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探究——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

2011-06-28 03:06:34雷媛媛
关键词:公务员毕业生考试

张 翼,雷媛媛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呈上升的趋势,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在大学毕业生考研热方兴未艾的时候,一股更为猛烈的浪潮出现并席卷校园,这就是热考公务员现象。“你考公务员了吗”成了大学四年级毕业生间最经常听到的问话。自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全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激增,2003年报名人数为8.7万,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05万,2009年报名数是2003年的12倍[1]。截至2010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结束,通过资格审查的就有146万人[2]。同时,最热门职位的考录比例达到4 224:1,百里挑一的职位更是比比皆是。可见,公务员考试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考。虽然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但依然吸引着众多的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从2010年已通过资格审查人员的情况看,报考县级以下职位的共有80万人,因对“工作经验”无太多限定,考生中超过六成为应届生[3]。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影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次对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的问卷调查,从大学生的角度,探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一、样本与资料

(一)样本的获取

本次调查以武汉市的部属高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文科为主的华中师范大学、理工科为主的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类院校中南民族大学等3所高校,在3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中抽取调查对象,共发放320份问卷。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具体来说,根据3所高校文理科不同的专业,随机抽取了文科的5个专业学生和理工科的5个专业学生来填答问卷。在发放的320份问卷中,回收问卷307份,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6%。问卷从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认知、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的行为以及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考察,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性大学生142人,占49.0%;女性大学生148人,占51.0%。文科学生共172人,占59.3%;理工科学生118人,占40.7%。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态度认知

不断升温的公务员考试对尚未走出校门的准毕业生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如表1显示,超过一半(55.2%)的人明确表示“肯定会参加公务员考试”,35.1%的人“可能会参加公务员考试”,只有9.7%的人表示“不会考”。相当于每10个人当中只有1人肯定不会参加考试,剩下的9人都可能参考,由此可见公务员考试对毕业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大部分毕业生都会选择去尝试一下。同时,有46.2%的大学生认为报考公务员是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40.7%的人认为不一定,只有13.1%的大学生认为不是。可见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很肯定公务员的职业地位,把它视为一条不错的就业途径。关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心态,22.8%的人抱着一定要考上的心态,56.5%的人认为可以试试看,20.7%的人认为无所谓,可见虽然很多人加入公务员考试,但大多数不是抱着一定考取的信心,而只是参与。公务员作为职业选择之一,每年录取的人数相对于报考人数简直是杯水车薪。以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为例,最终录用的人数是15 646人,但当时却吸引了近百万人的报名,想必很多人是抱着试一试或多一条出路的想法。

表1 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态度认知一 (%)

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预示着这是一场难打的硬仗,大学生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公务员考试不太容易通过或很不容易通过的比例高达66.2%,24.1%的人认为一般,只有9.7%的人认为比较容易通过,没有一个人认为它很容易通过。说明公务员考试在大部分大学生心中属于一个难度较大的考试。这不仅是因为笔试试题的难度大,还因为竞争的人数太多、考取难度呈逐年上升。同时,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的相对缺乏导致面试中有很多实践操作题在回答上有一定困难。虽然公务员被大学生热捧,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7%的人认为自己非常适合做公务员,约三成(2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合适,有近两成(1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太合适,认为自己很不合适做公务员的占2.8%。能很肯定地认定自己适合当或不适合做公务员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极少,大部分毕业生(42.9%)选择一般,说明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认识比较模糊,无法清晰地确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职业,这与他们在大学期间缺乏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

表2 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态度认知二 (%)

(二)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的行为分析

在回答“愿意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在公务员考试上”的问题时(表3),被调查者中60.7%的人选择边找工作边准备,33.1%的人会全身心地投入备考,6.2%的人会选择不准备。大部分人会主动去准备考试,只是投入程度不同。鉴于目前找工作的难度大,考公务员的难度也大,大部分人不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一个,而往往选择“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表3 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的行为分析一 (%)

公务员考试难度较大,大学生如何备考、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呢?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66.9%)的大学生会自己买参考书复习,5.5%的学生会参加公务员考前培训班,还有18.6%的人选择双管齐下,看参考书与参加培训班同时进行,剩下9.0%的学生表示公务员考试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复习作用不大,因此决定不做准备而直接参加考试。

