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群 王 崇
河南省职工医院 郑州 450002
靶控静脉输注(TCL)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方法。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起效快、半衰期短且术后恶心呕吐少。本研究拟观察桡神经损伤老年病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并分析此种给药方式对桡神经损伤修复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静脉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对术后苏醒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桡神经损伤修复手术病人50例,ASAI~Ш级,年龄65~89岁,男26例,女24例。按年龄分为I组(<65岁)和II组(≥65岁),每组25例均鉴署麻醉协议书。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10mg,阿托品0.5mg,病人入室后开放上肢外周静脉,常规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5mL/kg,面罩吸纯氧3min,麻醉诱导,I组血浆靶浓度为3.5μg/mL输注瑞芬太尼。II组输注瑞芬太尼靶浓度为2.0ng/mL,在输注瑞芬太尼的同时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2组病人丙泊酚靶控浓度设定为2μg/mL,诱导时推动病人并大声呼喊病人无反应即为意识消失,随即静脉输注维库溴铵0.45mg/kg后明视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纯氧流量2L/min,潮气量8~10mL/kg,调整呼吸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45mm Hg。气管插管后5min,手术消毒铺巾准备期间,如出现麻醉减浅征象时每次以0.5~1μg/mL递增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2]。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瑞芬太尼靶效应室浓度(每次调整0.05ng/mL)和丙泊酚靶浓度,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保持肌松,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低血压给予麻黄碱,高血压给予地尔硫卓,心动过速给予艾斯洛尔。
1.3 监测和观察指标 手术全程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PETC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从TCI开始至意识消失);记录患者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的诱导剂量,TCI时间及总用量,还要记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气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肌力恢复时间,所有病人均不使用拮抗剂,停药前给予曲马多2mg/kg。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间麻醉靶控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总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相比,I组病人出现意识消失时间的丙泊酚血药浓度要低,从给药至意识消失时间也较短(P<0.05),见表2。II组手术维持期间丙泊酚靶血药浓度、瑞芬太尼靶血药浓度均低于I组(P<0.05)。
表1 2组靶控时间和用药量的比较 (min)
表2 2组意识消失时间及药物浓度的比较
神经修复的手术刺激会使患者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尤其是老年人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心悸、心动过缓、出冷汗、血压波动、疼痛、腰腹酸胀甚至晕厥等,这类手术宜掌握好麻醉深浅,选最佳麻醉方案,使麻醉和手术能顺利完成,又应使病人的各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对这类病人麻醉药物选择和使用方面,诱导和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插管和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反应并使血流动力学处于相对稳定,能够很快苏醒,恢复定向力,减少恶心、呕吐和减轻术后疼痛应为认真思考的内容[3]。
瑞芬太尼是转型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但在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可引起血压及心率波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有着共同的特点,消除快、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对于老年患者使用这两种麻醉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研究证明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μg/mL复合瑞芬太尼2~6ng/mL血浆靶浓度进行麻醉诱导时循环稳定。维持时血压、心率等调整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循环能够保持稳定[4]。提前补液,采用较低的瑞芬太尼浓度,避免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同时达到血浓度高峰,再根据血压、心率等个体化地调整瑞芬靶浓度,能够使循环保持相对稳定,术中使用较低的有效剂量即可维持有效的麻醉效果。
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可引起的波动,比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瑞芬太尼的滴注时间与它贯连敏感时值并不延长,病人一般均很快苏醒,将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调整合适,使患者血液充分地氧合,药物均能很好地代谢,极少出现肺部并发症,也很少出现围手术期肺炎[5]。本研究中2组患者术中供氧及氧交换充分,均未发生低氧血症,表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用于老年桡神经损伤的修复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1]耿志宇,许幸,吴新民,等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量效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260-263.
[2]Goulsou DT.Anesthesia for outpatient gynecologic surgery[J].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7,20(3):195-200.
[3]吴键,杭燕南,王珊娟,等 .国人老年人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585-587.
[4]Scott LJ,Perry CM.Remifentanil:A review of its use during the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general annesthesia[J].Drugs,2005,65(13):1793-1823.
[5]徐建银 .神经科疾病机械通气治疗31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