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腾霄 李雁 刘言 刘清泉
为应对不断出现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严峻形势,卫生部门近年来加强对于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监测和研究。本研究对150例北京地区2010~2011年冬季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特点,有助于提高对流感样病例的认识,准确进行辨证论治。
收集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市第六医院两个中心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例150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60例、北京市第六医院9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85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33.65岁,平均发病时间(20.51±14.93)小时。
流感样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1]。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14~70岁;(3)发病时间(指从首发症状出现到就诊的时间)≤72小时;(4)入院前2周,未接受过药物治疗(如中药、抗病毒药、抗生素等)。
(1)妊娠妇女;(2)发病前患有心、肺、肝、肾脏病变;(3)免疫缺陷患者,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或近3月内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4)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记录患者入选时的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生命体征、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就诊时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以及咽喉部、球结膜、肺部体征等)等,由各中心中医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四诊指标的观察与记录,建立数据库。(1)以首发症状(患者本次发病可以明确描述出的第一个症状或症状群)的不同,将病例分为恶寒发热组和咳嗽咽痛组,分析就诊时中医证候特点;(2)以1月10日为时间节点将病例分为两组,分析其就诊时的中医证候特点。
在所搜集的150例病例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就诊时最高体温达41℃,平均体温为(38.25±0.53)℃,低热(37.5~38.0℃)和中等热度热(38.1~39.0℃)患者共142例占94.67%,其中体温在37.5~38℃之间患者69例占46%,其中体温在38.1~39℃之间患者73例占48.67%。
以首发症状的不同,将病例分为恶寒发热组和咳嗽咽痛组(见表1),发热、肌肉酸痛为流感样病例通常出现症状;恶寒发热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咳嗽咽痛组(P<0.05),以风寒束表证为主;咳嗽咽痛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恶寒发热组(P<0.05),以风热犯卫证为主。
患以1月10日为时间节点将病例分为两组,分析其就诊时的中医证候特点(见表2)。1月10日以前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后组(P<0.05),以风寒束表证为主;1月10日以后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前组(P<0.05),以风热犯卫为证主。
表1 流行性感冒样病例患者症状分布比较[例(%)]
表2 流行性感冒样病例患者症状分布比较[例(%)]
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要求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预示流感爆发。因此对流感样病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有其共性症状,各组病例均有发热、肌肉酸痛且无明显差异。但首发症状不同,就诊时中医证候有明显差异。恶寒发热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咳嗽咽痛组,以风寒束表证为主;咳嗽咽痛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恶寒发热组,以风热犯卫证为主。这一结果提示医生要重点询问流感样病例病人的首发症状,对于判定病邪性质、感邪途径、传变规律以及确定治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首发症状为恶寒发热者,病邪性质以风寒邪气为主,侵袭卫表,治疗以汗法解表为先。而首发症状为咳嗽咽痛者,病邪性质以风热邪气为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清窍症状较重,治疗应用汗、清两法。
据国家流感中心数据,自2010年第30周(7月26日~8月1日),甲型H3N2流感在所有流感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超过B型和A型其他亚型,成为主要流行株,第51周(12月20日~26日),甲型H3N2流感在流感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为79.1%。从第51周~2011年第2周(2010年12月20日~2011年1月16日)甲型H1N1流感呈明显上升趋势,超过A型其他亚型和B型。2011年第3周(1月17日~23日),甲型H1N1流感占所有流感阳性标本的比例为82.9%,成为主要流行株。同时,笔者在临床观察过程中也发现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特点在1月中上旬左右发生了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次研究以2011年1月10日为节点,分析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特点,1月10日以前组病例就诊时恶寒恶风、项紧、流涕、头痛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后组,以风寒束表证为主;1月10日以后组就诊时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明显多于1月10日以前组,以风热犯卫证为主。推断应与不同时间段优势流行病毒种类发生改变有关,即不同病毒种类引起的临床症状有其特殊性。如2009~2010年爆发甲型H1N1流感,属于新感、热毒夹湿病邪[3-5],多由热毒挟湿邪侵袭肺之卫、气分所致,临床观察卫分证轻而里热证重[6],其表证短暂,很快入里,主要表现为热毒夹湿侵犯肺卫,卫气同病。这就提示,当临床发现某一时期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发生明显改变时,应考虑致病病原发生改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 (2010-09-03)[2011-03-0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3577/201009/48940.htm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
[3] 姜良铎.中医论治甲型H1N1流感[J].中医杂志,2009,50(8):761-762.
[4] 周平安.甲型H1N1流感中医病因病机治法述要[J].北京中医药,2009,28(9):667-668.
[5] 姜良铎,傅骞,王玉光,等.甲型H1N1流感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0,3(1):20-22.
[6] 王晓静,王玉光,王融冰,等.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J].中医杂志,2009,50(7):6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