表4 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的行为分析二 (%)

在公务员考试的资金投入方面,如表3所示,近一半(46.9%)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花钱参加任何的公务员培训班,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有少部分(8.3%)学生为了提高成功率,投入多少金钱都愿意。在被问及为了准备公务员考试已经投入了多少金钱时(见表4),七成的大学生表示花销控制在500元以下,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考试前后投入在200元以内,这说明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务员上投入过多的金钱,希望能降低成本投入。

(三)大学生对热考公务员现象的评价

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是好是坏,社会有不同的意见。大学生自己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现象的呢?问卷中列举了大学生考公务员所带来的利弊,通过赋值,用1到5分分别代表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5种程度。结果显示(表5),大学生认为热考公务员现象给社会既带来了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大学生所认同的积极影响包括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M=1.03),近75%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可以提升公务员的管理能力和执政水平,促使公务员队伍走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同时有利于消除政治冷漠感,能推动政治体制改革(M=1.91),55%的大学生对此持肯定意见。随着政府机关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府的行为,这对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实践是十分有利的。

表5 对热考公务员现象的评价 (N=290)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意识到热考公务员现象给社会、学校、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首先,进一步加强了官本位的思想(M=1.33)。从历史渊源来看,官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几千年封建文化之中。从实际数据来看,国家机构的财政、税务等重要职权部门是考生报考的重点。其次,公务员考试将沦为应试教育的温床(M=1.65)。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以考试为中心,公务员考试虽然较为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测试,但由于目前其命题形式还不规范,命题模式固化,因此难以摆脱应试考试的阴影。再次,大学生考公务员会使学校教育受到挤压,学生所学四年专业学非所用,对学校专业性教育不利(M=2.18)。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35.9%的大学生认为所报的职位与自己的专业没什么联系;51.7%的人认为有一点联系,可以将自己的专业作为一个基础;仅有12.4%的人认为所报职位与专业对口,可以充分运用大学四年专业所学。实际上,公务员考试的两门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考的是被试者的普遍能力而不是专业能力,本科专业对公务员考试的影响仅存在于报考职位的限制上,对公务员考试的实质内容影响甚微。但大多数大学生为了准备公务员无心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正常的教学受到不良影响。最后,大学生考公务员是对就业压力的逃避,对市场竞争的回避,对自主创新的恐惧(M=1.64)。社会需要更多人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去分享财富。作为新生劳动力量,大学毕业生蜂涌于非创新型、非创造型的公务员职业,而真正需要年轻人参与进去的自主创业,却极少有人问津。全国人大代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曾说,“现在为什么考公务员这么热?博士、硕士,学外语、学化学的都在机关里做些收收发发的工作。600万大学生都去考公务员,都吃财政,不创造生产力,这意味着社会的倒退”[4]。

三、结论与建议

从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认知与行为表现中,笔者发现有3点相互矛盾之处。

矛盾一:在自身不确定是否适合从事某项职业时的盲目选择。在对待公务员的态度上,只有10%到20%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适合或不适合做公务员,虽然大部分人持一种模糊的态度,但行为上却有超过50%的人明确要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且认为公务员是一种很好的就业途径。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不明确,大学生主观上接受了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公务员职业的巨大好处,但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值得商榷。

