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京田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按照原来的思路、观念、习惯、定势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必将遭到淘汰。而方法创新则是观念改变最实际、最见效的途径和手段。对学习来说更是如此。
所谓方法,就是“关于解决思想、言行等问题的门路”。而现代意义的 “方法”,一般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采取的途径、程序、方式以及技巧的总和。简言之,就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行动方式。良好的方法,将使人们至少可以以相应的投入获得相应的产出,达到期望的目的。如果不掌握恰当的方法,那么我们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面前就会手足无措,无法很快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随着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步伐的加快,创新活动在各个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在体制上尚未得到完善、机制上尚未完全调整到位时,创新关键体现在方法上,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敏锐思考,认真探求方法创新最基本的运行规律,全方位拓展方法创新的思路,掌握实践技巧,不断提升方法创新的效能。
信息化时代是方法创新多角度相互撞击的时代,传统的创新方法随时随地面临新事物的严峻挑战。首先,由于领导肩负任务和担当角色的 “多变性”和“复合性”,要求领导要及时准确认识信息的同时,以灵活多变的驾驭战术,将方法创新不断地加以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符合履职尽责要求。其次,服务对象思想的多样化,要求领导者务必加强执政修养和锻炼,多角度汲取创新营养,多途径积累工作方法,善于用战略眼光捕捉创新线索,在勤于实践的广阔平台寻找创新的“金钥匙”,开阔自己的视野。再次,当今社会有时创新的机遇稍纵即逝,有时创新面临现实的强大阻力,领导者一定要增强抓创新机遇的信心,在方法改进上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风雨,并冷静地思考,及时果断地找出方法创新的症结,提出积极的创新措施,给群众一个很好的创新示范,当好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形成正确的、有活力的创新导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息化时代的领导要保持时刻与周遭环境变化相一致的敏锐性,在变化中求发展。
决策定位、创新定位是实现方法创新的重要一环。定位的妥当与否决定创新的成效,定位的合理性影响着方法创新的效能。领导者既要客观上超前把握,又要在具体操作上精确指导,善始善终握准创新的“罗盘”。可以说,这个时候,领导要多想点子,多出思路,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拿出定位的“精品”策划,坚决杜绝“大路货”和“水货”,把板拍到点子上,把统筹的效果转化到科学的定位上。当然,各个行业因为不同的情况而应有自己的定位,比如,是综合型、研究型,还是专业型,是单一型还是复合型。如何科学合理定位,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规模和怎样建设问题。领导要认真把握事业发展的优势,坚持自身品格,但也要着眼于外部世界的多样化需求,从而科学定位,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道路。要根据时代和地域特点,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和资源分布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恰当定位,明确自己的类型、层次、专业结构和规模要素等。只有为自身定好位,才能够使其发展有最为坚实的基础。俗话说:一流的事业一定要有一流的定位。只要领导明确了创新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明确了创新的时限,明确了创新的长远和近期应对措施,明确了不同阶段的目标,并有效组织实施,合理的定位就会显现优势,就会由想法和一种形式转化为生产力和决策效能,进一步彰显创新威力。
方法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领导者要盯紧全程,要注重细节跟踪,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做到哪里有创新,领导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方法难题,领导就带头去攻关,想破题的招法和对策。定位确定以后,领导者就需要认真地设置自己的步骤,而步骤的设置离不开历史和现实的背景。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存的背景下,应增强步骤设计的适应性、灵活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需求,达成对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使事业充满生命活力。为此,步骤的统筹、资源的整合及目标的明确程度是创新成败的关键。
传统方法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获取新知识的主要路径。实践证明,现代工艺中采用传统方法的权重达86.7%,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于一些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学科,方法创新则只有56.5%的权重。为此,关于方法创新的教学,大多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和辩论式教学的方式,锻炼人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通过对案例的理解,树立创新的工作理念;通过模拟、重放、预演事件过程,提高操作能力、逻辑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都是方法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参与科学的指导,同时,要以创新的自觉参与创新的实践过程,以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创新的基础打得更牢固。
方法创新对于人们职业能力甚至生活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学习和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创新概念体系十分必要。学习和借鉴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解释学、现象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从这些发展着的现代学科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其理论的开放性程度,开辟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做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以及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的结合。同时,实证分析的方法,让普通的事实有了更大的说服力,也让人们从抽象的理论走向了具体的实践,并得到验证的快乐。同时,领导者要重视挖掘创新的积极因素,不断发现和表彰方法创新的先进典型,让组织认可他们的创新劳动,宣传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自己带头创新的基础上,努力为践行创新的人和事主持正义,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形成“创新光荣”的氛围。
方法创新是一个动态运行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就会随着工作的发展而出现。这就需要领导者不断提升方法创新能力,培育方法创新人才。首先,领导者一定要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适时参加职业素质培训,聆听专家讲课,自觉汲纳一切有利于发展文明的创新成果,以最短的时间、最简捷的方法把自己从“外行”变成创新的“内行”。其次,领导者要抓好创新队伍建设,着实抓好专业人才培训,为人才营造良好的提升能力的环境。要把“一班人”教育培训抓好,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鼓励员工参加各种有益的包括学历、职称、从业资格教育在内的社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知识技能、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让员工学习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本领。要通过交创新任务、压创新担子、破解创新难题等形式,使“一班人”长见识,提高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帮带工作,运用课题研究、典型剖析和行业交流等方法,使其学到真功夫。运用这种方式,打造一个领导带头、成员参与和人才带动的创新生动局面,使方法创新成为工作强力“推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