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勋
摘要: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一种自媒体,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性,草根与精英之间的界限趋于消融。微博的碎片化传播方式消解了传统文本的叙述方式,颠覆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在“零把关”的情况下,使得虚假信息泛滥,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诊治微博传播所带来的危机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微博;危机传播;Web2.0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153-01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Web2.0的创造性产物。微博是迷你型的一种博客,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与分享精短信息的即时的信息网络,以140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实现信息的传播与互动。微博的只言片语式的话语传播方式以简洁性、快捷性满足了人们天生的传播欲,信息传播者与受传者融为一体,打破了Web1.0时代的话语权的垄断,公民真正的介入信息传播之中,表征了“大众传播时代”真正来临。微博传播速度也是相当惊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Twitter上发布的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彭博新闻社快了22秒。微博用140个字符改变了世界,使互联网迈入了“全天候的直播”的实时信息流时代,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流转速度,但是微博传播也带来了新的危机。
一、诊断:微博传播危机重重
(一)“碎片化”传播消解了传统的文本的结构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微博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了碎片化、零散化的特性,博主发布的140字符的信息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情、心情感悟,甚至是一个表情符号,这些信息没有经过“深加工”,内容浅显、“去深度化”,这样打发了零散的时间,把无聊变为表象的充实。殊不知,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文本叙述方式与结构,新闻文体的写作方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倒金字塔”等新闻写作方式被消解,“使得信息、观点的消费去中心化态势更加明显,信息和观点消费过程中个人定制的色彩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1]这样不利于深度报道。另外由于人们长时间用片段式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带来巨大的冲击,当“片段”成为主流时,社会将会处于停滞的状态。
(二)“零把关”的信息传播挑战信息“真实性”。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实现了“零把关”,人人都是把关者即意味着无把关,这样会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由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是病毒性扩散方式,虚假信息可能会在瞬间快速的得意传播,这会加剧信息的真实度、信用度等方面的问题。”[2]2010年12月6日晚,新浪微博上出现了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的消息。用户纷纷地跟帖、转发“金庸去世”的消息,随后闾丘露薇就指出这是一条假消息。在24小时之内,近万条金庸去世的相关信息在网上窜动。对于这个虚假信息,发布者没有“自我把关”,没有调查事实就随意的发布“信息”,造成了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造成了网络信息的混乱现象。在“零把关”的传播状态下,“私信息”的传播制造了传媒乱象。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人们热衷于传播与分享私人信息,包括个人情感体验、生活状况等琐碎的事情,但是这些琐碎的私人信息,满足了大家的窥视欲,但是在传播私人信息时,往往把握不好“度”,传播有违于道德与伦理的信息,造成了传媒的乱象,产生了低俗与媚俗的信息,污染网络环境。
二、医治:“网上声誉管理”与博主自律
(一)加强“网上声誉管理”,设置“把关”关卡。“网上声誉管理是一种通关建设搜索引擎结果、网络媒体、网络空间等,消除不利于评价,以提高当事人网上声誉的行为。”[3]在发达国家,网上声誉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产业,成为了网络监管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微博传播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如虚假信息、网络诚信等,提高网络声誉已经刻不容缓。建立网上声誉管理的相关机制,比如通过实名制注册、自动删除“危”内容、设置拦截窗口、专业人士把关等方式,来提高网上声誉,优化网络环境。
(二)微博“信源”的自律,倡导“绿色围脖”。微博传播的“信源”要“保真”。微博传播的主体具有大众性,谁都可以“织围脖”,这样信息传播就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就很难管理,这就要求发布微博信息的人要自律,对将要发布的信息进行辨别,去伪存真。对于媒体而言,在微博上发布信息要考虑社会责任及社会担当,对于网上的新闻信息要甄别,传播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微博虽然只有短短的140字的内容,但是如果散布虚假信息,其影响就不只是140字的内容那么简单,对此我们要打造“绿色围脖”,净化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昌凤,曾福泉.微博如何改变着新闻业?[J].新闻与写作,2011(1).
[2] 李林容,黎薇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播,2011(1).
[3] 王秦.从“网上声誉管理”看私信息传播危机[J].当代传播,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