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跃
(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梅 435500)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医学界攻关的难题,拉米夫定的问世,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我们选择拉米夫定与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6月以来门诊住院患者共138例,男93例,女45例,年龄20~58岁。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33例,中度87例,重度18例。血清学检测,HbsAg、HbeAg均阳性,其中HbcAg阳性106例,HBV DNA阳性94例。将138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为贺普丁、胸腺肽联合用药组,共75例,其中HbcAg阳性55例,HBV DNA阳性50例。B组为单用贺普丁组,共63例,其中HbcAg阳性51例,HBV DNA阳性44例。
1.2 治疗方法
A组,贺普丁(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疗程18个月,同时静滴10%葡萄糖500mL+胸腺肽100mg(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每日1次,疗程2个月。B组,单用贺普丁,剂量、疗程同A组。
1.3 检测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HBeAb。用PCR法检测HBV DNA。
1.4 观察方法:治前、治毕及治毕后6个月,分别检测1次HBVM。治疗第1~2个月,每周检测1次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而后可依据情况,每月检测1次。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HBV DNA转阴,ACT正常,HBeAg/抗-HBe血清转换。有效:HBV DNA转阴,ACT正常,HBeAg/抗-HBe血清未转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U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s)
组别 ALT(U/L) TBIL(mmol/L)联合组治疗前 97.19±36.13 15.91±6.89治疗后 31.57±22.17 13.55±5.76单用组治疗前 97.21±36.15 15.76±6.51治疗后 31.54±22.16 15.80±6.72
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见表1。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HBVM变化比较(%)
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HBVM变化,见表2。两组比较,HBeAg/抗HBe血清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P>0.05)。HBV DNA转阴率差别有显著性(χ2=8.66,P<0.01)。
2.3 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联合组75例,显效23例(23/75),有效43例(43/75),无效9例(9/38),总有效率88%;单用组63例,显效19例(19/63),有效26例(26/63),无效18例(18/63),总有效率>1.43%,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97,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主要有纳差、乏力、恶心等症状,部分病例出现WBC下降,均经对症处理缓解。联合组治疗结束后追踪观察3~6月,7人出现ALT增高,其中无一人ALT>200u,1人TBIL轻度增高,但未高于正常值高限的3倍。经护肝对症治疗后缓解,2人出现HBV DNA P区YMDD变异。单用组治疗结束后追踪观察3~6月,13人出现ALT增高,其中5人ALT>200u,4人TBIL轻度增高,3人均高出正常值高限的3倍,经护肝对症治疗缓解,7人出现HBV DNA P区YMDD变异。
拉米夫定的问世,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上的里程碑,其作用的靶位是HBV聚合酶,能抑制D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证明有很强的抗HBV复制作用[1]。临床实践也证明拉米夫定可迅速降低HBV DNA的浓度,改善肝组织的病变[2],但单用抗HBV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免疫耐受患者的疗效差强人意,免疫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会有利于清除病毒的实现已基本形成共识[3]。特别是如何增加和促进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功能,恢复和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功能,配合抗病毒药物清除体内HBV是学者们积极追求的目标。胸腺肽是小牛胸腺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它可使树突状细胞递呈功能和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HBV复制[3],可更有利于拉米夫定的抗HBV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HBV DNA转阴率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认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主要通过胸腺肽增加和活化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功能,为贺普丁抗病毒创造有利条件。但远期疗效及其对HBV病毒变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姚光弼,王宝恩,崔振宁,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80-83
[2] 周元平,陆玮伦,郑荣琴,等.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组织病理学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8(4):244-246.
[3] 熊一力,王永怡.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传染病信息,2003,16(1):55.