 5.81±2.03 4.525>0.05 11.04±3.96 7.95±4.11 34.778<0.05 11.5±4.12 8.14±4.05 51.398<0.01 13.25±5.32 8.57±4.65 62.779<0.01
2.1.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CO2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12 h、24 h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6 h、12 h、24 h后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治疗后PaCO2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CO2情况比较(±s,kPa)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CO2情况比较(±s,kPa)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6 h 治疗12 h后 治疗24 h后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 P 8.47±1.03 8.32±0.88 5.426>0.05 6.25±0.84 7.21±0.92 31.325<0.05 5.48±0.76 7.79±0.81 79.335<0.01 5.61±0.79 7.23±0.91 68.452<0.0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12 h后有效率为89.23%(58/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2%(29/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并发肺炎3例、脑出血2例、颅内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7%,1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例,死亡率为3.08%;对照组发生肺炎5例、脑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6%,3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4例,死亡率为6.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患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故在早产儿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患儿PS缺乏,可直接导致肺萎陷和肺顺应性的下降,从而发生广泛性的肺不张,致使肺内气血短路,限制了气体的交换,以至产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因此,在对NRDS患儿进行抢救时,纠正缺氧状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时有效的改善气体交换对病情的逆转有积极重要意义。
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性通气,在治疗时损伤较大,气道管理困难,且很易发生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若行单纯的头罩吸氧,只能提高吸氧浓度,却不能有效的阻止病情的发展,不能进行及时的血氧浓度监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是目前临床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通过CPAP给氧能使患儿萎陷的肺泡重新开放,使肺泡的气体交换面积增加,减少肺内的分流,改善氧合情况,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氧合的改善可促使肺泡产生PS,为病情的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关报道指出[3]:新生儿,尤其是胎龄低于34周的早产儿早期使用CPAP能降低气管插管和减少氧疗时间。采用NCPAP呼吸机治疗NRDS时,能使患儿接受治疗的整个周期保持正压状态,从而间接的增加了跨肺压,促使萎缩的肺泡重新扩张,从而改善氧合,降低气道阻力,且NCPAP呼吸机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等特点,已成为一种临床治疗NRDS的较佳方法[4]。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PaO2、TcS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PaCO2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pH则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气分析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在治疗后PaO2、PaCO2、SaO2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纠正低氧血症及时,对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5]。我国学者江洪清等认为:CPAP的适用范围除适合NRDS外,还适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肺水肿、吸入综合征、感染性肺炎等疾病[6]。笔者认为:CPAP的使用范围应为:吸室内空气氧时PaO2<50 mmHg或PaCO2>50 mmHg,且头罩吸氧未能改善的患儿,使用时要做好监测吸氧的浓度,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CPAP参数。而严重NRDS呼吸表浅无有效自主呼吸患儿、超低体重患儿及严重肺气漏患儿则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7]。
总之,CPAP治疗NRDS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NRDS的一种较佳方法,对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425.
[2] 李 磊,曹亚芹,董玉斌,等.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3):92-93.
[3] 蔡江云,郑光强.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6,17(2):101-102.
[4] 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6-369.
[5] 程创新.鼻塞法CPAP治疗新生儿危重呼吸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6):754-755.
[6] 江洪清,邓筹芬,潘健儿,等.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3):177-178.
[7] 曾春英.鼻塞式CPAP治疗早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J].海南医学,2006,17(9):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