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青涛,刘 悦
中风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疾病谱中,脑卒中已跃居第二位[1]。中风后康复,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采取何种高效、经济的康复手段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根据患者功能恢复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分期选穴方法,与传统针刺选穴进行对比观察,以探索一种规范化的中风针刺治疗选穴模式。
1.1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中风(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2]和西医脑卒中(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3],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无严重认知障碍,病程在3个月内的首次中风患者。年龄50岁~80岁。排除标准:短暂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者;多次中风的患者;有其他继发性改变的患者(如出血并梗死患者);脑干梗死、脑栓塞、脑外伤、脑肿瘤、脑寄生虫病、颅脑各种术后的患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并脑血管病患者;合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病房符合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先用SAS8.0生成一个60人的1∶1分组方案,将纳入者依次编号,并按照预先设定的分组方案进行分组治疗。6 d为一疗程,休息 1 d,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6疗程。
两组患者均按照神经内科诊疗常规,予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均接受常规现代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等内容相结合进行训练。每天1次,每次40 min。
1.3.1 治疗组(分期针刺)根据分期不同取穴不同。体针:Brunnstrom I期(软瘫期):上肢取患侧鱼际、内关、曲泽、尺泽、手五里、郄门。下肢取患侧环跳、伏兔、风市、足三里、委中、承山、昆仑。BrunnstromⅡ期~Ⅳ期(痉挛期):上肢取患侧肩髃透臂臑、臑会透天井、四渎透外关、阳溪透偏历。下肢取患侧髀关透伏兔、阳陵泉透悬钟、曲泉透阴包、丘墟透足临泣、太冲透解溪。BrunnstromⅤ期~Ⅵ期(分离运动期):上肢取患侧肩髃、肩髎、臑会、外关、尺泽、天井、阳溪、神门、后溪、八邪,下肢取患侧环跳、髀关、伏兔、阳陵泉、犊鼻、血海、梁丘、悬钟、曲泉、丘墟、太冲、解溪。每日针刺1次,电针治疗,每次30 min。
1.3.2 对照组(传统针刺)针刺取穴根据全国统编教材《针灸学》选定。主要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法及取穴。主穴包括:水沟、三阴交、曲池、内关、极泉、外关、环跳、足三里、丰隆。肝阳暴亢型加阳陵泉、太冲;风痰阻络加阴陵泉;痰热腑实加上巨虚、天枢;气虚血瘀加气海、肾俞、大椎;阴虚风动加肾俞、太溪、神门。每日针刺 1次,电针治疗,每次30 min。
1.4 疗效观察及评定 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步行能力的评价采用功能性运动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数据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 Ridit分析等。
2.1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40.34±21.78 68.35±23.391)2)对照组 30 41.17±25.71 60.46±22.58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步行能力分级比较(见表2)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疗效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步行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步行能力分级情况比较 例
目前针灸已成为中风康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4,5],但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刺康复理论需进一步完善,传统针刺治疗注重于肢体肌力的提高,但中风康复并不是单纯肌力的提高,而是运动模式的恢复,由于某些治疗理念的不同,某些误用或废用而被认为是肢体功能的进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恢复过程,肢体功能要经过迟缓软瘫→联合反应→协调运动→随意运动分离→正常运动的恢复模式。因此需要运用传统针刺理论结合现代康复医学,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改变体针“治痿独取阳明”的传统做法,在分期针刺基础上,辅助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以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作为切入点,整合并形成现代针刺康复理论,用于指导临床操作,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病损程度,促进了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研究针灸临床选择提供新的方向。
[1]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36-24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刘悦,凌方明,章小平.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1):689-690.
[5]沐榕,李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