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究

2011-06-11 08:58余文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2期
关键词:感受器氨茶碱中枢

余文群

(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南雄512400)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20s以上,足月儿呼吸停止15s以上,或者呼吸停止不超过20s,但同时出现皮肤发绀青紫、心跳减速,肌肉张力减低等症状[1]。本病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达到23%,在住院新生儿中发病率更是高达61%[2]。新生儿呼吸暂停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围产期疾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会导致新生儿长期缺氧,引起脑损伤,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了在氨茶碱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对新生儿呼吸暂停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来住院新生儿患有呼吸暂停症者95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呼吸暂停疾病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58例,女37例,出生体重2100g~3000g,平均2350g。其中早产儿39例,足月儿56例。95例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的原因主要包括:原发性呼吸暂停12例,颅内出血19例,肺炎3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3例。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患儿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发病原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首先给予两组患儿吸氧、促进呼吸道畅通、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支持性治疗,然后针对其原发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组给予氨茶碱常规疗法,首剂量5mg/kg,20min内静脉滴注。在12h后给予2.5mg/kg持续静脉滴注,连用5d,直至呼吸暂停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纳洛酮,剂量为0.01~0.03mg/kg,将其溶于10%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稀释,缓慢静脉滴注,直至呼吸暂停明显好转,调整为0.1mg/kg静脉滴注,3次/d,连用5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新生儿呼吸暂停临床治疗效果,将疗效分成,显效:在用药后48h,未再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加快,面色红润;有效:在用药后72h,未再出现呼吸暂停,青紫好转;无效:在用药后72h,仍然出现呼吸暂停,青紫、心率无明显好转,或出现病情加重。

1.4 统计处理: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采取相应的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得到观察组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77.3%,观察组总有效率96.0%,经卡方检验,得到χ2=8.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新生儿极易出现呼吸暂停,这是具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基础的。首先,新生儿的呼吸器官解剖结构还未完全形成,发育不够完善,导致其功能尚不稳定;其次,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善,功能不成熟,中央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刺激反应不敏感,呼吸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由于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所以肺通气减少,呼出CO2减少,吸入O2减少,致使P(CO2)上升和P(O2)下降。二氧化碳主要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由于中枢神经的树突发育不健全,信息传导能力下降,刺激效应不明显,调节作用弱。低氧则完全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由于其敏感性较差所以调节作用也不强。而低氧可通过释放β-内啡肽,直接抑制延髓的呼吸中枢,形成恶性循环。

常规治疗呼吸暂停的药物为氨茶碱,其机制是氨茶碱可以增加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于CO2的敏感性,同时它还对呼吸中枢具有直接的兴奋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通过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来显著提高呼吸肌的功能,增强呼吸作用。但是,氨茶碱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它起效较慢,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脑损伤等致预后不佳。而采用氨茶碱与纳洛酮联用,则可在短时间内改变患儿症状。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4],它能够抑制β-内啡肽的活性,从而恢复呼吸中枢和血管交感神经的功能和作用,减少原发性窒息的发生。纳洛酮可在3min内迅速起效,且较为安全,不良反应报道少,可明显缓解患儿的呼吸抑制、心脏暂停、肌张力下降、青紫发绀等症状,为治疗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但是纳洛酮的作用不够持久,这样配合氨茶碱的静脉滴注,可良好的维持疗效。可见,将氨茶碱与纳洛酮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可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减轻缺氧对大脑的损害,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改善疾病预后,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建立临床试验,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到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组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值得推广。

[1] 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8.

[2] 王平昌,张玉聪,刘艳红,等.新生儿呼吸暂停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急症医学, 2008, 15 (3): 92-95.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78-179.

[4] 张丽珠,钱学忠,王琴淑,等.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14): 71-76.

猜你喜欢
感受器氨茶碱中枢
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研究获奖
化学感受器瘤诊治经验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文化中枢和遗产链:丝绸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手指为什么比其他部位敏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