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华 伍冠健 吴黎明 林光 柳宗政
(1.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在交互设备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支持人手操作的新型输入设备,这使得人手与机器自然交互的进一步应用成为可能。例如美国 MERL(三菱电气研究实验室)的 Dia—mondTouch[1],索尼的 SmartSkine[2],以及微软最新推出的Surface[3]等。这些交互设备通过识别多点触摸,将人手操作应用于人机交互,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交互方式随着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多[4],常用交互方式有红外对射式、电阻膜式、电容式、声波式和基于摄像机的人机交互等。
现在显示方式主要分为显示器和投影显示两大类,显示器虽然在显示效果上优于投影系统[5],但随着各个领域对显示设备在显示尺寸、占用空间和应用场所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器在某些领域逐渐被更具优势的投影显示系统所取代[6]。但互动投影系统根据目前所使用的技术,有成本太高、定位不准、反应速度慢、投影面材质局限等缺点,同时大多数产品只能利用红外笔或电磁笔去控制,无法实现用手进行多点触摸控制,因此无法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
Multi-Touch智能红外交互投影系统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另一种思路:通过在作为投影屏幕的亚克力板上制造红外光层,利用摄像头检测物体接触屏幕时反射的红外光,再利用相应的软件程序分析,从而实现高性价比的多点触摸交互设备。
该系统的构建基于光学原理实现多点触摸、追踪和识别的人机交互技术,它是通过手指触摸或激光笔照射来操作计算机的新型投影系统,低成本、高性能,能应用到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7]这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兴领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实现物联网的“人—物”信息交换功能。
该系统硬件搭建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在竖直和水平两个平面上采取不同的方案。
(1)在竖直投影平面上制造一层与其平行的红外光面,用摄像头捕捉物体接触投影面时所反射的红外光,再由特定的图像分析软件来定位、跟踪、识别、解释,最后再通过投影仪将反馈信息表达出来。竖直平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竖直平面结构图
(2)水平投影平面采用高透明的亚克力板,投影平面的四周用红外LED紧密包围,使红外光在亚克力板内漫反射,然后按照与竖直投影平面方案相同的方式完成操作,并且除了能识别一般的红外亮点外,还具有增强现实的功能,摄像头能识别放置在投影面上的物体,并将有关它的信息反馈到投影图像中。水平平面结构图如图2 所示。
图2 水平平面结构图
整套硬件设备包括投影模块、红外发射模块、传感模块、增强现实模块。
投影模块是一个微型投影仪,与计算机连接,将原本显示在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在一般的平面上。对平面的要求:颜色不能太深,表面不能有严重凹凸,以保证投影图像的效果。其中水平投影面须采用透明材质,经多次试验比较,厚度约为10mm的无色透明亚克力板的性价比最高。该亚克力板四周须抛光,以使红外光线能射进板内。亚克力板作为触摸面须喷洒一层光滑的硅胶,再在上面贴上背投膜,以增强成像效果。
红外发射模块是焊接成排的红外二极管或红外一字激光发射器。采用红外一字激光方案,可选用一般的点状红外激光发射器,在发射孔前贴上一字线性透镜。将多个激光发射器固定成一排,相邻两个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若采用红外发射二极管方案,须将多个红外 LED密集焊接成一排,并在其上下两侧盖上一片能吸收红外光的贴片,使发散的红外光尽可能少地泄露,以保证投影效果。
传感模块是一个经过特殊处理,能准确感应物体接触投影面时所反射的红外光的高帧率高清摄像头。很多摄像头带有可滤除红外光的镜片,这个镜片被放置在镜头的后面,须将它去除;有些摄像头无法拆除红外滤镜,需要将整个镜头更换,并在镜头前贴上一块红外滤光片,将可见光滤除,只让红外光进入镜头。另外,所选摄像头要求在弱光条件下也有较好的感光效果。其中水平投影平面采用背投式,即投影仪与摄像头都放在触摸面的反面;而竖直投影平面采用正投式,即投影仪与摄像头都放在触摸面的正面。
增强现实模块是指印在物体底部的特定二维码标签。该类二维码须事先与相应的物体信息匹配,存储到图像分析软件内的数据库中[8],在实际操作中对交互、显示实时响应[9]。并且印二维码的材料必须能吸收红外光,以防止摄像头误认。
传感红外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滤去了可见光,只剩下由手指接触红外平面产生的团块和一些干扰点。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视频序列做处理,先用背景差分的方法提取图像中的运动像素,然后用二值化方法去除部分背景中的杂质,接着用形态学滤波的方法滤去干扰点,并将运动像素连成一个个连通区域,把这些连通区域叫做团块,最后在视频序列中对这些团块进行跟踪,记录团块的运动轨迹以识别手指的位置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