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川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中心卫院消化内科,海南 海口 57115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特别是厌氧双歧杆菌、真杆菌以及需氧肠杆菌、酵母样真菌的数量发生改变。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具有营养和改善肝脏、肠道功能、增强免疫作用,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1〕。本文对早期肝硬化患者在保肝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联活菌片(思连康)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变化。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经B超或CT证实的早期肝硬化患者90例,排除肝癌、感染及其他重要器官衰竭的患者;排除在治疗中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而影响肠道菌群者。男64例,女36例;年龄38~75〔平均(49.5±8.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四联活菌片(思连康,主要成分: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肠球菌,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g),1.0 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21 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检测。
1.3 检测方法
1.3.1 血浆细胞因子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的水平。试剂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2 肠道菌群的检测 取新鲜粪便0.5 g加入4.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按10倍连续稀释法稀释至10-9。分别取 10-9、10-7、10-5、10-3、10-1稀释液 50 μl,依次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3种(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需氧菌2种(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样真菌。厌氧菌采用抽气换气培养法培养48 h,需氧菌置35℃孵箱培养24 h,酵母样真菌置35℃孵箱培养48~72 h。使用AT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细菌鉴定。结果以粪便每克湿重中菌落形成单位的对数值表示(lg cfu/g)〔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1β和IL-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和拟杆菌、肠杆菌的菌落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x ± s,lg cfu/g)
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厌氧的双歧杆菌减少,而需氧的肠球菌、肠杆菌显著增多。文献表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肠蠕动减慢、延迟,微绒毛损害,肠道清除能力降低,提供过路菌接触、黏附黏膜的机会,消化道运动减弱,消化道对细菌的机械排空作用减弱有关。抗体、溶菌酶、酸碱分泌减少有利于细菌生长,肠腔内pH上升,肠壁局部抵抗力下降,使细菌生长受到变化。口服益生菌,对于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具有重要意义。
四联活菌片是一种四联活菌,主要成分为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肠球菌,其中各菌种数量均不低于0.5×106cfu。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肠球菌是人类肠道内主要益生菌,这些细菌可为机体提供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通过影响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3〕。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与特异免疫功能,在肠道中对病原微生物产生营养竞争及生物化学抑制作用,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促进肠道正常菌群恢复,从而恢复正常胃肠运动及减少胃肠症状。肝硬化患者由于肠蠕动减慢,分泌减少,肠道清除能力降低,使肠道成为潜在致病菌的良好生存场所〔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肠球菌和拟杆菌、肠杆菌的菌落数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口服四联活菌片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有害菌的过度繁殖,使肠道有益菌迅速增加,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肝硬化患者释放细胞因子构成一个独特的网络系统,能够参与肝组织的损伤。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增加,导致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肝硬化失代偿可激活巨噬细胞释放各种生物活性因子〔5〕。IL-1β和IL-8是具有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IL-1β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许多方面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相似的生物功能,通过与TNF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机体对TNF的敏感性;同时高浓度的IL-1β也能诱导肝脏合成急性期蛋白,引发代谢性消耗;IL-1β也可使T辅助细胞分泌IL-2,进一步促进B细胞与T细胞增殖分化,加重损伤过程。T细胞活化因子及肝细胞刺激因子,可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诱导分泌型IL-2受体(sIL-2R)表达,促进急性期蛋白合成,加重肝细胞坏死。IL-8是一种小分子量活性多肽,有较强的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1β和IL-8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四联活菌片能显著降低血浆IL-1β和IL-8含量,减弱对肝组织中吞噬细胞的刺激从而对损伤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口服四联活菌片能降低血浆IL-1β、IL-8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减少对肝组织的损伤,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 陈晓文,朱德新,张洪钦.思连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浆内毒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4):642-3.
2 景丽荣,张洪涛,李 琳.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51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0):1545.
3 李瑞军,杨昭徐.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6):416-9.
4 张东绅,黄志华,陈 如.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2):109-10.
5 吴静黎,温帆渊,朱瑞芳,等.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IL-6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8):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