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3例临床观察

2011-06-12 08:05王宝亮李启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气虚通络血瘀

王宝亮 李启晖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 郑州 450000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11~2011-03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3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55~78岁,平均63.8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30分,≥8分,病程最短2周,最长6个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8~77岁,平均62.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30分,≥8分,病程最短2周,最长6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纳入标准 (1)经CT或 MRI证实,确认为脑梗死的患者;(2)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的脑梗死患者;(3)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体征者;(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30分,≥8分。

2.2 排除标准 (1)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经检查证实为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患者;(3)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中风参芪通络胶囊(中风参芪通络胶囊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豫药制字Z05010670,试验用药批号091106),5粒/次,3次/d,30d为一疗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按指南[1]常规对症治疗,处理血脂、血压、血糖等,合理应用抗生素,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

4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中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判断,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公式,即[(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于第30天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以下6级:(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功能缺损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减少±17%;(5)恶化: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加18%以上;(6)死亡。

5 结果

疗效结果的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采用卡方检验。见表1、2、3。

表1 2组恢复期总有效率比较

表2 2组恢复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

表3 2组恢复期治疗前后临床中医症候评分的对比

治疗组在用药30d后比治疗前评分有显著降低,对照组在常规用药30d后比治疗前评分有显著降低,说明两种治疗方案都能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2组间比较,治疗组长期服药疗效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6 讨论

中医学认为[3]:中风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病机总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急性期多由风、头、痰作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虚中梗实为主,以痰、虚、瘀多见[4]。气无形,血有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运无力,血行不畅,成血瘀,血不足,气虚更甚,二者互为因果,气虚血瘀构成了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强调气虚是致病根源,而血瘀是其结果。王永炎教授认为:“恢复期后,多有气虚兼症,半身不遂,可由气虚血瘀而成……”。

缺血性中风患者至恢复期后,气虚血瘀的临床症状突出表现出来。患者除表现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蹇等症状外,还伴有气短、乏力、头晕、面色萎黄、自汗出等症。中风参芪通络胶囊系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中重用黄芪、西洋参,补益元气、益气生津;茯苓健脾益气;赤芍、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川芎、鸡血藤以行气活血通脉,方中加大虫药的用量,取其善行走窜搜剔经络之功效,水蛭、金钱白花蛇相伍以破血逐瘀、搜风剔络,天麻熄风止痉、祛风通络,为针对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主要病机,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全方配伍严谨,标本兼顾,益气活血并用,独具匠心,临床运用取得较好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黄芪有本品具有降低血小板凝集、消除自由基、抑制黄喋呤氧化酶活性、减轻脑缺血性损害、保护脑组织等作用;水蛭、白花蛇虫类药物具有类肝素作用,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5]。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赤芍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诸药合用,在防治脑缺血方面可发挥协同作用。

[1]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

[2]陈清棠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21-322.

[4]马云枝,王俊峰 .中风病治浅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61-162.

[5]李可建,马丽虹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94-195.

猜你喜欢
气虚通络血瘀
话说血瘀证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