矛盾二:大多数人认为公务员考试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考试,有六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认同这一观点,那么大学生在心态上理应更加积极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但事实上,有近八成的毕业生只是抱着试一试或无所谓的态度,很少人会全身心地投入。可见现在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存在着一种投机的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公务员考试制度特点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公务员考试公平公开、试题不区分专业,涉及的都是基本能力的考查,导致较少地投入时间和金钱就可能会获得较大的收益。很多人认为准备考研需要一年时间,而准备公务员只要一个月的时间,有的大学生有可能通过短时间的投入而考上公务员、取得较高的回报,因此就算难度在逐年加大,不少人还是会去试一试,希望以小博大。即使失败了但投入的成本不高,也不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矛盾三:对公务员职业的向往和对公务员考试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认定的公务员考试所产生负面影响的态度上产生了矛盾。许多学生认识到了考公务员会使自己的专业荒废,是对就业市场竞争的一种逃避,是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恐惧,但还是选择了公务员考试。在笔者看来,这一矛盾更多可以归因于目前中国社会体制的限制,这种限制导致个人做出无奈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缺陷、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公务员制度的不严谨,及自主创新制度滞后等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公务员。个体的行为抉择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中国高校的扩招与国内企业的发展不协调,劳动力市场上的供过于求还将长期存在,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不能为企业所用。中国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不能或者不愿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保障制度,导致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有全面的保障。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是创业的黄金时期,当时很多人纷纷下海经商,不少人甚至放弃了稳定的公务员职务。而反观今天,当时的社会环境已不复存在,创业难度也不断加大,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要创业面临着诸多困境。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还不多,整个创业环境与氛围使大多数年轻的大学生放弃了冒险的想法。另外,高校对学生在创业上的指导还很欠缺,可以说创业所必备的各方面条件均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有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而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占这5%中的4%,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全中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5]。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随遇而安,特别是考取公务员既稳定又轻松。

有的人认为应该给公务员考试降降温,大学生都去考公务员是对就业现实的逃避,是教育的失败,是整个社会的倒退的表现;有的人认为大学生考公务员也是无奈的职业选择之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笔者则更愿意将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理解为是大学生囿于当前社会体制限制而做出的一种选择,要改变现状,只有伴随着中国有关制度的变革。因此,笔者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从政府方面来说,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考公务员热无疑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推动的,政府目前所倡导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历来第三产业都是吸引劳动力最大的产业,而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并不发达,发展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其次政府要抓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不广,突出表现在中国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保险体制中,虽然国家已经有明文规定,但仍有部分企业置若罔闻。当务之急是要扩大全民的社会保障范围。对学生就业而言,政府要促进企业在社保方面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敦促企业在社保方面的投入,这样公务员职业所拥有的社会保障含金量就不会像现在一样有吸引力了。再次政府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与奖励机制。加强对权力使用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现象。同时完善公务员的正常进入与退出机制,对公务员进行严格的考评,合理配置公务员职位管理中的奖励要素。另外还要对公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行政伦理的教育。最后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上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化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帮扶机制。

从高校方面讲,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包括开设有关大学生就业课程,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防止盲从报考公务员。其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帮助,及时地提供就业信息,保证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畅通。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对应,课程设置要与实践需求相对应,多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敢于迎接挑战,不贪图享乐,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到国家、社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后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意识不是天然萌发的,它需要引导,学校可以开设创业培训课,组织创业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总体而言,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就业不足、创业滞后等因素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多余的选择,面对公务员职位在经济上可能的巨大诱惑,很多大学生趋之若鹜也不足为奇。因此,现状的改变需要全社会的合力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务员管理制度以及自主创新制度。

[1] 新浪教育.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历年报名人数统计[EB/OL].http://edu.sina.com.cn/official/2009-10-12/1826221887.shtm l,2009-10-12/2010-03-10.

[2] 新浪教育.26日国考审查结束报考人数再增10万[EB/OL].http://edu.sina.com.cn/official/2009-10-27/1030223660.shtm l,2009-10-27/2010-03-10.

[3] 苏梅芝.公务员报考热拷问就业多元化[EB/OL].http://www.hbgrb.net/epaper/htm l/2009-11/09/content_36089.htm,2009-11-09/2010-04-15.

[4] 南方周末.中纪委原副书记:学生都考公务员是社会倒 退 [EB/OL].http ://www.infzm.com/content/25254,2009-03-11/2010-05-30.

[5] 中国新闻网.创业者亲历述说:大学生创业可以引导但别误导[EB/OL].http://www.chinanew s.com.cn/edu/edu - qzcy/new s/2009/10-12/1905947.shtm l,2009-10-12/2010-03-10.

猜你喜欢
公务员毕业生考试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篮球公务员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50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公务员
艺术评鉴(2015年1期)2015-02-03 10:52:03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