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峰,王 超,薛会明*,韩春生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2.长春动物卫生监督所,长春 130401)
鸡新城疫(ND)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州鸡瘟或伪鸡瘟。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疫病。且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只能依靠严格消毒、隔离和疫苗接种加以预防。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方法有滴鼻、点眼和饮水等方法,而饮水免疫时,不同免疫剂量的免疫效果也不同,本文就7日龄雏鸡采用新城疫Ⅳ系活疫苗不同饮水剂量免疫,通过第7、14、21、28、35、42天采血,监测新城疫血清抗体效价消长规律,探求最佳免疫剂量[1]。
健康海蓝褐雏鸡210羽购自无新城疫疫情孵化场。NDL弱毒活疫苗、法氏囊B87弱毒疫苗由吉林正业生物制品厂生产。ND标准抗原及阳性血清、0.5%鸡红细胞悬液、96V孔型微量血清反应板、微量振荡器、微量移液器和恒温培养箱均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传染病实验室提供。
将健康的海兰褐雏鸡210只鸡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5只。于7日龄进行NDL弱毒活疫苗免疫,自由采食和饮水,14日龄进行法氏囊弱毒疫苗2倍量饮水免疫[2-3]。每天记录鸡群死淘情况、精神状况、粪便性状及采食饮水情况。具体试验鸡分组及处理方法见表1。
表1 试验鸡分组及处理方法
免疫前对鸡群停水2~3 h,疫苗采用凉开水稀释,并加入脱脂奶粉0.2%~0.3%,饮水免疫的用水量以7日龄每1 000羽鸡约10 000 mL水量计[4]。按此比例将脱脂奶粉先溶于水中,再将凉开水稀释的NDL弱毒活疫苗加入水中并轻轻混匀,于1~2h内饮完,滴鼻免疫时将1000羽疫苗用33mL专用稀释液稀释,每只鸡滴鼻1滴[5]。免疫时舍内温度要比正常提高1~2℃。
第7天接种疫苗前采血1次,供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用。第14、21、28、35、42天每组随机抽取5只鸡,采用心脏或翅静脉采血1.5 mL,置于37℃恒温箱中4 h,待血清析出后,以3 000 rpm离心15 min,无菌分离血清,装瓶待用[6]。
先用灭菌注射器吸取3.8%枸橼酸钠溶液(其量为所需血量的1/5),从鸡翅静脉或心脏采血至需要血量,置灭菌离心管内,加灭菌生理盐水为抗凝血的2倍,2 000 rpm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再加生理盐水悬浮血球,同上法离心沉淀,洗涤3次,最后根据所需用量,用灭菌生理盐水配成0.5%鸡红细胞悬液[7]。
试验在96V孔型微量血清反应板上进行,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方法,自第1~11孔各加25 mL生理盐水[8-9]。第1孔加被检鸡血清25 mL,吹吸混合均匀,吸25 mL至第2孔,依此连续倍比稀释至1 024倍,倍比稀释至第10孔,吸弃25 mL,第12孔加新城疫阳性血清25 mL,作为血清对照。
自第1~12孔各加25 mL 4个血凝单位的新城疫病毒液,其中第11孔为4单位新城疫病毒液对照,振荡混合均匀,置室温中作用20 min。自第1~12孔各加0.5%鸡红细胞悬液25 mL,振荡混合均匀,恒温培养箱作用20 min后观察结果。
待病毒对照孔(第11孔)出现红细胞100%完全凝集(++++),而血清对照孔(第12孔)为完全不凝集(-)时,即可进行结果观察,将反应板倾斜45°,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沿着倾斜面向下呈流线状流动者为沉淀,表明红细胞未被或不完全被病毒凝集;如果孔底的红细胞铺平孔底,凝成均匀薄层,倾斜后红细胞不流动,说明红细胞被病毒所凝集。能完全抑制4单位病毒物质凝集红细胞作用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红细胞凝集效价,用被检血清的稀释倍数或以2为底的对数(log2)表示。100%抑制凝集(完全不凝集)的被检血清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即HI效价[10]。
鸡新城疫疫苗不同剂量免疫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鸡新城疫疫苗不同剂量免疫试验结果平均值 log2
由表2可知,不同剂量的新城疫疫苗进行饮水免疫均能引起鸡体免疫反应的产生和免疫保护,4倍量饮水免疫比3倍量饮水免疫抗体水平高,和5倍量免疫抗体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综合成本和产生的抗体水平,实际生产中以4倍量饮水免疫较适宜。但饮水免疫无论2、3、4、5倍,其产生的抗体水平都不如滴鼻法产生的抗体水平高。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7日龄前雏鸡母源抗体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日龄的增长,母源抗体有下降的趋势,在7~14日龄之间母源抗体虽然能维持2.3以上,但此时的母源抗体已不能抵御强毒入侵。用2、3、4、5倍不同剂量的疫苗进行饮水免疫均能引起鸡体免疫反应的产生和免疫保护。综合免疫效果和成本考虑,在进行饮水免疫时4倍量效果最佳,而滴鼻法免疫后第21天抗体效价达12.6,明显高于不同剂量饮水方法而产生的抗体水平,因此饮水和滴鼻方法比较,以滴鼻法为最佳。
[1]赵瑞宏,张丹俊,潘孝成,等.不同新城疫疫苗和免疫途径对鸡新城疫HI抗体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03-304.
[2]杨新年.家禽疫苗的正确使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58.
[3]刘华,涂健,祈克宗,等.鸡新城疫首次免疫采用饮水法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 999-4 000.
[4]孔祥军,崔世宁.蛋鸡免疫接种应注意的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08(04):103.
[5]Douglas G.蛋鸡免疫程序及免疫技术[J].中国家禽,2006,28(17):38-44.
[6]高源.肉鸡和蛋鸡的免疫程序[J].农村科技开发,2003(12):24.
[7]辛朝安.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薛会明,孟岩,王振辉.预防兽医学(第二版)[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9]靖宁,罗国喜.鸡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保护抗体临界值的测定[J].当代畜牧,2007(3):9-10.
[10]孟凡生,魏寿元,密家自,等.鸡新城疫抗体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回顾[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4(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